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小平講話實錄:會談卷
- 《鄧小平講話實錄》編寫組
- 2712字
- 2019-03-22 17:15:22
總結歷史是為了開辟未來
(1988年9月5日,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統(tǒng)胡薩克時的談話)
1988年9月5日,捷克斯洛伐克總統(tǒng)胡薩克應邀對我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鄧小平會見了胡薩克,并把這次會晤稱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老戰(zhàn)士之間的見面”。
當天上午,胡薩克剛剛走進人民大會堂,鄧小平便迅速健步向前,同胡薩克熱烈擁抱,互相問候起來。興致高昂的鄧小平同隨行的工作人員一一握手后,又同胡薩克一起笑容滿面站在一大群攝影記者前拍照。后來,兩位領導人愉快見面的鏡頭也廣為流傳。在他們坐定后,兩位老一代革命家像拉家常似的越談越高興。當看到鄧小平掏出煙卷時,胡薩克馬上拿出打火機給鄧小平點煙。他對鄧小平說:“我知道您的名字至少已經有50年了。”給鄧小平點煙是為了向他“表示敬佩”。
胡薩克在會見中表示,我們?yōu)楣伯a主義都已奮斗了50多年,其中有好的經歷,也有不好的經歷。這時候,鄧小平馬上插話說:“我們要把經歷過的好的時期記住,壞的時期忘掉。”胡薩克完全同意鄧小平的意見,他說:“對,這樣才能保持永遠樂觀。”
中國同捷克斯洛伐克建交后,兩國政府來往密切,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中捷兩國關系發(fā)展迅速。身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總統(tǒng)的胡薩克1933年就加入了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并于1944年組織領導了斯洛伐克反法西斯民族起義運動。
1950年,擔任斯洛伐克行政委員會主席的胡薩克被指控為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被解除黨內外職務。第二年在被捕后被開除出黨。隨后,更是被判無期徒刑。直到1960年5月,才大赦獲釋。1963年12月,他恢復名譽和黨籍后便擔任捷共中央第一書記、國防委員會主席等多個職位。他的政治生涯跟鄧小平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經歷過大落大起。兩人可以說是惺惺相惜。
鄧小平在會見中坦率地告訴胡薩克他自己“三下三上”的經歷。鄧小平說:“我參加共產黨幾十年了,如果從1922年算起,我在共產主義旗幟下已經工作了六十多年。這期間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一些錯事。”鄧小平表示:“人們都知道我曾經‘三下三上’,坦率地說,‘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錯事,而是由于辦了好事卻被誤認為錯事。從1954年起,我就擔任黨中央秘書長、軍委副主席和國務院副總理, 1956年起擔任黨的總書記,是在領導核心之中。那以后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們黨犯的‘左’的錯誤,我也有份。”
20世紀70年代末,“四人幫”反革命集團被黨和人民粉碎,一些重大歷史性課題卻并沒有隨“文化大革命”的結束而得以回避。如何去評價“文化大革命”和毛澤東的歷史地位,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
鄧小平在這個方面一直是積極主張糾正“文化大革命”錯誤的,但他同時也多次表態(tài)要始終維護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我們黨的歷史。1975年,在毛澤東的支持下,鄧小平就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整頓,就此拉開了糾正“文化大革命”錯誤的序幕。1977年4月,鄧小平就明確提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把黨和社會主義的事業(yè),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事業(yè),勝利地推向前進。”在次年的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鄧小平提出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并特別強調:“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fā)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根據(jù)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
鄧小平在這次會談中特別就總結歷史、開辟未來的問題發(fā)表了重要的看法和意見。鄧小平說:“總結歷史,不要著眼于個人功過,而是為了開辟未來。”在同胡薩克的談話中,鄧小平特別提到《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鄧小平指出:“這個決議就是根據(jù)我剛才說的立場與觀點總結我們黨的歷史的。如何評價黨的歷史這個問題,我們有,你們也有。每個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只有采取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來分析和總結,才有好處。”事實上,在起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過程中,鄧小平就曾明確指出:“對于毛澤東同志的錯誤,不能寫過頭。寫過頭,給毛澤東同志抹黑,也就是給我們黨、我們國家抹黑,這是違背歷史事實的。”
鄧小平說:“不能把錯誤的責任完全推到毛澤東同志身上。毛澤東同志從1957年開始犯了‘左’的錯誤,最‘左’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他生前自己也承認有錯誤,他說過,我死后如果能夠得到三分錯誤、七分功勞的評價就滿意了。從1921年建黨到1957年,三十六年內他做的好事了不起,是他領導我們取得了革命勝利。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不能丟掉毛澤東,否定毛澤東就是否定中國革命大部分的歷史。”
鄧小平指出:“三中全會確定將工作重點由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到以發(fā)展生產力、建設四個現(xiàn)代化為中心,受到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擁護。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較,‘文化大革命’變成了我們的財富。”在鄧小平看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和一系列政策都是我們在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后制定的。
胡薩克稱贊鄧小平在領導中國改革工作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鄧小平說:“我個人做了一點事,但不能說都是我發(fā)明的。其實很多事是別人發(fā)明的,群眾發(fā)明的,我只不過把它們概括起來,提出了方針政策。我們這個領導集體是堅持三中全會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我們相信,現(xiàn)行方針政策一定會繼續(xù)下去。就我個人來說,對這一點有信心,也感到愉快。”
在80年代后期,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當時很多外國記者要來采訪這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并要為其寫傳,但都被鄧小平婉拒了。鄧小平向胡薩克表示:“過分夸大個人作用是不對的。人總是要死的。哪一天我不在了,好像中國就丟了靈魂,這種看法不好。我在有生之年還可以做一些事,但希望自己從政治舞臺上慢慢地消失。”這位共產黨的老人面對同為“共產主義運動老戰(zhàn)士”的胡薩克,表露了自己的心聲,他說:“我的最大愿望是活到1997年,因為那時將收回香港,我還想去那里看看。我也想去臺灣看看,不過看來1997年以前解決這個問題不容易。”
在會談結束后,鄧小平在午宴招待上同胡薩克交流說:“世界在變化,我們的思想和行動也要隨之而變。”鄧小平指出:“過去把自己封閉起來,自我孤立,這對社會主義并沒有什么好處。”
事實上,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世界范圍內,科學技術進步來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作用愈加顯著,以科技進步為主要支柱和主要動力的經濟、軍事、國家實力的競爭在國際社會也日趨激烈。
鄧小平說:“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很對。”他說:“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的根本問題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原則,發(fā)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為此就必須開放。否則,不可能很好地堅持社會主義。”胡薩克對此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