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了解人才市場的實際狀況

——人人皆在意的職業生涯疑問

難考的資格證書,對換工作有多大好處?

——弄清楚真正有利的是什么

對換工作沒有價值的資格證書

一談到關于職業生涯的問題,似乎就會涉及各種資格證書的話題。例如,有人會說:“我沒有拿得出手的資格證書,不行啊?!薄叭〉檬裁礃拥淖C書才是對換工作有利的呢?”相應的,你也總會聽到這樣的意見:“財務會計知識對于職場人士是必需的。所以最起碼要有會計證書?!薄叭绻麤]有注冊會計師這個含金量高的證書,不會有多大競爭力哦。”“不不不,今后的時代會越來越往國際化方向發展,考出CPA更好。”諸如此類關于資格證書的說法,都是真的嗎?

“我想要成為一名律師,需要參加司法考試?!薄拔蚁胍獜氖聦徲嫻ぷ?,就考注冊會計師的證書吧?!比绻愃七@樣的情況,考取相應的證書當然沒什么問題。因為這些原本就是職務需要,必須取得的國家資格證書,所以很有努力的價值吧。

但要是除去那些職務上必需的技能資格,有一部分證書其實并沒有像一般的職業規劃書籍或是技能培訓學校中提到的那樣,在你換工作時會成為有利條件。并不是“只要取得難考的資格證書,在換工作時就會有幫助?!奔幢憧既×朔浅ky的律師資格,除了從事法律職務、進入律師事務所之外,基本上沒什么用。如果與你想要從事的工作范圍不相關,手中所持有的資格證書發揮不了作用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也就是說,要盡量避免把考取難考證書當作是“鍍金”的這種想法。

資格考試=高風險的比賽

中小企業診斷師[5]也是一個難度很高的資格考試。雖然它難度很大,但在實際換工作的時候,卻難以被企業認為有很大的用處。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詢問:“在應聘經營企劃、市場營銷這樣的職位時,如果有中小企業診斷師的證書比較有利吧?”而實際情況是有沒有這張資格證書,對應聘并不會產生什么影響。當然,學習總沒壞處,但在應試學習中,大多數都是“沒必要死記硬背的東西”。

越難考的考試,合格率也越低,要獲得證書的話,需要耗費巨大精力。而且,如果考試每年只有一次。即使拼命用功學習,若是碰到不會答的題目,運氣不好也還是會落榜。而令人遺憾的是,只要沒有合格,為了資格證書考試而掌握的知識就無法得到認可。雖然日本的舊制司法考試很有名氣,但會有白白浪費好幾年時間的危險。如果考不出就得不到認可,而且即便運氣好考出來了,實際上也并不如這張紙看上去那樣對升職有很大的幫助。為了取得資格考試而努力,也就意味著必須承受相應的高風險。想要實現渴望的職業生涯,在忙于考取資格而拼命復習之前,很有必要慎重地考慮這個資格證書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是否有用。

另外,在換工作的時候,大家還有必要了解一點:大多數情況下,“工作經驗”的意義要比“資格證書”重得多。例如,如果你想要從事市場營銷方面的工作,那么之前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就會很有利。一個沒有市場方面工作經驗的人,即使有中小企業診斷師的資格證書,企業也不會有聘用的傾向。因此,前期考慮如何積累為了進入理想行業和企業所必需的職業經歷才是關鍵。

而且,企業會錄用年齡20歲到35歲之間的無相關工作經驗者的情況也并不少見。這些公司會通過書面遴選、面試、適應性檢查,從各個角度確認應聘者的潛力、適應性、動機等。但是,應對這些選拔流程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起考取難考資格考試的準備時間,遠遠要短得多。因此,比起忙于應付考試,倒不如多分些精力準備書面材料,想想如何應對面試和適應性檢查。這樣做,在規劃職業生涯時可能會更有效率。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付出寶貴的時間去努力做成一件事時,要慎重地考慮是否會得到與之相應的結果,這一點很重要。

怎樣做才能提高收入?

——首先認識到“墻壁”的存在

有一堵“墻壁”,分隔著年薪

之前,我曾接受過某經濟類雜志記者的采訪,被問到了一些直接問題。

記者:“想提高收入,應該怎么做才好?”

我:“嗯……這真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笑)。因為根據每個人的情況,應該采取不同的作戰方案?!?

記者:“您別這么說嘛,總有什么是大家都能做到的,比較簡單的方法,有嗎?”

我:“好傷腦筋啊……硬要我說的話,有倒是有?!?

記者:“那,是什么呢?”

我:“學習英語?!?

記者:“啊?就是這樣嗎?”

這位記者似乎原以為能從我這兒打聽到比如“有用”的資格證書有哪些,或者進入高收入的外資證券公司的訣竅等內容。也許是因為我的回答太過簡單了吧,他有些不知所措。

實際上,分隔年薪高低的“年薪之墻”確實存在。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收入,在盲目努力之前,你要知道有這樣一面“墻”存在,然后思考越過它的方法。如果不這么做,無論你付出多少努力,要提高相應的收入也是件很困難的事。那么,“年薪之墻”,到底是什么?

