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杉講透《大學中庸》
- 華杉
- 1189字
- 2019-05-29 14:25:59
儒家思想的社會學原理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華杉詳解
現在我們進入著名的八條目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八條目的關鍵是什么?是先后次序。前面講“知所先后,則近道矣”,這里就是八條目的先后次序。
要“明明德于天下”,就是平天下,讓全世界的人“皆有以明其明德者”。要給全世界做示范,那你就要先治其國,把自己的國家搞好。因為全世界的人,總會羨慕搞得好的國家,希望向它學習。
這是由近及遠,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孟子的王道思想也基于這個原理,王道不是要用武力征服別人,而是要行仁政,埋頭把自己的國家搞好,讓所有老百姓都過上美好生活。然后呢,全天下的百姓都羨慕你們國家的生活,都想到你們國家來,再加上他們自己的國君暴虐,人民都盼著你去解放他們,那就傳檄而定,天下歸一了。如果他們的國君也行仁政,百姓生活也美好,那大家都好,求仁得仁,皆大歡喜。因為我們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是為了擴大自己的權勢和疆域。
接著說“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你要想能治國,首先自己家里要治好。如果你連自己的家屬都治不好,那你肯定治不了國。這也是由近及遠的原理,先有近,后有遠,沒有近,就沒有遠。為什么我們看一個人是不是值得信賴的朋友,要先看他是不是孝子?因為孝敬父母是近,與朋友相處是遠,他如果對自己父母都不好,也就不會對你好。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要管好一家人,先得管好你自己。這又是一個基本原理,叫“推己及人”。物有本末,一家之本,在于一家之主,在于你自身,你自己不檢點,怎么要求家屬呢?
“推己及人,由近及遠”,就是本末先后的基本原理。用現代的哲學思想來解釋,叫模仿率。
1890年,法國著名哲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法學家加布里埃爾·塔爾德出版了《模仿率》一書。他說他認為模仿是“基本的社會現象”,并提出了三個模仿律:
1.下降律:社會下層人士具有模仿社會上層人士的傾向。
2.幾何級數率: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模仿一旦開始,便以幾何級數增長,迅速蔓延。
3.先內后外律:個體對本土文化及其行為方式的模仿與選擇,總是優先于外域文化及其行為方式。
“推己及人,由近及遠”就是一個模仿率。模仿率有兩個關鍵,一是下層模仿上層,上行下效。所以齊家、治公司、治國家,其實都很簡單,就是率先垂范,你做出樣板,不管是好樣板壞樣板,所有居你之下的人都會模仿。塔爾德說,這是一種生物學特征。或者我們也可以說是一個人類學原理、社會學原理。
第二個關鍵呢,是幾何級數率,模仿起來快得很!多少積重難返的惡疾,只要你自己做出表率,意志夠堅定,要求夠持久,就能扭轉乾坤。模仿的迅速傳導和擴大,快到你自己都無法想象。所以《大學》后面有“一人定國”之說,國君一個人的品格和意志,就可以決定一個國家,進而影響世界。
推己及人,由近及遠,模仿率就是儒家思想的社會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