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德尼摩定律:人才任用,因人而異

  • 彼得原理
  • 陳立之
  • 6894字
  • 2019-04-03 10:05:10

英國管理學家德尼摩提出:凡事都應有一個可安置的所在,一切都應在它該在的地方。領導者要熟知員工的性情和特點,并據此將他們分配到合適的崗位上,知人善任才能成就事業。這被稱為德尼摩定律。

用人切莫“看人挑擔不吃力”

作為管理者,不要“看人挑擔不吃力”。一些管理者犯的最大毛病,是永遠以為每一件事都是很容易辦的,即所謂“看人挑擔不吃力”,要想想自己從前奮斗的日子。有些人未經辛苦,只靠父蔭或高等學歷坐上管理者之位,更不懂得體諒下屬的困難。將工作交給下屬后,不表示將包袱轉到別人手中,不表示不管下屬如何困難,也要他自己解決。如此上司是經不起考驗的,他們被下屬架空及取替其位置的例子也不少。

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要相信下屬的話,下屬遇到棘手的問題時,不應袖手旁觀,更不應立刻找其他人接替先前下屬的任務。管理者應該與下屬一起找出難題癥結所在,然后看應否增多一些下屬來協助。如果不聞不問,光要看成果的話,是極不負責任的,而且一旦疏忽監察,造成大錯時,挽救更難。

期望越大,則失望越大;對下屬不聞不問,下屬同樣也會隨心所欲,兩件都是小事,其后果卻同樣嚴重。

管理者對下屬有所期望,這是應該的,下屬也會因此感受到管理者的信任;但是,切莫對下屬期望太高,不要認為期望越高下屬的工作就會做得越好,否則會給下屬帶來巨大的壓力。這同樣也是小節,但管理者絕對不可以忽略!

也許你在上學的時候總是被父母拿來與鄰居的兒子相比,說你總是不如人家好。你當然會想自己有很多他不具備的能力,還很不服氣。但是,今天你當了別人的上司,卻期望所有下屬有同樣的高質素表現,是犯了與上述事件的同一毛病。

每個學生都有他特別優異和感興趣的科目,加上性格各異,將來自有不同的發揮處。同樣的道理,下屬來自不同生活和家庭背景,各自擁有不同的才能。有些工作效率高,卻素質平平;有些愛說話,但是做事有條不紊,正是各有所長,沒有誰是一無所長的。因此,在指派工作時,不要胡亂指派一位,就期望他會給你高質量的成果。勿以為你的下屬都是萬能的,你自己也不是任何辦公室里的事務都懂得怎么做的。

不少管理者認為下屬必須遷就工作,而非由工作配合員工。然而,別忘了要使員工盡量發揮潛質又使工作得到最佳效率的話,工作和雇員互相配合,方有預期或意外的成績。正確的做法是因材而用,根據下屬的性情和才能,將其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

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任用方式

俗話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與人之間性格差異很大。性格是一個人個性的核心,它直接影響到人的行為方式,進而影響到人際關系及工作效率。因此,在管理過程中,根據人的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用人方式,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社會學家們通過觀察總結,認為人的行為風格可分為四類:分析型、推動型、表現型及溫和型。

分析型是完美主義者。他們事事力求正確,精于建立長期表現卓越的高效流程。但他們的完美傾向會導致大量繁文縟節,做事喜歡固守陳規。

因此,不要指望這些謹小慎微的人會果斷決策。這類人總是搜集盡可能多的信息,權衡各種選擇,甚至一些不可能的選擇。他們常常苦于決策。分析型的人喜歡獨立行事,不愿意與人合作。盡管他們性情孤傲,但令人驚喜的是,患難之中卻最見其忠誠。

溫和型的人適合團隊工作。他們常喜歡與人共事,尤其是人數不多的團隊工作或兩人合作。這類人淡漠權勢,精于鼓勵別人拓展思路,善于看到別人的貢獻。由于對別人的意見能坦誠以待,他們能從被其他團隊成員隨手否決的意見中發現價值。

溫和型的人常常愿為團隊默默耕耘。由于他們的幕后貢獻,往往使他們成為團隊中的無名英雄。這種無私的奉獻固然偉大,但他們可能會走極端,只顧別人卻忘了及時完成自己的職責。溫和型的人一般在一個穩定的、企業組織架構清晰的公司中表現出色。一旦他們的角色確定、方向明確,他們會堅定不移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表現型的人好炫耀。他們敢于夸口,好出風頭。這類人喜歡惹人注目,是天生的焦點人物。表現型的人活力十足,偶爾也會顯露疲態。這往往是因為失去別人刺激的結果。也許由于他們精力充沛,所以總喜歡忙個不停。

