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士的深度:陶淵明新探
- 鐘書林
- 446字
- 2019-09-06 17:35:21
第二章 陶淵明的人生志趣與性情之解讀
眾所公認,陶淵明是位極具個性的詩人,為人坦率,卻又極其較真。梁啟超先生說:“淵明本是儒家出身,律己甚嚴,從不肯有一絲茍且卑鄙放蕩的舉動。”[1]臺灣學者黃仲侖先生稱:“淵明先生雖生在東晉,最重儒學,尤其對那‘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的圣者,更是非常仰慕,十分崇拜。他不僅對儒家經術造詣高深,而且篤實踐履,安貧固窮,是一位具有‘仁者’襟懷的人。”[2]王叔岷先生說:“陶公富于詩人之情趣;兼有儒者之抱負;而歸宿于道家之超脫。(形影神)三詩分陳行樂、立善、順化之旨,為陶公人生觀三種境界。順化之境,與莊子思想冥合,此最難達至者也。行樂,為李白一生所追求者,然李白終嘆‘人生在世不稱意’;立善,為杜甫一生所追求者,然杜甫終嘆‘儒生老無成’(《客居》)陶公一生,雖亦多感慨憂慮,而質性自然,終能達順化之境,所以為高也!”[3]陶淵明一生留給后世無窮的精神財富,他的為人,他的百余篇詩文,至今仍然無法有人真正道得清,說得明。它們散發出巨大的人格與文學魅力,引領我們進行無盡的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