階層之墻——資本家、經營者、職員的年薪各不相同

首先,具有代表性的“年薪之墻”之一,是“階層之墻”。

在日本企業里工作的工薪階層中,年薪達到2000萬日元的人在全日本中有多少呢?非管理層領導的一般員工,能達到年薪2000萬日元的人基本上不存在。也只有在綜合貿易公司、大型金融機構等企業中工作的極少數人,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將全日本“在職”的工薪階層總人數作為分母就會非常清楚了,這樣的人只占極少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年薪在2000萬日元以上的個體經營者有多少人呢?比如近在身邊的中小企業經營者,到處矗立的大廈的樓主等,他們有這么高的收入倒是不足為奇。

可仔細想想挺奇怪的。位居知名公司管理層職位的人,和隨處可見的中小企業經營者相比,誰更辛苦?雖然無法隨意地做比較,但我想應該還是有不少人覺得哪里不對勁。

將公司各階層的成員進行大致分類的話,可分為“資本家”“經營者”“職員”三種。簡單來說是這樣一種架構:雇用職員來運營公司的是經營者,以高年薪雇用經營者而從整個公司獲得巨大回報的是資本家。有一種說法,年薪5000萬日元的經營者雇用年薪500萬日元的職員,年薪5億日元的資本家雇用年薪5000萬日元的經營者。之前提到的個體經營者,既是資本家又是經營者。

如此整理一下思路,我想各位讀者就能理解,作為普通職員,和翻越墻壁成為資本家、經營者,這兩者在年薪方面有著決定性的差異。雖然肉眼看不見,但確實存在著“階層之墻”。希望提高年收入,但只要你不是那種誰都羨慕的有能力的員工,想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簡直困難重重。比起這樣,不如直接翻越“階層之墻”成為資本家、經營者,實際地提高收入更為實際。

可能有人會說,“雖然你這么說,但我也不是什么‘富二代’,又沒有繼承什么大廈,肯定沒戲。”但我想告訴大家,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也有解決辦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就是自己創業。以自己的資金起步的創業者就是個體經營者。從產生的龐大利潤中抽出3000萬日元作為自己的年收入,誰都無權說什么。

看到這兒,相信還是會有許多人覺得“創業有很大的風險”。這句話是針對沒有任何企業經營方面的技能和經驗就想創業的人說的。應該怎樣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才能安全地創業,在接下來的內容中也會提到,敬請放心。

外資之墻——外企與日企的年薪不同

第二項是“外資之墻”。

在外資證券公司工作的30歲銷售人員,年薪達到4000~5000萬日元,住在六本木Hills……我想大家也一定有所耳聞吧。稍微想一下就會發現這實在有些奇怪。在日本的證券公司、銀行工作的人,絕對不會有那么高的工資。即便是特別優秀的人,以30歲的銷售人員的職位,年薪也就800萬~1000萬日元左右。外企與日企之間的年薪的差距似乎十分巨大。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其他行業——咨詢公司又是如何呢?我們試著比較一下外資戰略型咨詢公司與日系大型專家集團。在外資戰略型公司里,作為中堅戰斗力的30歲左右的高級咨詢顧問職位(在經理級別之下),年薪約為1200萬日元。而日系大型專家集團公司里,同級別職位的年收入僅為700~800萬日元。在這個行業中,外企與日企的收入是有差距的。

那么,可以稱得上是日本強項的制造行業的情況又如何呢?在著名的消費品外資廠商公司,年薪超過1000萬日元的30歲員工也不在少數。但另一邊,日本的大型消費品廠商公司,年收入超過1000萬日元的人,大概都分布在什么年齡層呢?40歲?還是45歲?而且最近日本制造業裁員的情況也很常見。總覺得很奇怪啊……

如上所述,即便是同一行業的同種工作,外企與日企之間的收入也有相當明顯的差距。這個差距背后的關鍵因素主要有:對于產出附加價值的人給予多少功勞分配所產生的差距;還有隨著全球化經濟發展而產生的收益的提高,等等。但是,不管是哪一個因素,基本都會造成這樣的傾向,對于職業規劃來說這是個要點。當然,每家企業員工的實際年薪各不相同。并不是說所有的外企都比日企年薪高,這只是一般的趨勢。

照這么看,對于詢問提高年薪方法的那位經濟雜志的記者來說,就應該能理解我會回答“學習英語”的原因了。掌握了如何運用商務英語,就能夠跨越“外資之墻”,提高年收入的可能性也就會大幅提高。比起花大量的精力在每年僅有一次且風險頗高的資格考試中“一決勝負”,不如用來提升工作能力。如此一來,學習英語就與提高收入直接掛鉤,對于喜歡學習英語的人來說,這也許算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努力方式了吧。

行業之墻——行業不同,年薪也不同

第三項就是“行業之墻”。

這可能是比較容易明白的一點。在找工作的時候會研究很多行業的人應該很多吧。比如,即便是同樣的大型日系企業,城市銀行比制造業給出的薪資高,綜合貿易公司的甚至還要更高。

“在銀行通過融資業務支撐企業發展的銀行工作人員,和經常出差、開展商務活動的商社職員,兩個人都是從事很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工作性質完全不同,年薪不一樣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我想一定會有人這么想。沒錯,正是如此。

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與上面的內容稍有不同:雖然基本上都是運用同樣的技能從事幾乎一樣的工作,但由于行業領域不同,年薪也會相差甚遠。例如,公司內部負責信息系統的員工,在日系大型金融機構工作的話,到30歲就能達到年薪800萬~1000萬日元的程度。如果是在日系大型制造公司的信息系統部門,大部分人的年薪也就在600萬日元左右。即使人事、會計等其他后勤職位也是一樣,根據所在的行業不同,年薪也會有較大差距。雖然運用的技能并沒有多大變化,但就是會產生明顯的差距。也就是說,如果僅對人事、會計、社內信息系統這樣的職業感興趣的話,根據你選擇的行業,還是有機會提高年薪的。

基本上來說,平均到每位員工的利潤越高的公司,工資也越高。大型的金融機構、制藥公司、大型互聯網公司等正是如此。事實上,融合了“外資之墻”與“行業之墻”的外資制藥公司的年薪非常高。

到現在,我們介紹了三個有代表性的“墻壁”,即“階層之墻”,“外資之墻”和“行業之墻”。了解到有“墻壁”的存在,我想各位讀者就能清楚地知道該往什么方向努力了。尤其希望大家注意的是“階層之墻”,它不僅會提高,還能讓你把握住改善社會各個方面的機會等。這樣極具魅力的職業生涯,正在未來等待著你。

職業規劃的專業人士關注的行業

能夠讓職業生涯有飛躍進步的三大行業

“以專業人士的眼光來看,如今什么行業和職業正倍受關注呢?”