但表現型的人好沖動,常常在工作場所給自己或別人惹麻煩。他們喜歡隨機做事,不愛計劃,不善于時間管理。他們能抓大局,放棄細節,喜歡把細節留給別人去做。

推動型的人注重結果,在四類人中最務實,并常常為此引以為自豪。他們喜歡訂立高卻很實際的目標,然后付諸實際。但他們極其獨立,喜歡自己定目標,不愿別人插手。善于決斷是其顯著特點。

推動型的人看重眼前實際,很少理會理論、原則或情感。他們懂得隨機應變。但這類人有時太好動且行動迅速,往往因倉促而走彎路,從而帶來一些新問題。推動型的人無論表達意見還是提出要求都很直率。他們實干但不囿于瑣事,理智但不迂腐。

有效的企業管理需要同時具備這四種類型的優勢。德魯克在《管理:任務、職責與實踐》一書中寫道:“企業的高層管理中需要至少四種不同類型的人:‘思想者’,分析型;‘行動者’,推動型;‘交際者’,溫和型;‘沖鋒陷陣者’,表現型。”

上述四類人,每一類都有其潛在的優勢和不足,但優勢也只不過是潛在資產,只有善加開發才能成為實際優勢。同樣,不足也只是一種潛在的負債,管理者應當設法揚長避短,用好每一類人,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才干,提高團體的效率。

按員工的特點和喜好分配工作

研究表明,一個人認為值得做的工作,一般要符合這幾個條件:符合自己的價值觀;適合自己的個性與氣質;工作中能讓自己看到成功的期望。達到了這幾個標準,人們在工作時就能很好地投入;達不到這個標準,人們就會傾向于懈怠。這樣做事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了,做事者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德尼摩定律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德尼摩定律告訴我們,每個人,每樣東西,都有一個它最適合的位置。在這個合適的位置上,它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功效。運用到實踐中,對個人來說,德尼摩定律要求應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斗目標及價值觀中挑選一種,然后為之而奮斗。這樣才可能激發我們的熱情和積極性,也才可以心安理得。“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道理也是在此。

對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來說,德尼摩定律要求他要按員工的特點和喜好來合理分配工作。

對于那些成就欲較強的優秀員工,讓他們單獨或牽頭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贊揚。

對于那些依附欲較強的員工,讓他們更多地參加到某個團體中共同工作。

對于那些權力欲較強的員工,讓他們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

對于那些事事悲觀,對新觀念不抱希望的員工,管理者在他們面前一定要保持一種樂觀進取的態度,讓他們有所放松,并多多鼓勵他們積極進取。

對于那些脾氣暴躁的員工,應當在他們心平氣和時,讓他們知道亂發脾氣是不恰當的,并強調單位是個整體,不容許個別人破壞紀律,也不會姑息亂發脾氣的行為。當他們情緒激動的時候,最好先不要發言。聽他們訴說心中的不平。一個憤怒的人,通常會有很復雜的情緒,細心地聆聽可以令他感覺到你在注意他,并會對你慢慢地有好感。

對于一些個性極強的員工,則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時地制止他們我行我素的行為,讓他們明白不能無視單位的紀律,以直接勸告來達到說服的目的。

作為管理者,面對有著不同秉性的員工,要懂得去了解他們的性格,把不同性格和具有不同特長的員工,放在不同的位置上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

對于不同的員工,管理者一定要先把握他們的性格,才能夠據此采取不同的對策,讓他們信服。同時要加強員工對企業目標的認同感,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這樣才能激發職工的熱情。

知人善任做管理,巧奪天工用人才

對一個人才來說,性情為人也許是天生。但作為管理者卻能夠“巧奪天工”地運用它,使之能夠既顯其長又避其短。

宋代司馬光總結說:“凡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優于德而強于才,或長于此而短于彼。”用人如器,各取所長。這是現代管理者的最基本的領導才能。

假如你是一位企業管理者,對待如下不同類型的下屬,應當采取不同的用人之道,使他們克服短處、發揮特長,為組織發展增添人力資源:

知識高深的下屬,懂得高深的理論,可以用商量的口吻;

文化低淺的下屬,聽不懂高深的理論,應多舉明顯的事例;

剛愎自用的下屬,不宜循循善誘時,可以用激將法;

愛好夸大的下屬,不能用表里如一的話使他接受,不妨用誘兵之計;

脾氣急躁的下屬,討厭喋喋不休的長篇說理,用語須簡要直接;

性格沉默的下屬,要多鼓勵他說話,不然你將在云里霧中;

頭腦頑固的下屬,若對他硬攻,則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頂牛之勢,應看準對方最感興趣之點進行轉化。

以下是10條用人的經驗之談:

