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圖全解傳習錄(純美典藏版)
- (明)王陽明
- 975字
- 2021-03-10 16:19:41
鋒芒乍現
王華在京任職,王陽明便一直跟隨在祖父身邊。雖不能時常見到父親,但從鄉親和街坊的口中,王陽明還是能夠聽到有關父親的一些消息。王華的成就讓王陽明對自己的父親深深敬重。
成化十八年(1482),王華任職翰林的第二年,王陽明得到了一個和父親團聚的機會。王華在京城略有小成,他便差人前去家鄉接父親和兒子到京城生活。在尚未出過遠門的王陽明看來,這簡直是個天大的喜訊。得到消息后,他就日日盼著能夠早日啟程,這次上京,少年王陽明既領略了沿途風光,又見到了自己敬重的父親。
王倫妥善安排完家里的事后,就帶上孫兒,乘船前往京城。那時的河運已是非常發達了,北上的船只沿途所經之處,如杭州、蘇州、無錫、揚州、淮安、德州、天津等地,均是繁華的都城,這讓王倫祖孫二人大開眼界。
王倫雖然飽讀詩書,對各地的名勝古跡了如指掌,但是,經濟上并不寬裕的他,卻一直沒有機會外出游覽。趁這次去京城的難得機會,王倫親臨了這些地方。而對于年幼的王陽明,這樣一個機會就更是難得了,每到一處他都是興奮不已。
一日,王倫一行到達鎮江西郊的金山寺,這是傳說中青、白二蛇和法海苦斗的地方。金山寺始建于東晉,是鎮江的名勝古跡。到達時雖然天色已晚,但是寺中仍然人來人往,香火極旺。站在金山寺向遠處望去,暮靄之中的群山、樓閣、樹木都若隱若現,再加上天空中點點繁星與江上的燈火互相輝映,一陣風吹來,令人心曠神怡。大家游興正濃,興致頗高時,有游客邀請王倫作詩來助興。正當王倫冥思苦想,不知如何下手時,只聽: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這讓大家頗感意外,循聲望去,吟詩者竟是王陽明。眾人齊聲贊嘆:好詩,好詩!見他如此才思敏捷,一位游客有意想要考考他,希望他以天上的明月和遠處若隱若現的群山為題,再作詩一首。王倫聽后生怕為難了王陽明,連忙以孩子年紀尚小,不會作詩為由推辭著。但是,王陽明卻鎮定自若,稍作思索,便吟誦道: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好一個“人眼大如天”,小小年紀便能作出這般氣勢雄渾且耐人尋味的詩句來,是相當不凡。頓時,喝彩聲四起,大家紛紛向王倫祝賀有如此聰明伶俐的孫子,說王陽明日后定會成大器。
少年時期的聰慧,為王陽明以后的深入求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王陽明卻沒有因此而洋洋得意,他依然堅持博覽群書,勤于思考,不斷深入地研究世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