經常會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對于從“這個行業今后是否有所發展”這種角度來規劃職業生涯的做法,我不是很推薦。無論身處什么行業和職業,只要是優秀的人才,就能謀求到高職位,獲得高收入。比起盤算自己的得失,最后還得看這個職業本身對實現自身理想的職業生涯是否有必要,以及自己是否喜歡。我會建議大家從這些角度來考慮職業規劃。

話雖這么說,但在職業規劃方面,確實存在幾種非常方便打造理想職業生涯的行業和職業。在本節中,將為大家介紹職業規劃基礎知識中非常重要的“咨詢行業”“金融行業(投資銀行/PE基金公司)”“互聯網行業”的概況。無論是上述中的哪一行,在高度關注職業規劃的商界精英們中都有很高的熱度。

關鍵在于除了職業本身的魅力,還能讓你的下一份職業也得到進步。其中,不單單是將這些行業作為流行話題來介紹,亦可見其當選背后的真正原因。

咨詢行業

所謂“咨詢”,是指針對民營企業、公共機構等客戶,提供基于專業知識的收集信息、分析現狀、建議對策等服務,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的業務。從事咨詢工作的人被稱作“咨詢師”。

總的來說都叫咨詢公司,具體來說既有為企業提供策劃戰略的咨詢公司,也有與IT、財務相關的咨詢公司,所提供的服務內容也涉及許多方面。近年來,隨著各類咨詢公司業務的多樣化,它們之間原本明確的界限也正在逐漸消失。

我之所以關注在咨詢行業的職業,并不是因為這個行業自身的發展或是年薪水平高。雖然這些確實是吸引人的地方,但最大的關鍵在于“能夠掌握解決經營課題這樣的通用技能,擴大下一份職業的選擇范圍”。

作為一名咨詢師,能夠在剛工作的時候就以各種行業、公司為對象,在解決各專業領域的問題上積累豐富的經驗。即使行業種類不同,但企業經常會面臨相同的問題。從之前參與過的項目中想出的辦法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因此,咨詢師能夠不受自身行業的限制,掌握解決經常發生、有普遍性的問題的能力,從而構建起不受任何公司和行業所束縛的職業生涯。而且,由于咨詢師的工作內容就等于進行過大量以經營者的角度來解決問題的訓練,所以之后在事業公司工作的話,即使還很年輕,也能夠被提拔為干部、事業責任人之類的高級職位。

“總是在寫報告,根本無法實際地運用咨詢經驗。”也有咨詢公司“出身”的經營者發出這樣的抱怨。但是,這是稍早之前的咨詢公司里才會有的狀況。最近,客戶公司也開始尋求具有實踐性的有效率的支持,所以許多咨詢公司不僅會制定戰略,還會進入到具體實施階段進行支援企業發展。作為客戶公司的經營者(臨時COO等),帶頭進行改革的人也不在少數。這樣一來,就有望安然度過經營者們腥風血雨的“激烈場面”。實際上,我曾經任職的“專家集團”(現為三菱UFJ RESEARCH&CONSULTING)的戰略咨詢部門也是一樣,會深入到具體的執行層面來支持客戶公司。例如開展新事業的咨詢時,與客戶一同開發新的服務業務自不必說,當時我們還幫著客戶公司一起去找新客戶、銷售訂單,使整個機制運轉順暢。當然,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之后創業的時候,就會起到直接有利的作用。

另外,雖然進入著名咨詢公司、專家集團公司的難度變得異常的高,但相對來說不那么難進的小型咨詢公司也是有的。因此,各方人才皆可挑戰,有機會能夠積累非常有意義的經驗也是它的一大魅力。

接下來,我想將咨詢公司按照工作內容和特征,分類說明。

▲戰略系——全方位經營參謀,支援大型企業

戰略系咨詢公司以各行業的大公司為對象,主要從事戰略制定、M&A、業務改善、組織改革等企業支援工作。通過積累某一領域的咨詢經驗,可以進入以外資事業公司為代表的大型企業里的經營企劃部門、市場部門,又或者進入基金公司、投資銀行等企業工作,擴大換工作時的行業或職業種類的范圍。全球皆有據點的外資咨詢公司比較多,如麥肯錫、BCG、貝恩咨詢公司、科爾尼等都是較為典型的全球性咨詢公司。

▲業務·IT系:用“企業變革的王牌”——IT來解決經營課題

業務·IT系咨詢公司著手解決與業務、IT相關的大范圍的經營課題。如業務改善、IT戰略、ERP導入、SI、BPO,等等。而且,屬于業務·IT系的又是配屬有戰略咨詢部門的公司,也被稱為綜合型咨詢公司。負責的領域不同,你的下一份職業也會不一樣,很可能會跳槽到各行業的經營企劃部門、市場部門、信息系統部門。代表公司有埃森哲、德勤、普華永道、Abeam等。

▲專家集團:站在專業立場,從企業戰略到政策制定大范圍的提出建議

專家集團,是指從政府、企業等單位接到委托,討論特定的課題,從專業的立場出發針對政策、企業戰略的可行性提出建議的機構。大型專家集團,同時設有經營咨詢部門(戰略、業務、組織架構與人事)、IT咨詢部門、面向政府機關的調查部門(關于政策的調查、諫言)、經濟學家部門等。專家集團的客戶主要有民營企業、公共機構等,業務范圍非常廣泛。近年來,幫助日本企業開展海外業務的項目也開始增加。而且,專家集團的母公司主要為超大型銀行、大型證券公司等,這樣可以活用大型企業集團的關系網,擁有強大的銷售渠道,這也是它的特征之一。雖然根據負責過的領域不同,下一份職業的走向也會不同,但跳槽到各行業的經營企劃部門、市場部門、信息系統部門也不是沒有可能。具有代表性的專家集團有三菱綜合研究所、野村綜合研究所、三菱UFJ RESEARCH&CONSULTING、日本綜研等。