(1)性格剛強卻粗心的下屬,不能深入細致地探求道理,因此他在論述大道理時就顯得廣博高遠,但在分辨細微的道理時就失之于粗略疏忽。此種人可委托其做大事。

(2)性格倔強的下屬,不能屈服退讓,談論法規與職責時能約束自己并做到公正,但說到變通他就顯得乖張頑固,與他人格格不入。此種人可委托其立規章。

(3)性格堅定又有韌勁的下屬,喜歡實事求是,因此他能把細微的道理揭示得明白透徹,但涉及大道理時他的論述就過于直露單薄。此種人可讓他辦點具體事。

(4)能言善辯的下屬,辭令豐富,反應敏銳,在推究人事情況時見解精妙而深刻,但一涉及根本問題他就說不周全,容易遺漏。此種人可讓他做謀略之事。

(5)隨波逐流的下屬不善于深思,當他安排關系的親疏遠近時能做到有豁達博大的情懷,但是要他歸納事情的要點時他的觀點就疏于散漫,說不清楚問題的關鍵所在。這種人可讓他做低層次的管理工作。

(6)見解淺薄的下屬,不能提出深刻的問題,當聽別人論辯時,由于思考的深度有限,他很容易滿足,但是要他去核實精微的道理,他卻反復猶豫沒有把握。這種人不可大用。

(7)寬宏大量的下屬思維不敏捷,談論精神道德時知識廣博、談吐文雅、儀態悠閑,但要他去緊跟形勢,他就會因為行動遲緩而跟不上。這種人可用他去帶動下屬的行為舉止。

(8)溫柔和順的下屬缺乏強盛的氣勢,他體會和研究道理時會非常順利通暢,但要他去分析疑難問題時則會拖泥帶水,一點也不干凈利索。這種人可委托他按照管理者的意圖辦事。

(9)喜歡標新立異的下屬瀟灑超脫,喜歡追求新奇的東西,在制定錦囊妙計時,他卓越的能力就顯露出來了,但要他清靜無為卻發現他辦事不合常理又容易遺漏。這種人可從事開創性工作。

(10)性格正直的下屬,缺點在于好斥責別人而不留情面;性格剛強的人,缺點在于過分嚴厲;性格溫和的人,缺點在于過分軟弱。這三種人的性格特點都要主動加以克服,所以可將他們安排在一起,借以取長補短。

知人“五不”,不拘一格用人才

領導在用人方面要拋棄個人的偏見,要科學、全面、客觀、公正地看待人才,以選拔和任用企業所需要的真正人才。

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開創名垂千古的“貞觀之治”,與其“吾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茍或不才,雖親不用,如其有才,雖仇不棄”的擇人之道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他尊重人才,兼聽廣納,選用了一大批有真才實學的人治理國家。魏征等身邊要人經常“犯上”而直言相諫,亦體現唐太宗惜才之情,容才之懷。在社會生活中,由于人們的思想、志趣、經歷、愛好、性格等方面的差異,難免會形成人際關系中的親疏遠近、好惡喜厭,但人才卻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依領導的意志感情而轉移的,順我者未必有才,逆我者未必無才。“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關鍵在于真正做到以事業為重,任人唯賢;客觀公正,不以個人好惡親疏而取才。

古今中外,嫉賢妒能的惡習,屢見不鮮。人才一旦得到重用,也難免會招致某些非議,乃至造謠中傷,打擊陷害。特別是當某人快被提拔時,有時流言橫飛,毀語四起,猶如濃霧遮城,讓人不識廬山真面目,欲查無蹤,欲用無據。在這種情況下,領導者更應以無畏的愛才護才之膽,頂住壓力,只要是看準的優秀員工,就應該大膽而果斷地起用。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生活中很多事實說明,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平時默默無聞,是因為得不到嶄露頭角的機會,甚至一輩子難以施展才能。從漢高祖劉邦所用的人才看,張良出身沒落貴族,周勃是吹鼓手,樊噲是屠夫,灌嬰是布販,倘若不是時勢給予他們施展才能的機遇,可能同樣遭到終身埋沒的厄運。拿破侖在選拔將領時,摒棄傳統的以出身擇人的門第觀念,他認為“每個士兵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帥的指揮棍”。在他的部隊里,許多杰出的元帥都是來自社會的下層、來自士兵,著名元帥內伊就是一個飯店老板的兒子。發掘人才,既要發現那些嶄露頭角的人才,也要挖掘那些尚沒有機會展露才學的人才。

