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春秋筆法考辨
史之大原,本乎《春秋》。《春秋》之義昭乎筆削,筆削之義,不僅事具始末,文成規(guī)矩已也。以夫子“義則竊取”之旨觀之,固將綱紀天人,推明大道。
——章學誠《文史通義》第五
“春秋筆法”或言“春秋書法”“春秋義法”“義例”“書例”,是漢儒闡釋孔子所修《春秋》[1]一書最重要的經(jīng)學范疇之一。這一理論范疇由經(jīng)入史、由史及文,對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與批評乃至中國文化詩性話語的建構,都產(chǎn)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要探討“春秋筆法”對中國文學乃至中國文化的影響,首先應梳理“春秋筆法”這一范疇的淵源與形成,流變與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