▲財務系:以“企業的生命線”——用財務知識來支援客戶

財務系咨詢公司的業務范圍主要以財務會計、稅務顧問為代表,具體包括M&A、企業改建、訴訟分析、不動產投資等方案的制作,買賣轉讓手續的支援等業務。他們能夠廣范圍地提供圍繞財務方面的咨詢服務。一部分公司配備戰略咨詢部門,所以也有從戰略到財務提供全套服務的案例。另外,財務系咨詢公司擁有豐富的改進資產負債表的經驗,而這是戰略系公司不太會涉及的領域,也是財務系咨詢公司的一大特色。如果在這一領域積累到了咨詢經驗,不僅能夠跳槽到事業公司的財務部門,也很有可能進入基金公司、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德勤、安永等公司都是典型的財務系咨詢企業。

▲人力資源管理系:解決復雜的“人與組織的問題”

組織人事系咨詢業務是以企業和公共機構為對象,提供制定人事戰略、制度設計方面的服務。最近,還增加了如組織風格改革、人才開發、人才管理等咨詢業務。而且,隨著日系企業進軍海外市場,海外子公司的環境改革、行動變革等項目急劇增加。積累這一領域的咨詢經驗,就會增加跳槽到各行業的人事企劃部門的可能性,一些跨國性質的日本企業會尤其歡迎有這方面經驗的人才。這類型的公司主要有韜睿惠悅、合益集團、美世咨詢等。

▲品牌營銷系:巧妙改變顧客、員工的“認知”

品牌營銷系咨詢公司,從市場戰略、品牌戰略的設計到執行,能夠給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援服務。不僅是制定企業的品牌理念,在品牌營銷系咨詢公司在關于品牌標識、命名、包裝設計、影像乃至創意內容的制作等階段的工作也能夠給企業提供幫助。最近,隨著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進軍海外市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將品牌宣傳滲透到海外的商業案例越來越多。通過積累這一領域的咨詢經驗,跳槽到事業公司的市場部門、在公司內部穩定品牌地位的宣傳部門的機會也很大。Interbrand(國際品牌集團)和博報堂等公司是這一類型的代表企業。

金融行業(投資銀行、PE基金)

接下來是金融行業。其中,特別是投資銀行、PE基金(私募股權投資)行業較受關注。

主要是因為在企業經營戰略方面,很多人都看重M&A的這一現狀。近年來,不僅日本國內的企業相互收購,收購國外企業的案例也越來越多。這類公司內部設有M&A部門,這一部門的員工主要是曾在投資銀行或PE基金供職的人,能夠跟進從M&A戰略設計到實施的一系列工作。在這種趨勢發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會需要這種服務。不僅是大公司會開展并購這一企業活動,在現金充裕的成長型企業里也可能會出現??梢灶A想,今后這樣的情況將變得更多。

另外,在PE基金公司中,即使是處于20~35歲年齡段的年輕人也有機會成為投資目標公司的董事,參與籌劃經營事務。如果能趁年輕時擁有作為企業經營者的經驗,以后被提拔為各種公司的經營骨干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

更進一步說,由于投資銀行和基金行業的年薪水平非常高,短時間內存蓄足夠多的資金用于獨立創業的可能性也非常大。二三十歲就能達到如此之高的年收入的行業,恐怕也只有金融行業了吧?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來看,這個行業的魅力并不只是掙錢,而是將賺到手的錢在短時間內利用起來,開展自己的活動。

但是,因為投資銀行也有不同的部門,根據負責的工作種類不同,下一份職業也會有所不同,大家有必要注意這一點。如前所述,事業公司雖然確實對投資銀行出身的人才有需求,但主要指的是“投資銀行中的投資銀行部門”的人員。在其他部門工作,只是精通金融業通常技能(金融交易、金融商品開發等)的人,一般的事業公司對這類人并沒有很高的需求度。

在這里,我們縱觀一下投資銀行和PE基金的情況吧。

▲投資銀行:以財務戰略、M&A戰略支持企業

投資銀行,是指利用M&A中介、有價證券的買賣獲取利潤的金融機構。具體細分為針對企業通過資金調度、財務戰略建議開展M&A業務的投資銀行部門,針對投資者進行證券買賣業務的股票部門、債券部門、股份調查部門。

在日本,20世紀90年代后,以美系投資銀行為中心,投資銀行作為以高深的金融技術為武器,實現復雜的商業合并案例、操辦巨額資金調度的財務顧問,十分引人注目。進入21世紀,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這個職業能夠獲得高收入的現狀,還受到了以東京大學為代表的各類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的青睞。雷曼事件后,這些人投奔到了大型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的麾下,頂著裁員的波流重整旗鼓。特別是出身于負責M&A業務的投資銀行部門的人,后來轉到事業公司的經營企劃、財務部門的案例也十分常見。對于想要換工作的人來說,能夠擴大下一份工作的選擇范圍這一點,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這類型的代表企業主要有高盛證券、UBS證券、JP摩根等。

