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導言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閾下的客家優良傳統
- 劉加洪
- 4637字
- 2019-04-09 11:11:14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調研時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3]這一重要論述,不僅表明了黨和國家對我國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而且為我們闡明了“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具體方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座談會上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定要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增添文化的內涵、實現文化的觀照,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傳統美德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4]
聯系客家地方實際,我們必須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激烈的世界競爭中所體現的價值是什么?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客家優良傳統是一種怎樣的文化?客家優良傳統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又是怎樣的一種關系?客家優良傳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征程中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問題,我們有必要首先弄清楚以下三組概念:
一 “價值”與“傳統”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在演講時說,媒體的責任在于:“當社會哭時,不讓大家哭得更傷心;當社會笑時,不讓大家笑得太狂妄。”[5]這既是新聞媒體人的責任,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仍然有大量的西方思潮涌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受到空前沖擊和挑戰,我們更要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一)什么是“價值”?
價值,原指商品的一種屬性,其大小取決于生產這件商品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多少。清朝李漁《閑情偶寄·聲容·熏陶》:“香皂以江南六合縣出者為第一,但價值稍昂。”后來,價值泛指客體對于主體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和有用性。清朝酉陽《女盜俠傳》卷三:“隔一小時,有人來還帔,并袖出一小囊曰:‘此主人所以贈君者,囑君載之以行,有無量價值。’”社會價值則是指人通過自身和自我實踐活動滿足社會或他人物質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貢獻和承擔的責任。孫中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6]我們這里所說的價值,主要是指社會價值。中國古代士大夫特別強調社會責任心。正如《大學》所規范的“大學之道”八個步驟,由“內”的五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再到“外”的三步齊家、治國、平天下。社會平安康寧要依賴于每個人的修身,而個人則只有為社會服務,才能實現其人身價值。而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價值最根本的是兩個方面: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人的自我價值既表現為個體存在的意義和個體需求的滿足,也表現為社會對個體的尊重和滿足。人的社會價值則表現為個體對社會需求的滿足和對社會進步的貢獻。
(二)什么是“傳統”?
傳統,是“傳”和“統”的復合詞。漢代劉熙在《釋名》中說:“傳,傳也,以傳示后人也。”清代王先謙在《釋名疏證補》中說:“漢儒最重師傳。”傳在這里的意思就是傳授。“統”,根據顏師古的解釋:“統,繼也。”世世代代相繼承。也就是說,傳統的原意包括傳授和繼承兩個方面的含義。中國人所說的“傳統”,更多的時候還是民間“風俗”,就是把前人的生活習俗和社會活動等經驗統一起來,進行傳承責任,讓后來的人們盡量遵照“傳統”生活和進行社會活動。但是,這種世代相傳的精神傳統,所表達的并非都是固定的觀念和思想,有時候被前一個時代認為確鑿無疑的觀念,卻會成為下一個時代的難題。傳統在傳承和實踐運用當中是非常廣泛的,可以滲透到人類活動的每一領域,可以貫穿于人類過去經驗所表達的每一角落。我們現在通用的“傳統”一詞,是指由歷史沿傳下來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思想、道德、風尚、習俗、藝術、心理、制度等。當然,傳統有好的壞的,都會傳下來的,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強鑒別、合理揚棄,真正把好的傳統發揚光大,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應該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傳承發展。
二 “核心價值體系”與“優良傳統”
蘇軾的詩《于潛僧綠筠軒》曰:“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7]自古就有梅、竹、菊、蘭歲寒四友,一方面,詩人把植物人性化了,表明了超凡脫俗,清新高雅的人格氣節;另一方面說明物質和精神(文化)特別是文化對人的重要性。事實上,核心價值體系、優良傳統在文化中更是居于至關重要的位置,具有統領和引導的作用。
(一)什么是“核心價值體系”?
