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國商業(yè)電影及其影響研究
- 陳眾議 葉雋等
- 1243字
- 2019-08-16 19:05:26
三
為建構英國人的“騎士風度”和“英雄氣概”,就必須以船上其他種族作為“邪惡的他者”,而這樣一來,又危及先前海難敘事中所說的“秩序井然”。4月21日《申報》上的《再紀英國大商船遇難詳情(續(xù)昨)》的后半部分也談到船上的恐慌:“鐵臺里克號遇難時之情狀,傳說紛紜,莫衷一是。或謂頗為鎮(zhèn)靜,或謂秩序極亂。內有數(shù)客因爭欲入艇,幾將發(fā)狂。戈登夫人最后入艇。據(jù)稱船上之客有欲奔躍入艇內者,為船長以手槍驅回。轟倒數(shù)人,秩序始復。艇將離船,尚有一人意圖躍入,即遭擊斃,墮尸艇中。”以三等艙乘客爭相逃命的場面凸顯“最后入艇”的戈登夫人的鎮(zhèn)定和無私后,文章就特別指出幾個華人乘客的行徑:“有華人六名,潛伏于救生艇底,直至諸艇升至卡配西亞號后,始經(jīng)人尋出。內有二人因搭客疊坐其上,壓爛而斃。”至此國內讀者方知泰坦尼克號上竟有幾位同胞。
“戈登夫人最后入艇”一句因對“戈登夫人是誰”沒有交代而顯得突兀,但“戈登”這個古老英國貴族姓氏對《申報》及其讀者可能并不陌生,它早已進入中國話語,如1860年率英國遠征軍在圓明園大肆搶劫的查爾斯·喬治·戈登將軍(“中國戈登”),再如西洋文學愛好者熟悉的英國詩人喬治·戈登·拜倫勛爵(他名字中間的“戈登”是其母親一方的姓氏,她與“中國戈登”及泰坦尼克號上那位戈登男爵同宗)。泰坦尼克號上的“戈登夫人”是位英國時裝設計師,嫁給了杜夫—戈登男爵,是為“杜夫—戈登夫人”。在泰坦尼克號海難發(fā)生前一年,她因其紐約時裝店偷漏關稅而被紐約海關告到法院。
4月21日《申報》有關“戈登夫人最后入艇”的文字譯自4月19日《米爾沃基人報》(或消息來源相同的其他報紙)所載《戈登夫人的故事》,原文在“據(jù)搭乘最后幾只救生艇之一離開的戈登夫人所述,當時船上剩下的乘客幾欲發(fā)狂”這幾行黑體字下寫道:“船客個個不甘人后,爭相奔向救生艇,內有數(shù)人爭欲入艇,為史密斯船長以手槍驅回。轟倒數(shù)人,秩序始復。艇將離船,尚有一人意圖躍入,即遭擊斃,墜尸艇中,落在我們腳旁。”
但戈登夫人否認自己曾接受過任何采訪。這篇“故事”極可能是戈登夫婦的朋友為洗白他們不光彩的逃生經(jīng)歷而編造的。當時已有報紙披露說,戈登先生和戈登夫人率先登上最先離開的救生艇中的一只(美國富翁斯騰格爾先生和所羅門先生則不顧艇內乘客安全,飛身從高處甲板躍入該艇),而這只本可載四十人的救生艇僅載十二人就離開了,內有九位男士(七人為英國船員)。對戈登夫婦更不利的是,一些生還者在報上指控他們?yōu)榱俗尵壬иs緊離開而賄買船員,“給了艇里每個船員五英鎊的支票”,而戈登夫人望著遠處正在下沉的泰坦尼克號依舊不改幽默的習性,開了一些輕薄玩笑。《申報》對此“選擇性失明”,反將她塑造成女英雄,以反襯那幾個毫無男子氣且死得難看的華人乘客。
文中有關“六名華人乘客”的部分則譯自4月20日《米爾沃基人報》(或相同消息來源的其他報紙)的“海難側聞”:“救生艇座位下發(fā)現(xiàn)活著的華人四名,已死的華人兩名,蓋因其他乘客坐其上而被壓死。”《申報》將“crushed”(壓死)譯作“壓爛而斃”,以渲染其丑惡的死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