▲PE基金:以豐富經驗與見識,重建投資客戶公司

PE基金是指通過收購企業、派遣經營團隊等方式,讓企業增值從而獲取回報。投資對象為非上市公司,例如并購基金、企業重組、風投等皆屬這一類。PE基金通過最終出售融資公司獲得回報。從賣出投資對象企業后得到的收益中分配給負責人的成功報酬,叫做“收益分成(Carry Bonus)”,一般來講,收益分成的金額非常高。而且,由于投資基金公司已經站在了融資公司股東的立場,所以年輕的董事長參與經營企劃的案例也并不稀奇,對于經營人才來說,這是極為寶貴的機會。典型的PE基金公司主要有凱雷集團、KKR集團、貝恩資本等。

互聯網行業

最后是互聯網行業。特別是其中的運營部門、市場部門、CEO等,這些與推進公司事業相關的職位都備受關注。

可以預測,今后互聯網行業會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因此,在公司的任職期間內有很多提高收入和晉升的機會。而且,由于這個行業本身的發展,獲得跳槽至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機會也會增加。

更進一步來說,這一行蘊藏著可以往互聯網行業以外的行業跳槽的豐富機會。這一點也備受矚目。如今,即便在其他行業,也都希望能應對電子營銷。而且,企業在建立新事業的時候,經常會提到創建互聯網商務模式。但是,由于在一般企業中,有互聯網商務工作經驗的人并沒有那么多,因此只好從互聯網行業直接把具備即戰能力的老手挖過來。所以說,各個行業都會需要互聯網商務的從業者,并且會用較好的待遇吸引人才。有互聯網行業工作經驗的人,即使跳出這一行業也會有非常廣泛的選擇性,可以說處于非常有利的立場上。

除此之外,互聯網行業的相關職業還有許多優點,我會在其他章節詳細解釋。

此外,雖然都叫做互聯網行業,但其實里面有各種類型的企業。具體來說,有以EC事業為主體的大型綜合性服務企業,有經營游戲、娛樂服務的企業,也有在醫療、保健領域展開服務,給醫療行業改革、高齡化等日本正面臨的社會問題直接帶來影響的企業。還有創建菜譜網站的企業,運營商品比較網站、用戶點評美食網站的企業,以及提供網絡人身保險的企業,等等。有很多互聯網企業以絕對的便捷度和低價格為武器,為大家提供現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務。置身于這樣的公司,在企業管理這一工作上獨當一面、大有所為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換工作是否存在“年齡限制”

換工作不存在所謂的年齡限制

“過了35歲再換工作就很困難了?!蔽蚁氩簧偃硕悸犨^這種“35歲就是極限”的說法。那么,這是真的嗎?

一般來講,確實年齡越大,換工作越難。但是,關于“到多少歲的時候,會對換工作帶來怎樣的影響?”這個問題,其中混雜著好幾個因素,不可一概而論??匆幌挛以峁┻^的職業規劃支援的客戶的真實情況吧。35歲以后換到工作的就不用說了,甚至四五十歲的客戶也有很多成功晉升了職位。根據掌握的技能、應聘的企業和行業的不同,對于換工作時的年齡的想法也各有不同。在此,我想站在人才市場最前線的立場上,說明一下關于換工作時的年齡問題。

首先,對于你接下來想要進入的領域,你是毫無相關經驗的新手,還是立刻就能開始工作的人才?個人情況不同,換工作時的年齡的要求也會不同。比如說,想去外資戰略咨詢公司工作,假如是之前沒有過相關工作經驗的人,那么35歲以前還是非常有機會的。但是,一旦過了35歲,跳槽進入咨詢公司的難度會加大。然而,如果你是擁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即戰型人才,那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了。擁有豐富的戰略咨詢工作的經驗,同時能在銷售業務上也發揮作用的人,即使年齡在50多歲也有可能被錄用。實際上,在我們公司,也經常給被稱作Partner(合伙人)的骨干級別的人提供職業規劃的服務。比起初級職位,他們給咨詢公司的經營帶來的影響格外重大,企業也在非常積極地錄用高級職位的人員。

接著,根據具體的職位,企業對于年齡的考量當然也不一樣。在應聘事業公司經營骨干這類職位時,僅僅因為年紀太輕就被拒之門外的案例也是有的。我們公司經常會收到類似這樣的委托要求:因為部門中有40多歲的員工,所以希望作為上司的事業負責人的年齡大概能在50歲左右。也就是說,確實存在企業希望應聘者的年齡越大越好的情況。所謂“35歲就是極限”的說法,只不過是毫無根據的謠傳罷了。反過來,四五十歲的人去應聘初級職位的話,有時的確會十分不利。無論有多少經驗和實力,即使應聘者本人覺得薪酬低一點也沒關系,錄用年長人士的上司在處理工作時還是會覺得很難辦,所以企業有時會覺得招錄年長者比較困難。但是,對于年齡大的屬下難以管理,年齡小的部下好管理的說法,我個人還是持懷疑態度的。這似乎等于是在說,比自己年齡小的部下就可以隨意要求了。年齡大的人閱歷也很豐富,為人處世也會很成熟,有這樣的下屬,倒不如說非常難得。

行業不同,企業對于應聘者年齡的態度也不一樣。如前文中所述,雖然有認為50歲以上當經營骨干比較好的公司,但在30多歲經營者較多的互聯網行業中,很多企業還覺得40歲年齡太大。因此,30歲左右曾在咨詢公司工作過的人在跳槽到事業公司謀求經營骨干職位時,要注意一般的事業公司會比較難進。而在成長中的互聯網企業,這類人被錄用到管理層職務的案例,倒是經常發生。

一般來說,年齡越大,在公司里的收入也就越高。因此,在找工作的時候,這樣的人都希望能夠獲得更高的年薪。但到了新工作單位,走上相應的職位后,收入卻變少了,這樣的情況也會發生。這也算是年齡越大換工作越難這一說法的理由之一。但是,關于這一點,主要還是要看個人想法。如果你是那種不在意眼前收入多少,只要能選擇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人,一時的收入狀況也無關緊要。

