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戰后文化語境與池田大作“魯迅情結”的生成

每一次聽到魯迅先生的名字,我的內心就會吶喊起來。魯迅先生的作品是我青春時代喜愛的讀本,他那尖銳的詞鋒,每一句說話都讓我激動不已,當中充滿著對人民的愛情,憂慮時勢的滿腔熱情,對不公義與腐敗絲毫不妥協的強烈斗爭,這一切都深深刻印在我年輕的生命之中。

——池田大作:《上海魯迅紀念館創立60周年賀詞》,《上海魯迅研究》2011年第2期。

池田先生也一直反戰,主張中日友好。他見過周恩來,他最佩服的三個中國人,一個是魯迅,一個是孫中山,一個是周恩來。

——章開沅:《有感于文化創新——從與池田大作對話說起》,《章開沅文集》(第九卷),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在池田大作的心目中,“他最佩服的三個中國人,一個是魯迅,一個是孫中山,一個是周恩來”。[1]由于池田大作對周恩來、魯迅和孫中山等三位近現代中國歷史名人特別敬重和推崇,日本創價學會的機關報紙《圣教新聞》自1968年以來,刊載池田大作談論周恩來、魯迅和孫中山的報道就有幾百篇。有日本學者曾作過統計,截至2008年,池田大作在《圣教新聞》上提到的中國人物中,魯迅被提及的次數僅次于周恩來和鄧穎超夫婦,排在第三位,孫中山排在第四位。[2]對于池田大作“魯迅情結”的產生,有學者就指出:“池田大作先生之推崇魯迅先生,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因為,他們之間有著深刻的精神聯系和靈魂的共鳴。”[3]就池田大作接受魯迅的契機而言,主要表現在時代契機、文化淵源和私人性機緣等幾個方面。

首先,戰后日本的文化語境為池田大作接受魯迅帶來時代契機。隨著1945年日本的戰敗投降,日本許多批判性的知識分子開始批判近代以來日本的殖民統治和侵略亞洲的軍國主義行徑,認為近代日本人在與西方人的對抗中忘卻了亞洲人的痛苦,產生了輕視中國等亞洲國家的觀念。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歷史事件,更加改變了日本人對自身“優越感”的根本認識,刺激了他們的神經。日本人在近代化的過程中被西方人所打敗,而中國人則通過持續的抵抗獲得了民族的獨立和新生。所以,從時代語境來看,由于戰后日本思想界形成一股借鑒“革命中國”以達到對“脫亞入歐”和侵略戰爭進行自我反省的思潮,作為“革命中國”“文化權威”的魯迅不僅被許多日本人當作“國民作家”來閱讀,而且其思想價值也在戰后日本被廣泛接受和傳播,這為青年池田大作在戰后時期走近魯迅、閱讀魯迅和接受魯迅帶來了絕佳的時代契機。

其次,中日兩國文化的互為影響成為池田大作接受魯迅的文化機緣。就文化淵源而言,中日同屬東亞文化圈,兩國間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中日文化也有著許多親近性。魯迅在東京弘文學院、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等地深受以嘉納治五郎、藤野嚴九郎等為代表日本現代人士及日本文化的影響,而池田大作本人也深受包括魯迅文學在內的中國(文學)文化的影響,魯迅與池田大作的成長正顯示了中日兩國文化在相互影響上的薪火傳遞。可以說,從薪火相傳的文化淵源來看,中日思想文化共同熔鑄并造就了魯迅和池田大作。

再者,許多近似的人生經歷和相同的價值追求成為池田大作對魯迅產生精神遇合的私人性機緣。從人生遭際、心靈遇合的個人性機緣來看,池田大作與魯迅都經歷過類似的家庭變故和奮斗歷程,魯迅不屈的斗士人格和韌性戰斗精神都讓池田大作產生了深深的心靈遇合和精神共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定县| 莱州市| 罗源县| 苏州市| 英山县| 崇礼县| 阿尔山市| 长乐市| 临安市| 宁国市| 闵行区| 黄冈市| 渑池县| 曲松县| 嘉义县| 南溪县| 盱眙县| 延庆县| 昂仁县| 银川市| 汶上县| 苗栗市| 滨州市| 阜康市| 孟州市| 玛沁县| 荥阳市| 营山县| 陈巴尔虎旗| 石首市| 穆棱市| 武陟县| 城口县| 昔阳县| 遂平县| 罗平县| 象山县| 奉贤区| 静安区| 南京市| 威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