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害羞
- (美)菲利普·津巴多
- 1441字
- 2019-04-17 09:49:39
Phlip G. Zimbardo
“當代心理學的形象與聲音”

菲利普·津巴多
享譽世界的心理學大師

沒有一個學心理的人不知道津巴多的名字,他設計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堪稱心理學史上最殘忍、最震撼的實驗之一,而他主編的普通心理學教材則被譽為“比小說還好看的教科書”,吸引著全世界無數學生邁入心理學的殿堂。在歷時半個多世紀的研究和教育生涯中,他始終致力于用心理學的力量讓人類變得更好。在人們的心目中,他就代表著“當代心理學的形象與聲音”。
貧民區里走出的高才生
■ 1933年3月23日,祖籍西西里島的菲利普·津巴多出生于美國紐約的貧民區。雖然成長環境不盡人意,津巴多卻成功把持住了自己,在校園里獨占鰲頭。
■ 21歲那年,他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紐約城市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同時獲得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三個學士學位。
■ 1959年,他獲得耶魯大學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先后在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任教。正是在斯坦福大學里,津巴多開始了令他名聲大振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設計惡魔實驗的善心人
■ 在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的地下室里,24名自愿報名的學生被隨機分為“囚犯”和“看守”兩組,模擬一個監獄情境。進入角色的學生們釋放了難以置信的人性之惡,一度導致激烈沖突:“看守”以殘酷的手段侮辱和虐待“囚犯”,而“囚犯”則進行了反抗。這一結果令津巴多本人也始料未及。在女研究生克里斯蒂娜·瑪絲拉奇(Christina Maslach)的勸說下,他提前結束了實驗。(后來瑪絲拉奇和津巴多已喜結連理,兩人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 這個實驗揭示了環境對人性的巨大影響力,引發了強烈的反響,連續三次被搬上銀幕,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的好萊塢影片《斯坦福監獄實驗》。
■ 2004年,津巴多作為專家證人在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案中出庭,主張責任并不僅僅在于監獄看守個人,也在于監獄情境的強大壓力。根據在該案中獲得的知識和之前的實驗,津巴多寫成了暢銷書《路西法效應》(The Lucifer Effect)。

發現日常英雄的研究者
■ 斯坦福監獄實驗之后,津巴多決心尋找利用心理學幫助人們的途徑,在多個領域開展了一系列與人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關的研究。
■ 他在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成立了害羞診所,治療成人和兒童的害羞,并將其研究成果寫成了《不再害羞》一書。他還研究了時間觀念理論,通過對時間觀的矯正,開發出一種全新的臨床心理治療方法,幫助人們更好地關注現在和未來。
■ 近年來,津巴多開展了一項名為“英雄想象工程”的研究,尋找到底是什么因素能夠讓平凡人變成“日常生活里的英雄”。他認為,任何年齡和國籍的人,都可通過“英雄想象”而表現出英雄舉動,克服社會及心理的阻力,做有益于他人及社會的事,從自身的正面改變開始,進而令整個社會更美好。
■ 他的另一項研究成果則關注了高科技時代對男孩的影響,在《雄性衰落》一書中,他揭示了當今社會中男孩們身處的困境,倡導全社會共同努力解決一代年輕男性正在面臨的成長危機。

濟世利人的心理學大師
■ 津巴多發表過400多篇學術著作,其中包括超過50本的科普讀物和教科書,作為全球許多知名大學的普通心理學課程教材,他的作品引領無數初學者和業余愛好者進入了心理學的殿堂。他還參與制作了曾獲大獎的《探索心理學》系列節目,擔任主持人,親自為大眾講解心理學知識。他風趣幽默的語言、淺顯易懂的表達,讓更多的人了解并愛上了心理學這門實用而有趣的學科,他也成為世人熟知和尊敬的心理學家之一。

津巴多(右)與助手庫隆布(左)

“津巴多是一位傳奇的教師,他改變了我們對社會影響的思考方式。”
菲利普·津巴多作品

作者演講洽談,請聯系
speech@cheerspublishing.com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

湛廬文化微信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