諸如此類,年齡會對換工作產生影響是因為混雜著許多因素,有些人會積極面對,努力工作,而有些人卻會消極怠工,總之不能一概而論。我認為,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善用自己的年齡。但是,這也不是說完全不必在意年齡,想換工作就去做,就一定是好的。在換工作這件事情上,年紀越小好處越多,這倒是可以肯定的。

趁年輕干一番事業才是王道

了解前文中的要點后,關于換工作的年齡這個問題,我還想總結幾點個人看法。

首先,對于考慮轉換職業至全新領域的年輕人,我的建議是:一定盡早發起挑戰。應聘者的年齡越大,企業就更希望應聘者是“即戰型人才”,并且“短時間里要出成果”。于是,在不曾有過工作經驗的領域里被認為有潛力而被錄用的可能性每年都在下降。

另外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哪怕是為了活用人才市場的行情,趁年輕做好職業規劃也是很重要的。在換工作的過程中,“人才市場的行情”乃是決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企業方錄用意愿較高時則容易被錄用,在收入、職位等方面也容易獲得較好的待遇。相反,如果企業錄用意愿較低,就很難被錄用,也不太會提供好的待遇。也就是說,與“實力”無關。然而,由于這一點在能否成功換工作上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是否能在知曉這個事實后再進行職業規劃,在很大程度上會給今后的職業生涯帶來很大的改變。

舉個例子,沒有戰略咨詢工作經驗的人(33歲)一直想成為戰略咨詢師。但是,如果抱著“離35歲還有一段時間,在進入外資咨詢公司之前,先慢慢提高英語能力好了”這樣的想法,可能就危險了。縱觀近十幾年的情況,每隔幾年,人才市場的行情都會發生顯著變化。假設又發生一次“雷曼事件”,全球經濟狀況再惡化的話,只消3年,人才市場就會陷入冰河期了吧。如果是這樣,人才市場再次回暖的時候,你已經36歲了。而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可能成功進入戰略咨詢公司的臨界點為35歲,這時你就超過這個年齡了。若是如此,就十分有必要從根本上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規劃。所以說,在行情遇冷的時間點換工作,一般不會得到很好的結果。而行情好的時候再“挪窩”,才有可能讓事業得到飛躍性的進步。行情不好時堅決不動。為了“使市場行情成為自己的伙伴”,好好留有余裕,盡早做好“動起來”的準備,這一點非常重要。

最后,盡快積累必需的經驗,就能盡早實現自己理想的人生圖景,這是我想告訴給大家的。當然,無論是什么樣的經驗,只要認真努力都會真正變為自己的彈糧吧?!安灰速M經驗”“想辦法變為自己的東西”,我認為持有這樣的態度也很重要。但是,即便這么講,也不是說無關緊要的經驗也行。在積累無關緊要的經驗的過程中,事實上會失去積累重要經驗的機會。無論年齡是多少,盡快做好職業規劃,向著目標行動起來才是最重要的。

女性應如何進行職業規劃?

——應對較高的不確定性

女性的職業生涯伴隨著不確定性

近三四年里,有很多女性客戶來到我經營的人才中介公司咨詢職業相關的事宜。引人關注的點在于,其中來自大型企業的優秀人才越來越多。眼看著同公司的女性前輩太辛苦,所以想要重新考慮自己的職業生涯,我經常聽到女性咨詢者這樣說。

實際上,女性的職業規劃的確與男性不同,我們應該從這樣的角度來考慮:“女性應該選擇方便懷孕、生產、育兒,并且工作環境比較穩定的大型企業?!比欢?,事情并不是這么簡單。有很多女性因為生產、育兒、丈夫調動工作、照顧父母等問題被迫改變職業的,這種較高的不確定性,造成女性的職業規劃變得十分復雜,不得不離開供職公司的情況也不少見。因此,想要使再就業成為可能,女性朋友就要趁年輕時有意識地掌握好能在人才市場上得到好評的“技能”,女性在換工作時要比男性更加注意這一點。

“能確實獲得產假的日系大型企業,才是女性應該就職的地方?!蔽蚁胍灿腥藭羞@種想法吧。但是,它的前提是能夠在企業里持續工作下去。然而實際情況是,在中高層的職位上,女性想要將全職工作和育兒兩者兼顧,會十分辛苦。如果有兩三個孩子,再沒有自己和丈夫的父母支持,就更艱難了。為了育兒,可能需要離開工作崗位幾年,這種事也會發生。另外,為了照顧雙親、丈夫調動等原因而不得已辭去工作的例子也經常會看到。

趁年輕,要有明確的技能傍身

之前在日系大型企業的綜合職位上工作的優秀女性,想要從幾年的空檔回歸工作,從而陷入苦戰的案例不在少數。這和她們在之前的工作中被培養成“多面手”有很大的關系。比如有一位30歲出頭的女性在6年的工作時間里,在會計、人事、銷售等職位上分別工作了2年,然后又經歷了幾年的空檔期。如果站在想要錄用會計人員的立場上,就會把她當做只有2年工作經驗的初級人員對待。想要把她作為人事人員錄用的話也是同理。作為錄用方,在綜合考慮過年齡與經驗的平衡以及是否有空檔期后,就會判斷出,倒不如錄用“二次畢業生”[6]更好。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在外資企業工作的四五十歲的女性中層領導到我們公司來咨詢。她們都是年輕時就在特定領域掌握了能成為“明確賣點”的技能,在這之后,工作的專業性基本不變,不斷積累經驗、技能、人際網。我想其中非常擅長職業規劃的人似乎不少。像這樣“持續延伸優勢”的職業規劃,重復做著做慣、做熟的工作,在工作上不會有很大負擔,也容易與私人生活平衡,這也是它的一大優點。

