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塑心靈:每個人都擁有讓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
- 李中瑩
- 1047字
- 2019-04-29 20:56:15
什么是規條
規條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規條的存在,完全是為了取得事情中所體現的價值和實現一些信念。規條會涉及人事物的組織安排和活動,因此,有清晰的動詞在其中。
當一個做法無效時,我們便要在堅持信念與價值,或者堅持規條(做法)之間做出選擇。本來,怎樣選擇是很明顯的:既然規條是為了取得價值和實現信念,當規條無效時,我們應當堅持信念與價值,而改變規條。就像當一條路線不能把你帶到目的地,你當然會改變路線,而堅持目的地。但是在現實情況中,人們往往不是這樣:雖然做法已經明顯無效,他們仍會堅持規條,因而距離信念與價值越來越遠,這造成他們的困擾、辛苦和壓力。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規條可以有意識地談論、思考、看見,而信念及價值觀則深藏于潛意識里。人們都習慣了意識思考、邏輯分析,而潛藏在潛意識中的信念價值,則無法在意識思考中出現,而只能用感覺去做無聲抗議。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學會與潛意識溝通。對這點沒有了解,一個人便容易陷入重復無效行為的困境里。
堅持無效的規條而忽略了所追求的價值和所信奉的信念,在很多人的生活里、很多企業的經營里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使當事人很困擾:辛苦努力但總是沒有結果。
例1:一位太太用不斷抱怨鬧情緒的方式向丈夫表達自己需要更多的關注,而丈夫因為工作給他的壓力已經很大,回家見到太太這樣便找理由外出。太太處理這種回應的做法是給丈夫更多的抱怨和鬧情緒,結果丈夫下了班不想回家,在外流連不返,終于認識了一個女友,發生了感情,從而成為這段婚姻的致命傷。
例2:很多母親都是因為孩子不聽自己的話而感到苦惱,她們沒有注意到在最初幾次給孩子指令但孩子沒有聽從的時候,就應改變做法,而不是堅持使用同樣的做法。
堅持無效做法的人,最常用的理由是他們的做法是“對的”。每當頭腦中有這個意識時,大腦中負責以下功能的部分便會停工:分析、找尋其他可能性、找尋其他行為選擇、解決問題、風險評估、未來策劃。
堅持規條而忽略了信念價值的人,通常有兩個特征,第一個特征是過分地強調原則和理論,這一點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從其語言中知悉,這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被教導重視一些冠冕堂皇而抽象的“道理”。試翻閱古代的書籍,每一頁每一句都是“應該怎么樣”的道理,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則沒有說出來。這類人往往喜歡用這些無法否定的“道理”去批判別人。第二個特征是這些人有一個很深層的、關于“身份”的“我沒有資格”的障礙性信念。這一點需要細心觀察才能發現。帶著這個信念的人,會不自覺地把自己拒于成功快樂的大門外,會堅持去重復一些無效果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