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發展的忖量:基于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探索
- 閆磊 閆述乾
- 716字
- 2019-09-06 18:03:12
第二章 基于研究內容的文獻述評
理論界關于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研究尚屬一個全新的概念,目前還未形成統一的界定,故在研究對象的具體界定上,還存在著諸多差異。從大的層面看,目前涉及西部自我發展能力的研究包含了民族地區、少數民族自我發展的能力研究,如王芳(2012)[1],鄭長德(2011)[2],孫美璆(2009)[3],田官平、張登巧(2001)[4],唐奇甜(1990)[5],趙雪雁、巴建軍(2009)[6],周亞成、蘭彩萍(2003)[7],貧困地區、欠發達地區、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的研究,如杜青華、竇國林(2011)[8],王科(2008)[9],楊彬(2009)[10],張瑞華、陰慧、徐志耀(2008)[11],楊科(2009)[12],農村自我發展能力的研究,如李盛剛(2007)[13],孔朋,李英梅(2009)[14],沈茂英(2006)[15],張文斌(2008)[16]。在具體層面看,專門針對西部自我發展能力的研究有陳作成,龔新蜀(2013)[17],邵建平,蘇小敏和張永(2012)[18],羅曉梅等(2012,2007,2005)[19],吳傳鈞(1997)[20],杜黎明(2007)[21],李林(2008)[22],魚小強(2002)[23]等,這類研究有其現實的指導意義,但也存在著一個相似的認識,即過度強調區域主體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而忽視了生態價值對區域發展的重要性。
為此,需要從更寬廣的層面去研究區域自我發展能力,這一層面不僅要包括以往區域研究的基本規律,更要從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踐出發,將中國這一后發轉型大國的典型性經驗轉變為現實的理論力量。如此一來,對于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文獻述評,就不能單單從目前研究對象的限定上入手,而要著眼于研究內容。具體來講,需要從以往能力理論的研究中,借鑒此類問題研究的傳統;需要從既往區域研究的基本規律中,找尋命題假設的拓展方向,發現其研究的價值取向和研究方式的轉變;需要從中國區域發展的實踐中,找出中國區域發展所力圖突破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