當然,在所供職的企業中,如果能縮短每天工作的時間或者在家工作,這樣有變通性的工作方式,想必是再好不過了吧。但是,像這樣擁有彈性工作制度的企業,如今還很少。然而,如果你掌握著“如果辭職,公司就難辦了”這樣無法替代的技能,就另當別論了。公司會做出適當的讓步,允許存在特殊的工作形式。擁有著辭職就會讓公司困擾的“明確的賣點”,會變成你的優勢。

打造明確的賣點,對于掌控職業生涯整體方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要素。在選擇自己的專業領域時,希望大家從長期的眼光出發去謹慎選擇。只因為收入上小小的差別或是公司和品牌的知名度等理由,去選自己不怎么喜歡的行業,會導致選了一份不開心的工作還得一直干下去。好不容易能找到工作,結果卻那么讓人心累,這不是本末倒置嗎?另外,比起掌握只在特定行業才需要的特殊技能,有各行業都必需的技能傍身,你的工作才會更穩定。

本節中提到“女性如果想順利轉職,建議提早做好職業規劃”的話題,實際上最近有很多男性中也在40多歲的時候因為要照顧父母而不得不離職。我們常收到這樣的咨詢:“因為要照顧父母,已經有一兩年沒工作了,但還是希望能夠再工作。”為換工作做好了準備,打造自己“明確的賣點”,這樣的人在再就業的時候也會相對比較順利。相反,沒有做好充足準備,再加上年齡問題而陷入困擾的例子也很常見。當今社會中,職業上的不確定性不僅存在于女性身上,男性也是一樣。

畢業大學對就職的影響?

——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

畢業的大學不同,可以挑戰的行業和企業也不同

畢業的大學以及學歷,確實會對職業生涯產生影響。

“畢業于哪所大學,和工作能力毫無關系?!碧岢鲞@一看法的人,我覺得真是說得太好了。事實上,根據工作內容,學校和工作能力之間確實不存在任何聯系。然而,我想大多數人也都了解,在實際的就職活動中,畢業的大學多多少少會有一定的關系。例如,城市銀行、保險公司、綜合商社等大型企業、咨詢公司、專家集團等專業度較強的公司,基本上都喜歡錄用畢業于名牌大學的人。

在此,以對畢業院校要求特別高的外資戰略咨詢公司為例,讓我們一起來思考“畢業的大學”與“職業生涯”的關系吧。

在外資戰略咨詢公司里,如果是日本的大學,以東京大學、京都大學、一橋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慶應大學、早稻田大學的畢業生為主要招聘對象,再往后就從舊帝國大學、神戶大學等名牌大學中篩選。把門檻抬得如此之高的行業也真是少見啊。但是,先別管這門檻有多高,也別去評論它是否適當。畢業的大學的等級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可以挑戰的行業,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即便并非名校出身,依然能有許多選擇

那么,不是出身東京大學等名牌大學畢業的人,想要進入外資戰略咨詢公司的話,應該怎么辦呢?

雖然可能會有些辛苦,但還是有方法能從正面解決這個問題的:取得國外知名院校的MBA(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位。事實上,即便不是畢業于前面提到的那些名牌大學,但如果修完國外MBA頂級學校的課程,成功跳槽至外資戰略咨詢公司的人也不在少數。話說回來,如果是已經從日本名牌大學畢業的人,即使沒有MBA,也還是能夠進入外資戰略咨詢公司就職的。

但是,獲得國外知名大學的MBA學位并非易事。不僅需要很高的英文水平——比如GMAT考試需要參加筆試、論文寫作等科目,想要合格的話,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而且加上留學費用和生活費等,差不多要花費2000萬日元。另外還有因留學而無法工作產生的機會成本,相當于要投資3000萬日元。我想,即便是知道要花如此大的代價,但是為了獲得寶貴的經驗和理想的職業生涯,依然還是會有人選擇獲取MBA學位吧。然而無法這么做的人也有很多。

回顧自己規劃職業生涯的目的

重新想一想,原本是為了什么才會想要進入外資戰略咨詢公司呢?當你的思考陷入瓶頸的時候,不如嘗試回想一下最初的目的?!斑M入麥肯錫工作是我的人生目標。”有這種想法的人基本上不存在吧?出于以下這些理由,想要進入戰略咨詢公司工作的人還是相對較多的。

(1)對向企業提供經營戰略的工作感興趣

(2)積累與經營相關的工作經驗,將來想要成為事業公司的經營者或者創業

(3)想獲得高收入

如果你的理由是(1),那么有很多咨詢公司對于畢業的大學其實并沒那么高的要求。舉個例子,綜合性大型咨詢公司的門檻并沒有那么狹窄。而且,還有些公司會去收購著名的戰略咨詢公司,因此這些公司今后可能會成為咨詢行業的核心。

如果你的理由是(2),去之前提到的其他類型的咨詢公司工作也同樣能積累經驗,開拓出一條成為經營者的職業道路。而且,今后需要的是擁有互聯網商業思維的經營型人才,除咨詢公司外,還有去互聯網成長型企業的選擇項。尤其是對于想要創業的人來說,這說不定還是一條捷徑。更進一步說,如果你的目標直指創業,那么為了積累創投企業相關經營經驗,可以選擇去以風投為主、支持各類創投企業的行業。這些行業,不像外資戰略咨詢公司那樣對畢業的大學要求那么苛刻。

如果你的理由是(3),其實能夠獲得高收入的工作,不僅限于外資戰略咨詢公司。毫無經驗的情況下進入外資戰略咨詢公司工作,35歲以前就能達到年收入1200萬日元。確實這算是高收入,但是達到這樣薪酬的方法有很多,具體內容我會在其他章節告訴大家。對于各位來說,靈活利用自身強項,也可以自行摸索出一套獲得高收入的方法。

綜上所述,通過重新回顧職業生涯的最初目的,能找到許多實現理想職業目標的方法,完全不需要勉強自己去那些對畢業院校要求特別高的行業。即便你并非畢業于名門大學,也不必為此煩惱。了解人才市場上對于你這樣的情況是如何判斷的,將之作為在考慮職業規劃時的一個參考材料,也是很好的。再者,不同的行業或企業對于畢業院校的重視程度也有所不同。具體的情況,我認為還是直接去人才中介公司找專業的職業咨詢師商量更好。

需要掌握何種程度的英語能力?

