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民族·第三卷:宗教信仰
- 龔學增 曹興本卷主編
- 2165字
- 2019-07-16 11:39:04
第二章 古代的民族宗教
第一節 民族宗教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一 民族宗教的形成
民族宗教是古代民族形成以后,為民族所有成員共同信奉的宗教。古代的民族宗教,也稱古代文明社會的宗教,即產生并流傳于階級已經產生,國家已經出現,并已進入文字歷史時期的宗教。古代的民族宗教包括兩類,一類是當今社會已不存在的古代宗教;另一類是繼續流傳至今的民族宗教。本章闡述的是第一類的古代宗教。第二類如猶太教、印度教、錫克教、耆那教、瑣羅亞斯德教、神道教、道教等,則有專章另述。
古代民族是在原始社會末期氏族、部落的逐步瓦解過程中形成的。由于生產和交換的發展,產生了商業和交換市場,人們彼此間的經濟生活日益密切、加強,來往日益頻繁,強大的經濟力量把人們結合成一個整體,使人們過著共同的經濟生活。由于共同的經濟生活的發展,人們彼此之間的接觸日益密切,為了更好的交流思想,就逐步形成了一種新的共同的語言。由于居民人口的大量增加,也由于生產和經濟利益的要求,占有財富和保護財富的要求,使得人們對內對外更為緊密地團結起來,各親屬部落逐步融合,從而各個部落的領土也逐步形成了共同的領土。上述因素,反映到人們的精神生活上,則逐步形成了共同的文化,以及表現在這種文化特點上的共同心理素質。這樣,古代民族就形成了。古代民族形成及以后的社會生活也必然反映到宗教生活領域。
原始氏族宗教發展到原始社會末期,一般來說,出現了三種趨向。“第一是信仰的神靈出現了等級的劃分;第二是出現了地域的保護神;第三是社會分化出了宗教專職人員和宗教特權階層。三種情況都表明了一個基本的事實:隨著氏族—部落社會的階級分化和古代民族的形成、早期國家的出現,原始性的氏族宗教也逐步走向民族化和國家化。”[1]在此以前,宗教作為氏族部落社會的上層建筑,它的主要任務是神化和保持氏族制的傳統,加強氏族部落成員的聯系和團結。而當氏族部落社會逐漸演變為階級社會的時候,氏族貴族就把他們把持的氏族宗教轉變為神化其特權地位的東西,變成了具有階級性的宗教,并強制民族的全體成員共同信仰。
二 民族宗教的劃分和基本特征
迄今發現的古代民族—國家宗教,大致可分為三個系列:第一,具有最早文獻典籍的為美索不達米亞宗教和埃及宗教,還有稍后的并受二者影響的亞洲西部的迦南宗教、腓尼基宗教、赫梯宗教、小亞細亞宗教,等等,直到較晚出現的希臘宗教和羅馬宗教。第二,東方的中國古代宗教以及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本土前,古代印度河谷文化的宗教(公元前20世紀之前)和波斯帝國建立前的古代波斯宗教(公元前6世紀前)。第三,北美洲南部和中美洲北部印第安人的古代宗教。主要分布于今墨西哥、危地馬拉、伯利茲、薩爾瓦多等國。包括阿茲特克宗教、瑪雅宗教和印加宗教。當時居住在這些地區的印第安人已進入奴隸社會,建立了國家,并有了文字,宗教典制也已確立。但總的來說是處于從原始的氏族宗教向古代宗教的過渡時期。
綜觀古代的民族宗教,大體上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大都具有全民族性。這是和原始宗教的全民性一脈相承的。但是,原始宗教的全民性是自發形成的,并且全體成員間是平等的,古代宗教的全民族性則具有強制性,不但對被征服的民族實行強制,而且在民族內部也實行強制。這是因為,古代的民族宗教基本上也就是奴隸制的國家宗教,它已成了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工具。所以,作為國家體制的一部分,它把宗教信仰作為全民族所有成員的強制性義務。無論男女,不分老少,都得按國家的法典和民族的慣例與習俗,崇奉官方定的和傳統的神靈,沒有任何個人選擇的余地。
第二,神靈崇拜開始確立。古代民族宗教形成之初,自然崇拜仍很盛行,但是,大都已不停留于把自然物本身作為直接的崇拜對象,而是開始了相信各自然體和自然力皆有特定的自然神加以掌管的神靈崇拜。以后,逐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掌管社會事務的神,如戰神、愛神、命運神,以及農業神、畜牧神和各種手工藝神等等,神靈的擬人化色彩日益明顯。
第三,主神觀念開始出現,天階體系逐步形成。在國家形成的過程中,許多民族、城邦陸續出現了各自的民族守護神和城邦守護神。王國出現后,更在眾神之上形成了主神的觀念。當王朝更迭時,奪得政權者也常常改由本民族的守護神作為主神。與地上的奴隸制王國相對應,天階體系觀念隨之產生。具有不同職能的大小神靈,都在一位主神之下形成各種等級。在地上,各國王族所信奉的宗教一般都成為國家宗教,并在國家的支持下,建立起祭祀體制、寺廟建筑、規章制度以及逐步完備化的禮儀典制等。國家崇奉的主要神靈和國家的君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或者認為王權來自神授,或者認為他們之間有血緣親屬關系。國家的神往往就是祖先神,或由祖先神發展而來,國王后來大都自稱為“天子”或“神的后代”。
第四,社會上形成了專門侍奉神靈的祭司等神職人員階層。他們是享有特權的宗教貴族,處于社會的最高層,并有強大的寺院經濟作為其政治權勢的基礎。正像原始社會的氏族長老和部落酋長直接就是宗教長老和祭儀主持人一樣,早期國家的君主一般也是全國的宗教首領和國家祭典的主祭。君權和神權常常是統一的。有些國家在后來的發展中,祭司貴族也有與世俗貴族分化的情況,他們之間常常有矛盾和斗爭,有時甚至很激烈。但是,世俗貴族并不是否定宗教和神權,而是尋找或建立一種更直接地為其君主服務的新的宗教形式和祭司階級。這種情況更清楚而明確地證明神權與君權的統一和宗教的國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