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凡有才能的人,遇事都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主張,不時表現出其特有的“個性”。人才的本質在于創造,敢于突破,敢于創新,敢為人先。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是對牛頓時空觀念的一個根本性的“破壞”。假使愛因斯坦順從牛頓的時空理論,就不會有相對論的問世,愛因斯坦就不成其為愛因斯坦了。創造性行為的獨特性基于創造主體的獨立人格。愛因斯坦正是具備了“你要他這樣,他偏那樣”的獨立人格,才使他對大家都認為理所當然、不言自明的“同時性”問題提出了懷疑,從而創立了著名的相對論。在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喜歡下級或他人對自己畢恭畢敬、服服帖帖、唯馬首是瞻。如果以是否恭順、聽話而選才,結果很可能是人才難求,奴才云集,貽誤了事業,埋沒了人才。在識別和選拔人才過程中,要特別警惕盲目順從者。盲從順從,不是懶惰就是別有用心。

識人要敢于承認個性、寬容個性、發展個性,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形成一大批敢于開拓創新、充滿活力的人才隊伍,才能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人才成長環境。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大略者不問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一些人的小過,就像白玉上的小斑點,精明的商人不會因此而丟棄它,因為小斑點并不影響整個美玉的價值。所以,用人切忌求全責備。史學家司馬光曾說過:“若指瑕掩善,則朝無可用之人,茍隨器授任,則世無可棄之士。”一個人如果毫無失敗的經驗,才真正是可憂慮的,失敗過的人嘗過痛苦的滋味,他們才會更加小心,以免重蹈覆轍,即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領導者要有容人之過的胸懷。

明確用人觀,堅持“五堅持”

每個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才能有高下之分,品行有優劣之差。作為領導者,如果不加區別、沒有原則地選人和用人,就會使得公司的隊伍魚目混珠,造成管理上的混亂,對公司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領導者要樹立科學的用人觀,建立正確的用人標準,合格的人才,為企業建立起一支活力四射、富于進取精神的強大的人才梯隊。在選人用人方面,領導要堅持以下5個標準:

德才兼備是很重要的一條用人原則。堅持德才兼備,就是在選拔人才時,既要考察人才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又要考察人才的文化水平和職業技能。首先,在選拔人才時,應將德與才看成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不能割裂,不可偏廢。離開德,就失去了方向;沒有才,德就成了空洞之物;其次,在堅持德才兼備的前提下,應注重對德的考察。用人問題關系到事業盛衰。歷代開明之士都十分注意用人把德放在首位。魏征說:“今欲求人,必須審訪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設今此人不能濟事,只是才力不濟,不為大害,誤用惡人,假令強干,為害極多,但亂世惟求其才,不顧其行。太平之時,必須才行俱兼,始可任用。”這里所說的“行”與“善”和德是同一個意思,歷史經驗說明,有德的人有了才,就能為國為民干出更多的好事;壞人有了才,將會干出更多更大的壞事。當然,重德絕非輕才,選拔人才,應以德為前提,選其中有才能者。

劉邦談到自己戰勝比他強大的項羽的原因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陳平、韓信都曾是項羽手下的人,因長期得不到重用而轉投劉邦,并為劉邦重用。看來,能否重用人才,能否把那些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放到能充分展現才華的舞臺上,的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

一個人總是有所長有所短,既有優點,也會有缺點。魯迅曾說過:“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在用人時,最重要的是用人之長,避人之短。正像俗話所說的,駿馬馳千里,耕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令李逵去繡花,命小姐去打仗,就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但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也不是凝固不變的。優點擴展了,缺點也就受到抑制。發揚長處是克服短處的重要方法,揚長避短是發揮人才作用的有效途徑。

實績是人才德才的集中體現和德才兼備原則的客觀要求。一個人才的工作實績,既不是主觀臆想,也不能憑空捏造,而是一種客觀的、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實績是一個人多方面的反映,把實績作為選拔人才重要依據,容易比較優劣,說服力強,有利于提高用人的準確性、公正性,克服主觀隨意性。看一個人才主要應看其實績,看他的工作過程及其結果。

古人云:“非得賢難,用之難,非用之難,信之難也。”在用人上易犯的毛病就是想用而又不敢放手使用。用人必須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疑而用人,既誤事又誤人。所謂用人不疑,就是既用之就要充分予以信任,放手讓其大膽工作,明責授權,權責統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油尖旺区| 万荣县| 海晏县| 富蕴县| 吉首市| 堆龙德庆县| 哈密市| 石楼县| 黄山市| 济宁市| 北安市| 托克托县| 石门县| 城固县| 长武县| 仁布县| 习水县| 孟津县| 锡林浩特市| 垣曲县| 延长县| 南澳县| 瑞昌市| 三河市| 平遥县| 桐梓县| 衡水市| 莱阳市| 车致| 龙川县| 阿瓦提县| 蓬溪县| 河源市| 旅游| 磐安县| 攀枝花市| 诏安县| 荆州市| 灵台县| 昌都县| 尤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