——學會及時止損

有較好英語能力,換工作也很有利

咨詢者:英語是非學不可嗎?

我:我覺得學還是需要的。英語好確實會非常有幫助。

咨詢者:果然是這樣呀……

我:但也不是說必須哦。

咨詢者:不是必須學的嗎?

我:是的,歸根到底還是要看你具體的職業規劃。

關于英語能力,是一個我在和咨詢者面談的過程中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很多人認為作為“現代商務人士,英語能力是必不可缺的?!痹诖?,我想聊一聊,實際上企業在多大程度上重視英語能力?進行職業規劃時又該如何看待英語學習呢?

從結論來講,在如今的人才市場上,有一定程度的英語能力還是相當有利的。

從幾十年前開始,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一直流行這樣一種說法:“作為商務人士,英語是必需項?!钡?,在實際的就職活動中,將英語水平作為絕對標準的企業只限于一部分外資金融機構和外資事業公司。就連外資咨詢公司,在招聘時不詢問應聘者英語水平的情況仍然占據壓倒性的數量,日系事業公司更是如此。企業方高度要求應聘者的英語能力其實也是近幾年才開始的。尤其是日本市場在全世界的存在感越來越低,所以不僅僅是日本大企業,一些中小企業也不得不進軍海外市場。因此企業才開始對應聘者的英語能力正式提出要求。如今,不少創業公司在創業初期就開始預想到全球化發展戰略,制訂相應的事業計劃。日系企業在進出海外市場的時候,由于能夠在公司內部的英語環境中開展工作的人才嚴重不足,便不得不優先錄用會英語的應聘者。

而在以前,日系企業在人員錄用方面,比起語言學習能力,通常優先考量工作經驗和能力。只是英語好,一般不會得到很高的評價。但是如今,優先錄用英語好的應聘者的企業則呈增長趨勢。只要英語好,即使相關工作經驗和能力沒有那么高,也能被錄用。由于錄用需求高,會英語的人的收入必然也就越來越高。由于機會多,所以對待遇提出條件也很有利。

不擅長英語的人,不妨選擇“舍棄”

那么,需要有何種程度的英語能力,才能在人才市場上得到足夠認可呢?根據應聘的企業,這也是不同的。拿TOEIC成績作比喻,如果考到800~850分,大多數情況下就會認為你達到商務水平了。當然,比起TOEIC成績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商務環境中是否能實際應用英語,在全英語面試時能否順暢地與考官交流。也就是說,企業所要求的是更高水平的英語能力。

“可是,我真的討厭學英語啊?!蔽蚁胍欢ㄒ灿腥绱吮г沟娜税?。如果您也是這樣,該怎么辦呢?

說到底,如果只是具備一般程度的英語能力,在職業規劃中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如果預計自己的英語能力將來不可能達到商務水平,那我可以這樣說,即使花時間學英語也是浪費精力。不如“舍棄”英語,把精力投入其他領域。假設一個非常討厭英語的人拼命努力,好不容易TOEIC考到600分,我覺得在實際工作中也基本起不到用處。想必在職業上的選擇也并不會出現多大的差別吧。

關于英語學習,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如果要達到商務水平,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如果您已經把以前學過的英語忘得精光,要達到商務級別的話,需要花2000~4000小時。即使每天學習2小時,也得花費3~6年。要做就做得徹底,如果沒有努力到最后的自信,倒不如把時間留出來磨練其他技能不是更有效嗎?英語不好,可以做些不要求英語能力的工作。而且,即使自己不會英語,與會英語的人一起工作其實也不會有什么問題。磨練自己喜愛的領域的技能,以這項技能謀求高職,到了中高層的職位后,如果確實需要掌握英語,招聘一些會英語的人才到自己麾下來幫助自己就行了。

說起來,其實我也在很早的時候就放棄學習英語了。因為我在初中、高中時非常討厭英語,所以很早就“看穿”了自己。從考大學期間開始,就把英語扔在一邊。如果我這種帶著別扭的情緒,還不知道到底該不該學,就為了學英語這一件事傾注幾千小時的寶貴時間,那么就沒有充足的時間學習經營上所必需的技能了。就這樣,也許通往創業的道路正在慢慢“關閉”。

當然,如果您覺得學英語很開心,屬于那種不討厭英語的人,請您一定堅持學下去。但如果認為學英語實在太痛苦,就沒有必要勉強自己,要知道還有其他的道路可以走,希望大家能想得樂觀、輕松一些?!耙鼍腿プ觥薄安蛔鼍筒灰隽恕?,好好做決斷,別浪費人生中寶貴的時間,和考資格考試一樣,請注意自己的精力分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衢州市| 增城市| 克东县| 宿松县| 榆林市| 秭归县| 香港 | 本溪市| 荔波县| 苗栗县| 巴林右旗| 肥西县| 肇源县| 泉州市| 商城县| 青神县| 阆中市| 湘阴县| 龙口市| 陇南市| 平陆县| 东光县| 黑河市| 九龙县| 兴化市| 哈密市| 清镇市| 公主岭市| 凤庆县| 蚌埠市| 美姑县| 岱山县| 洞口县| 东丽区| 阳谷县| 烟台市| 米易县| 三江| 渑池县| 普格县|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