價值不止一個,不同的價值構成了一個體系或者說系統,能夠影響人們對一個事物、一種行為做出選擇和判斷的,居于主導地位或最核心的部分并形成一定邏輯體系的若干價值內涵的集合,就構成了所謂的核心價值體系。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信仰的靈魂,是一個政黨和國家有號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源泉所在。價值體系屬于社會意識范疇。它受一定社會基本制度的制約,是由一定社會崇尚倡導的思想理論、理想信念、道德準則、精神風尚等因素構成的社會價值認同整體。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這是社會系統得以運轉、社會秩序得以維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價值體系是指在社會生活中居于統治、引導地位的社會價值體系,它不僅能夠有效地制約非核心、非主導的社會價值體系作用的發揮,能夠保障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穩定和發展,而且對于每個社會成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施加著深刻的影響。社會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的統治地位,為了保障社會的安定與發展,都必然要利用其統治地位的優勢,依靠國家的力量,大力倡導和宣揚代表本階級根本利益的價值體系,以確保其核心價值體系對統治地位的維護功能。
(二)什么是“優良傳統”?
優良傳統,就是比較好的傳統,是一種美德,是千百年來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和流傳下來,對社會經濟起到推動作用,對歷史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可以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并能得到不斷創新發展,又有益于后代的優秀遺產。它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是在社會機體組織及人的心理結構中有著生命力和潛在影響力的東西,這些也已積淀為人的普通心理素質的因素,時刻在規范、支配著人們未來的思想行為。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一種價值觀念、倫理道德、思想方法、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心理素質、生活樣式等,它凝聚著一種精神,也可以說是民族精神的一種生動體現,是社會發展、歷史進步、人心穩定的基礎,并且還在廣泛深入持久地影響和支配著人們。如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就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歷史發展的產物,包括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憂國憂民、熱愛和平、開拓創新、團結拼搏、孝慈友恭、以德化人、知信明理、勤懇踏實、崇尚科學、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務實求真、廉潔奉公、艱苦樸素、尊師敬業,等等。它是中華民族歷經千載而不衰,至今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源頭活水;也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不竭動力。
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客家優良傳統”
中科院院士、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楊叔子教授曾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沒有先進技術,一打就垮;而沒有優秀的歷史傳統,沒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8]人文精神構造著一個民族的心理、塑造著一個民族的性格、勾畫著一個民族的靈魂,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客家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繼往開來的關鍵所在。
(一)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整體社會價值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發揮著主導作用,決定著整個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有機統一,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體內容,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刻內涵的科學揭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樹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掌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打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們黨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重大理論創新和重大戰略任務,是一項基礎工程、靈魂工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大廈的基石,是凝聚和統一思想的有力武器,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根本。
(二)什么是“客家優良傳統”?
客家優良傳統就是客家人所普遍認同和接受的思想品德、價值取向和道德規范,是客家民系的心理特征、文化傳統、思想情感等的綜合反映。它包含著優秀的民族先進文化和優良傳統,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創新內涵。客家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一部分。客家優良傳統是在客家人從中原遷徙到閩粵贛大本營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又從閩粵贛大本營遷徙到世界各地中得到傳承和發展。客家優良傳統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包括經濟、政治、軍事、思想、文化、教育、風俗習慣、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蘊藏著豐厚的精神內涵,如“自強不息、開拓創新、憂國憂民、愛國愛鄉、勤奮好學、崇文重教、廉潔清正、勤勞節儉、團結誠信、和諧發展”,等等,是客家優良傳統的生動提煉,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客家優良傳統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共融互通,客家優良傳統蘊含著豐厚的可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吸收和汲取的合理因子和鮮活原料。客家人始終堅持指導思想一元化的原則,追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渴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美好社會,客家優良傳統高揚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鮮紅旗幟,閃爍著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璀璨光輝,折射出知榮明恥的價值取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體現。
通過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閾下的客家優良傳統研究,不僅有助于人們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揚客家優良傳統,更好地為全面深化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實踐服務。而且,客家優良傳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了鮮活質料、實踐載體與群眾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又為客家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起到引領作用。我們既要對客家優良傳統中有益于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合理成分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文化樣式,又要緊密結合當代中國的社會文化狀況,把客家優良傳統所主導的價值觀與當代中國的現實價值導向、價值理想有機結合起來,創造出更契合時代與社會發展的當代價值觀。同時,對其他地域發掘和弘揚本土傳統文化精華,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另外,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閾下的客家優良傳統研究項目的實施,對加強青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傳統道德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