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直覺理論的研究
不經批判地使用概念,就可能為謬誤建筑起安全的庇護所。正如黑格爾所說,熟知并非真知。我們如此的諳熟邏輯、理性、直覺、辯證法等范疇,嫻熟地用邏輯、理性、直覺、辯證法等概念,但是,我們是否想過它們就是我們的“戈爾肖克”(Golshok)?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普遍地懷疑這些神圣的范疇;在做出充分的批判之后,才可以賦予其合法地位,并應用于我們的思考。
作為直覺辯證法,第一個要批判的概念當然應該是直覺。我們首先要明確直覺是否真實、存在?如果直覺的確真實、存在,那么它作為思維能力有著什么樣的思維機制,作為思維過程遵循什么樣的思維模式?
直覺就像皇帝的私生子,既受到普遍的尊重,也被諱莫如深或避而不談。人類自覺運用直覺的歷史極其久遠,完全可以追溯到思想萌芽之初,成書于公元前10—前5世紀的古印度文獻《奧義書》就記載著以直覺思維方式體認最高的世界本體。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沒有人敢于堅決地否認直覺的存在,相反,許多人還賦予直覺崇高的地位,視其為最高的思維形式,實驗哲學甚至以直覺為理論的起點。但是,由于心理科學等理論準備不足,實證研究晚于20世紀,許多命題還處于設想和猜測階段,直覺似乎在以其不確定和無根據而抗拒哲學的反思,因此,直覺的本體論研究基本上仍然徘徊在康德周圍,至今沒有離開很遠,少有哲學論著系統研究直覺本體,哲學理論基本止步于猜想和獨斷,也就更加受到許多堅持絕對確定性為唯一合法思維方式的“理性主義者”的厭煩和漠視。
科學研究與哲學研究的滯后并沒有阻止人們對直覺的熱情,只是經驗的運用與科學的探索完全不同,缺乏后者的支撐,前者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奠基于空想和猜測又沒有經過批判,直覺變得空洞、脆弱,甚至不得不躲進神秘主義洞穴,接受質疑者的嘲笑和鄙夷。我們也難免會誤用和濫用直覺,造成無法批判也就無法修正的錯誤。尤其嚴重的是,一些所謂的直覺主義哲學有意無意地神秘甚至神圣化了直覺,聲稱直覺命題“先驗為真”,無須證明也不可證明,以此來解決他們在理論中的困境,并拒絕接受他人的質疑,即使這些命題甚至互不自洽、相互矛盾,從而更加損害直覺的聲譽。所以,我們有必要認真考察直覺、批判直覺范疇、論證直覺的合法性,現代哲學和現代科學的成就也為我們工作的可能提供了支持。
-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研究(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叢書)
- 論馬克思哲學的勞動概念與歷史唯物主義
- 梅花香自苦寒來:《新大眾哲學》編寫資料集
- 機制與形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融合研究
- 分析馬克思:社會合作及其發展
- 《神圣家族》導讀
- 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I(第15卷)
- 現實的人的發現:馬克思對人性理論的變革
- 辯證法的生存論基礎:馬克思辯證法的當代闡釋
- 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研究
- 唯物史觀·社會形態理論與大的歷史時代觀:鑄就中華思想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學派
- 實質自由與社會發展:阿馬蒂亞·森正義思想研究
- 馬克思人類學哲學:開辟人類學時代的新哲學
- 沉思與批判:盧卡奇走向馬克思的道路
-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個體理論:語言哲學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