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功法養生:戶樞不蠹 流水不腐

道教功法養生分為動靜兩種。動以行氣活血、通利關節,靜以斂氣養神、固本還原。但此兩者一陽一陰,陽過則陰消,陰過則陽傷,因此練功時必須動靜結合,陰陽平衡。

靜功養生是指以靜為主的養生方法,但是也不是絕對意義上的靜,大多數靜功修煉法都要求意念意義上的動,也有形體上的微動,或者由意念帶動形體上的微動而導致的動。其修煉方法有站樁、服氣法、調息法、存思法、打坐、樁功等。

動功養生法是由古代導引術發展而來。“導引”又稱“道引”。導、道兩字的原義相近,古代均可作疏通、宣導解,引申有伸展、援引、延長、引導之意。

所謂導引,指的是通過肢體的運動,有目的地疏導氣血沿經絡順暢地運行,從而達到舒筋、活血、養氣、怡神、健身的效果。現在流傳下來的易筋經、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都應當算是導引術,或者說它們主要來自于導引術。

道家素來就重視導引功夫,意圖借此益壽長生。關于導引的作用,《玄笈七簽》卷三十六《玄鑒導引法》中曰:“一則以調營衛,二則以消谷水,三則排卻風邪,四則以長進血炁。……言人導引搖動,而人之精神益盛也。”即是說,人通過導引,可以調和體內陰陽,促進消化,抗御疾病的侵入,還可以使氣血充盈,精神旺盛。

齊梁間道士、道教思想家、醫學家陶弘景,整理漢晉以來導引諸法,編寫了《導引養生圖》一卷,“圖分三十六勢,如鴻鶴徘徊、鴛鴦戢羽之類,各繪像其上”。他所著的《養性延命錄》中專列《導引按摩篇》,述“療背膊臂肘勞氣”“療腳氣疼悶,腰腎間冷氣冷痺,及膝冷腳冷”以及“去胸臆中熱”的方法。并有日常鍛煉之用導引法。

這套導引法已經由單一的動作向系統功法轉化,跳出一術治一病的框架,將多種動作組合編排為成套術式。

隋代太醫巢方元等奉詔撰著的《諸病源候論》中記載養生方120條,導引法278條。從姿勢來說,有屈肋、側臥、端坐、跪坐、踞坐、蹲坐、舒足坐、倚立、胡跪等;從功法來說,有行氣、內視、存神、引氣、閉息、按摩、導引等;從動作來說,有伸展手臂,有屈伸足部,有前屈后仰,有旋轉,有頭部、頸部、腰部、上肢、下肢的活動;從治療的范圍看,導引法治病包括風病、虛勞、股背病、消渴病、傷寒病、冷熱病、氣病、腳氣病、咳逆病、五臟六腑病、嘔吐病等十余大類上百種病癥。其系統與完整令人驚嘆。這些功法絕大多數來自道教,可以說,這是一部我國傳統醫學與道教氣功養生學相結合的典范著作。

拓展閱讀

道教功法養生特點

道教功法養生有4個特點:

一是運動與行氣結合。道家認為,動物的壽命與每分鐘呼吸的次數成反比。如,雞1分鐘呼吸30次,雞的壽命只有12年;狗1分鐘呼吸28~30次,狗的壽命為20年;大象每分鐘呼吸18~20次,大象的壽命是60年。一般來說,人的呼吸是每分鐘16~18次,按照16次算,就可以活到72歲。在古人看來,神仙和凡人呼吸的部位也不一樣,呼吸的頻率也就不同。莊子說:“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所以,練功必須和行氣結合,使氣達到深、長、細、均、微。

二是“練內不練外”。即重視內臟的強壯而不重視鍛煉外表肌肉。他們認為,肌肉越強,消耗的能量越多,如得不到及時補充,將會從內臟透支,久之形成外強中干。

三是“辨證施功”。練功應根據個人體質情況不同選擇對癥的功法。體虛的人應當多選擇些靜功,收斂神氣,這是補法功法。實癥體質之人,應當用動功,如各種導引術,讓瘀塞閉結的部位得到疏散通暢,這是瀉法功法。而熱癥體質的人則宜練“六字訣”類鼻吸口呼的功法,這也是瀉法。而寒癥體質的人則宜練閉氣法,這是補法功法。

四是“天人合一”。不同的功法修煉須選擇合適的時間,以體現天人合一和天人相應。

道教功法練習原則:心平氣和,沉肩墜肘,含胸拔背,腋下空虛,松胯松腰,精神內守,安舒自然,氣定神閑等。

道教動功養生主要分為強身健體、治病祛疾兩大類,既有單式動作,如無極功、陰陽功等,又有組合套路,如五禽戲、八段錦等。五禽戲為華佗所傳,自其問世后深受世人重視,并由之演化為多種功法,至今仍為人們的健康而服務。八段錦是由8節修煉動作組成的一套導引鍛煉方法。它的“八節歌訣”易記,術式簡單,且各節術式均對與之相關聯的內臟有裨護作用。因此,人們如對絲織品中的“錦”那樣歡迎它、愛護它,故名。據史料所載,八段錦出現于北宋時期,在其流傳過程中,分為南北兩派。北派相傳由北宋名將岳飛所傳,動作繁而難煉,以剛為主,姿勢多用馬步式,又稱武八段;南派附會梁世昌所傳,動作難度不大,以柔為主,姿勢一般多用站式,又稱文八段。此外,尚有四段錦法、內養十二段錦、十六段錦等。

除五禽戲、八段錦外,另有十二月導引法,很有特色。它將導引與引氣相結合,主張在不同的時令修煉不同的功法,以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類似的還有補五臟導引法。它是按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分別修煉補肝、補心、補肺、補腎,在春、夏、秋、冬修煉補脾臟的導引勢。

在傳世的套路治病導引法中,最為著名的是二十四節氣導引坐功圖勢。該法由陳希夷編訂,以圖配文,術式多種。其特點是根據一年不同的二十四個節氣,修煉不同方法,并一一指出對治療哪些病癥有效。故每節都包括坐功與治病兩個內容。

道教功法是中國養生文化的瑰寶。它所體現的養生精神及其所貫穿的形神俱煉、內外結合、動靜結合、天人合一、因病施治等原則和方法,足以使其在文化形態上同當今任何體育文化相媲美。顯然,即使在現代生活中它仍然有著巨大的實用價值,并為人類的健康、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安县| 沈丘县| 靖安县| 从化市| 敦化市| 沽源县| 濮阳县| 桃园市| 招远市| 娄底市| 长武县| 和政县| 绥化市| 青岛市| 永顺县| 余庆县| 文安县| 镇安县| 黎城县| 河间市| 夏河县| 德阳市| 偃师市| 涡阳县| 广平县| 六枝特区| 类乌齐县| 千阳县| 金乡县| 东乌珠穆沁旗| 曲沃县| 乳源| 武乡县| 米林县| 山东省| 体育| 济南市| 周至县| 杭锦后旗| 工布江达县|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