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發展的忖量:基于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探索
- 閆磊 閆述乾
- 2066字
- 2019-09-06 18:03:11
第一章 引言
“十一五”以來,科學發展觀作為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已經牢固確立,統籌區域發展已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途徑,國家步入了一個以協調區域發展為目標的新時期,確定了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是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明確了健全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和扶持機制的區域協調互動機制。一是形成了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二是著眼于西部發展的瓶頸,把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教育和人才開發作為抓手,強調西部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三是提出推進主體功能區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即根據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的不同,確立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不同要求。四是力圖為全國深化體制改革提供新經驗和新思路,2005年以來,國務院相繼批準了浦東新區、濱海新區、成渝、武漢—長株潭城市群、深圳、沈陽經濟區等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五是國家以“規劃、意見、批復”等形式出臺多項特定地區的支持政策,如,北部灣經濟區、海西經濟區、圖們江經濟帶等地區的發展規劃,這表明基于國內區域分工的國家戰略意圖與地方發展思路相結合已成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的一種常態化區域發展機制。六是問題區域已成為區域政策關注的重點,既包括長期存在的老、少、邊、窮區域,也包括近年來出現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和生態退化地區等特殊問題區域。
在“十二五”規劃的制定中,國家更加強調“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統一,更為明確區域發展定位的重要。就以西部而言,國家提出: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給予特殊政策支持,發揮資源優勢和生態安全屏障作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區發展力度,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1]。同時,將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與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相并列,提出要按照全國經濟合理布局的要求,規范開發秩序,控制開發強度,形成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對人口密集、開發強度偏高、資源環境負荷過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區要優化開發。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集聚人口和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市化地區要重點開發。對影響全局生態安全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要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城鎮化開發。對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要禁止開發,基本形成適應主體功能區要求的法律法規、政策和規劃體系,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和利益補償機制,引導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的定位推進發展。[2]
區域發展中表現出的這些新趨勢,預示著未來中國區域發展的方式、內容、重點都將發生重大變化,這些變化將是學術界對區域發展理論創新的出發點。結合本文研究對象,作者認為,這些理論創新的著眼點將突出如下方面:一是區域發展是一個“過程”。以理性假設為前提的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實際上為我們構建了一套經濟動力學分支,它以分工、交換、均衡、最大化構成了庫恩式的研究范式,研究結果多為私有化和自由化搖旗吶喊。但是,在實踐方面,對區域價值的認識,已逐步從經濟屬性向經濟增長、生態高地、國家安全三重屬性轉變,進而決定了空間優化不能以極大化為目標,而要以空間利益協調為目標,以利益協調引致的空間結構轉變過程為研究對象。二是在科學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如何實現區域發展。即在國家對區域價值定位的前提下,如何通過協調區域自然條件、區域主體和區域經濟增長來實現區域要素結構的優化。若單純地強調區域自然條件,實現由區域主體功能確定的發展模式,會使原有管理層級發生總量式變革,進而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而單純地強調區域主體的核心地位,在政府主導的改革模式下,會由于目標責任的逐層落實和考核體系的垂直向上,造成地方政府的短視或不作為。三是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分工體系的變化、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和各國匯率政策的變化,會使世界經濟力量尋求新的平衡,帶來區域經濟資源的重新劃分和區域利益的重新洗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出口國,中央政府是無法面面俱到、盡善盡美地完成各方的利益協調,那么,激勵地方政府主動參與國際分工的大談判,將有利于我國這樣的資源型大國的發展。
若要上述問題邏輯順暢,需要解決好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國家對區域功能的定位如何體現,以及由功能定位引致的利益重新分配如何協調;二是通過對區域自我發展能力工具性特征的分析,以期對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資源型富集地區、民族自治地區等類型區提供一種新的發展思路。相應地,理論研究的范式將發生如下轉變:即從為區域爭取國家傾斜性政策支持提供依據,向立足國家定位、塑造區域自我發展能力轉變;從為傳統的開放開發區域發展提供模式構建,向為新型的、以國內國際一體化聯動發展提供模式支持,進而型塑區域發展能力轉變。在這一主旨下,中國西部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研究將是一個振奮人心的研究領域,亦將是一個創新而富有挑戰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