- 重塑心靈:每個人都擁有讓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
- 李中瑩
- 1690字
- 2019-04-29 20:56:16
信念、價值觀、規條的相互關系
信念就像一幢建筑在淺水處的房屋,由一根一根柱子支撐著。房屋是信念,而柱子就是價值。這就是說,價值是支持信念的東西。信念改變了,就如房屋的位置改變了,水里支撐的柱子一定有了改變。也可以說是:改變價值,信念便能改變。
以下舉了一些例子去闡釋信念、價值觀和規條之間的關系。
例1:“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這樣我們才能被群體接受,在群體中感到安全。所以,我們每天早上見面時都互道早安?!?/p>

例2:“我不會成功的,參加了只會令我辛苦而又得不到收入,我昨天已經推卻了邀請?!?/p>

例3:“每個有上進心的人都應該不斷地增加學問,因為學問多了,別人才會尊敬他,找工作更容易,升職也會快一點。所以你應該多看點書,多報讀一些課程?!?/p>

該注意的是:信念和規條往往容易混淆,因為兩者都常常會有“應該”二字出現。其實,它們不難分辨。因為規條總是為了實現信念。所以,規條是在信念之下,在支持信念。而且實現信念的方法也不會只有所說的規條,必然有其他的方法,如果僅僅是堅持那則規條也許不能實現信念。上面例1的“互道早安”是為了實現“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的信念?!盎ハ嘧鹬亍辈灰欢ㄓ谩盎サ涝绨病辈拍荏w現出來。事實上,在欠缺某些條件的情形下“互道早安”,甚至不能保證能夠實現“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這個信念。例3也是一樣,“多看書,多參加課程進修”是為了實現“求上進的人都不斷地增加學問”的信念。這個信念也不一定只有憑看書和參加課程才能實現。同時,如不注意看的是什么書、參加的是什么課程,即使多做這些行為,也不一定會增加學問。
一個人對國家的理想(“我們的政府應該……”)是信念,他相信政府如果這樣,人民(包括他自己)便會有一些好處,例如:安居樂業。為了確保人民能享有這些好處,政府也應訂立法律。法律就是社會中的規條。一家工廠或企業的守則,就是它的規條。你問工廠的負責人為什么要有這些守則,他一定會給你充滿信念、價值的回答。
這里對價值觀與規條的意義,和它們對人生的影響,做一個總結:
(1)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統稱為“信念系統”,是一個人的人生觀、意念行為的思想基礎。信念系統操縱著我們人生里的每一件事,是做或不做任何事的基本決定因素。信念系統也是我們對事物做出判斷的基礎和依據。信念系統使我們的大腦能自動地去思考和行動。自動的意思是由潛意識完全控制,由意識去注意環境中出現的信息。
(2)人是不會也不可能沒有信念、價值觀和規條而生存的。事實上,只要一個人處于他不大熟悉的環境里,他便會忐忑不安,就是因為他缺乏應對該環境的某些信念、價值觀和規條。
(3)信念系統有一個外殼,就是態度。所以,態度其實是BVR(Believes-Values-Rules)的表征。只有當一個人的信念、價值觀或規條有所改變時,他的態度才會改變。
(4)一個人的信念系統加上態度,簡單地說便是此人的性格。
(5)信念是事情應該是怎樣的,是事情的原因;價值是事情的意義,其中什么重要、可得到怎樣的好處等;規條是事情怎樣安排才能取得價值,實現信念。其實,價值和規條也是信念的一部分,是具有特別性質的兩個信念部分。
(6)信念系統是從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處世模式,讓我們無須每件事每次都重新學習而知道怎樣應付。因為信念系統的存在,我們可以運用過去的經驗有效率地處理當前情況,因而使我們有更多時間去做更多的事。
(7)一個人在出生時是沒有信念系統的。所有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都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經由生活體驗而產生的。因為永遠都有新的生活體驗,所以一個人的信念系統也從不停留在靜止狀態,而是不斷地處在改變之中。一個人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也因為沒有兩個人的全部生活經驗會一樣,因此沒有兩個人的信念系統是一樣的。
(8)每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的數量極為龐大,但是絕大部分儲留在潛意識里。在任何時候,一個正常的人只有極少數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存在于意識層次。每當某些信念、價值觀或規條受到了冒犯,負面情緒出現時,受到冒犯的信念、價值觀或規條便會清晰地在意識層次出現(可以說出來)。
(9)所有人的內心困擾,都是來自一些信念、價值觀或規條的沖突。而人與人之間的沖突,也是起源于兩者內心的信念、價值觀或規條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