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藝學與古典文學論稿
- 龔剛
- 821字
- 2022-08-09 14:36:57
弁言
《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比宋闹畬W,博大精深,俯仰天人之際,吐納古今之變。治人文學者,橫通哲藝,稍窺文史,不唯志趣之所之,亦學理使然也。觀乎古之通人,超拔乎諸科藩籬之外,陶然于志道游藝之樂,誠治學之有境界者。余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本書分上、中、下編,上編為哲藝會通,分別探討經、子、集之“心史”本質與經學、哲學著述之文學價值,《史記》筆法之哲學性與文學性,“易之三名”所彰顯之修辭學現象及其哲學依據,海德格爾詩學命題“詩意地棲居”與莊子哲學命題“逍遙游”之相通性。
中編為跨文化文論研究,分別以錢鍾書所謂“二西之書”(即印度、西方之書)通中土之藝,細究“詩味”、“通感”、“速度”、“距離”諸詩學范疇,末篇詳論詩話體之范式意義。
下編為古典文學新論,首篇辨析兩首《鵲踏枝》詞,其后分論李煜詞、陸游詩、鄭觀應詩、明四大奇書之《三國演義》、古典戲曲雙璧之《牡丹亭》,或評辭章,或究人品,或考詞義,皆一管之見,非通覽之作。其中以還原陸游形象,重審鄭觀應詩藝,推敲《牡丹亭》“香山岙里巴”注釋為較有新意者。錢鍾書嘗謂,中國古典文學為其“專業”,比較文學為其“余興”,本書則由比較詩學(跨文化之文論研究)及于中國古典文學,蓋因國學國粹終為治比較文學者之本也。
以師承而言,本書頗多祖述錢鍾書之作,計有《“經子集皆心史”與“經子筆趣”申說》、《〈史記〉筆記的哲學性與文學性》、《“易之三名”的悖反修辭及其哲學依據》、《“通感”與中西文學》、《“速度”與中西文學》、《詩話與西化》、《陸游形象之還原》凡七篇,與余之舊著《錢鍾書:愛智者的逍遙》相映發。錢鍾書集智者、學人、文士于一身,其學出入文史哲藝,打通古今中西,熔問道、談藝于一爐,啟人良多。錢基博日記有云:“兒子鍾書能承余學,尤喜搜羅明清兩朝人集,以章氏(章學誠——引者注)文史之義,抉前賢著述之隱。”本書或可謂私淑錢氏文史之義乎?敬祈方家正之。
是為序。
壬辰初秋濠鏡龔剛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