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杉講透《大學中庸》
- 華杉
- 757字
- 2019-05-29 14:25:59
誠意正心
原文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華杉詳解
修身在正心,朱熹說:“心者,身之所主也。”
張居正說:心是身的主宰,若要修身,就要守得心里端正,沒有一絲偏邪,然后身之所行,自然恰當于理。
正心,就是無所偏倚,不偏向自己,也不偏向別的某人。沒有什么偏愛,就思無邪,該怎樣就怎樣。
要正心,先得誠意。朱熹說:“誠,是實;意,是心之所發。實其心之所發,欲其一于善而無自欺也。”用善把心都填實了,一點自欺欺人的念頭都容不下。
張居正說:心不容易正,因為意是心的發動。如果要做到心正,就要先實其意念之所發,不要涉及欺妄,然后心的本體才能正。
這里有個重要的概念,誠意,就是不自欺。
我們常說“自欺欺人”,要欺人,一定先自欺。比如我們討論一個方案,有不同意見,就爭論起來。這一爭論呢,就很容易變成爭勝。心疼自己和團隊付出的勞動,希望自己的方案得到采納,希望自己能勝過對方,這私心就鉆進來了,心不正了,意也不誠了,這時候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在欺騙別人,這是欺人。但是,心里告訴自己我在堅持自己的觀點,嘴上說出來的話卻是“屢變以求勝”。如果只是堅持自己的觀點,話早就說完了。不停地繼續說,就已經是在圍繞求勝找各種理由了,這和觀點無關,甚至已經偏移,這就是自欺。自欺和欺人加起來,就是自欺欺人。
為什么孟子說“善莫大于舍己從人”?因為自己的觀點就是一個很大的私,能放棄自己的觀點,采用別人的觀點,就是誠意正心的難點。
我們可能每一天都要做好多次自欺欺人的事,所以要理解誠意正心,踐行誠意正心。怎么用誠,用善,把自己的意填實,一點欺妄的念頭都不給他留空間,這就是要時時刻刻警醒篤行的事了。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每個人看了都有共鳴,有豪情。但是,要修身,先得誠意正心,把誠意正心吃透了,做到位了,思無邪了,才談得上修身,這就是本末先后的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