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學的新研究:近世士大夫思想的展開
- (日)吾妻重二
- 13字
- 2020-09-01 18:01:24
上篇 《太極圖》與周惇頤研究
論周惇頤——人脈、政治、思想
前 言
北宋的周惇頤(字茂叔,號濂溪)在中國及東亞的近代思想史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很重要的足跡。他的《太極圖》以及《太極圖說》在有關宇宙生成、構造的理論領域中展現出全新的內容,成為近世中國思想史上存在論的基本架構。他的名作《愛蓮說》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來比喻君子,長期以來一直膾炙人口。另外,表現他性格特征的“胸中灑落”中的“灑落”一詞,在日本江戶時代初期為藤原惺窩(1561~ 1619)等人所喜愛,與日語中的“ざれ(戲)”“され(灑)”組合在一起,作為表達風趣的說法和行為的詞語而固定下來。1現代日語中的“灑落”(しゃれ,詼諧、風趣)、“お灑落”(おしゃれ,愛打扮)等詞正是由此而來。講究衣著、化妝的現代日本人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些語言的來源,但這些詞在詞源上與周惇頤確有關系。
眾所周知,韓國國旗是太極旗,它與周惇頤的太極圖也有關聯。韓國的太極旗是1882年(明治十五年),作為朝鮮王朝的修信使而訪問日本的樸泳孝最早使用的。由旋渦形狀組合起來的這個太極圖案并不是周惇頤的創作,而是仿效了所謂的“古太極圖”,而這個圖案被采用為國旗,只有在周惇頤與朱熹的思想影響下的朝鮮才有可能。2
在現在的越南,蓮花被當作國花,越南航空飛機的機身上也畫著巨大的蓮花。這同樣也可說是受到了周惇頤《愛蓮說》的影響。3
由于周惇頤存在意義的重大,所以有關周惇頤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已取得很多成果。4可是,這些研究大都是圍繞包含太極圖在內的《太極圖說》及《通書》而展開的。當然,從這些著作的影響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關于周惇頤其人,依然存在著某些“難解之處”,他究竟是什么樣的人物,很難用一個明確的形象去說明。其因之一是由于相關資料很少。因為他的完整著作除了《太極圖說》與《通書》以外,就只剩下極少的一些遺文而已。
不過,近年來,由于南宋版《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十二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88冊,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影印出版,我們得以看到一些相當重要的史料。其中的一些史料可以修正后世正統朱子學所產生的某些偏差。例如,蒲宗孟《周惇頤墓碣銘》(略稱《墓碣銘》)是其中之一,然而這個文獻卻沒有收錄在張伯行《周濂溪先生全集》、董榕《進呈本周子全集》、徐必達《周張全書》(和刻本)等通行本中。至于四庫本《周元公集》,則把《墓碣銘》的散文部分幾乎全部刪除,只附上銘文,以“先生墓銘”為題收錄在其中,可以說是做了一種篡改。這是因為《墓碣銘》對后世朱子學學者來說含有一些不利的內容,其具體情況將于后面詳述。
本稿將以南宋版《元公周先生濂溪集》(以下略稱南宋版《文集》)為中心,廣泛使用各種遺文以及各種史料進行考察,以重新把握他的特征。重新分析以往的研究所忽略的周惇頤的經歷、人脈及其特色。換言之,以周惇頤所處的北宋中期的同時代的觀點來進行再考察,由此闡明他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同時對他與二程的關系也提出一個新的理解。
另外,他的名字常被記作“敦頤”,而正確的寫法應是“惇頤”。正如筆者在舊著中已指明的那樣,這不過是為了避南宋光宗諱而改用“敦”字而已。這一點我們從南宋版《文集》的記述亦可得到了解,該《文集》均在“惇”字處做了缺筆處理,因此,做“敦”字只是為了避諱而已,并不是他名字原來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