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語言文化典藏·江山
- 王洪鐘 趙普義
- 1639字
- 2020-09-01 17:59:45
三 建筑活動
起工[khi44ko?44]
指開工造房子的儀式。“起工”必須選擇黃道吉日,在擇定的吉日良辰,主家先用豬頭或雞、魚等祭拜神佛祖宗,點燒紙錢,鳴放鞭炮,然后陰陽先生用羅盤測定房屋與大門的朝向,木匠師傅鋸幾根木頭、做幾根木樁,泥水師傅拉線、定點、打樁,接著主人在地基上象征性地挖幾鋤頭,即視為已破土動工。最后東家擺“起工酒”[khi44ko?44t?y?241]款待眾師傅及親友,并給師傅分發紅包。一般起工酒后歇過幾日,才正式催請師傅建造。

1-77◆瓦窯
墻[to?5?ia?213]
夯筑泥墻。在墻基上架好墻夾板,在墻夾板內倒進帶沙質的黃泥黏土,用“墻槌”[?ia?22dza213](見圖1-79)搗實,定型后再依次移動墻夾板,使泥墻成一圈,再一層層地上升,使泥墻到頂。“ ”得好的泥墻是夾板一放,墻面光滑、不粘手、不掉土。圖1-78是“
墻”的模擬展示場景。

1-78◆塘源口(徐芳攝)
墻槌[?ia?22dza213]
古稱“筑”,夯土墻時用來搗實墻土的木杵,約一人高,木杵兩頭裝有或方或圓的粗大杵頭。筑墻用的夾板古稱“版”,版內倒進黃泥黏土后,雙手握住“墻槌”用力向下“豛”[to?5]敲擊,把墻土夯實。圖1-79中老人右手所握即為墻槌,左手所握木制工具叫“地搭”[di?22ta?5],用來將上下圈接口處的墻面捶平實、捶光滑。

1-79◆外龍旗
牮墻[t?i??44?ia?213]
將傾斜的墻體用斜撐的木柱或磚墻等從傾斜面加以扶正。

1-80◆清湖嶺頭
豎柱[?y?22d?y?22]
將串聯好的一榀柱子豎立起來。現今的新式樓房多使用磚混結構,作為傳統房屋重要構件的木柱多被更為堅固的鋼筋水泥柱所取代,因此作為傳統建屋重要步驟的“豎柱”及相關的慶賀活動已極為罕見。

1-81◆洪福
上梁[d?ia?22lia?213]
把房屋的正梁架上柱頭的慶賀儀式,鄭重程度堪比婚嫁。“上梁”要擇吉日良辰舉行,至親好友要備禮前來賀喜喝酒,賀禮有粽、糕、面、花生等,均疊成一尺多高的寶塔形擺在專用的“盒”[??2](見圖6-88)里,此外必不可少的是一副題有款識的大紅對聯。現在上梁儀式多與“歸屋”[ku?44o?5]遷住新屋合在同一天進行,實際的上梁工序多在吉日儀式之前就已完成,工匠們會在正梁與柱頭之間墊上箬葉,待到吉日當天再抽出箬葉,以此象征上梁。

1-82◆塘源口
豎白桿[?y?22ba?2k??44]
“豎白桿”是“上梁”吉日的首要儀式,“白桿”[ba?2k??44]是一根與新屋中柱等長的木桿。是日凌晨,主人天不亮就搗好麻糍招待賓朋,請一對兒孫滿堂的有福老人坐守中堂,大門外擺好放有秤、剪、尺、鏡等物的谷籮。所擇吉辰一到,木匠便將扎有青紅布、黃表紙及香火的白桿豎到大門旁的谷籮里,主人燃放鞭炮,以表鎮邪、興旺之意。此后白桿即存于梁下,永不動用。

1-83◆大陳
出煞[t?hy??5sa?5]
正式上梁及“歸屋”前,由木匠在新屋里做的“驅邪除煞”的民俗儀式。木匠做好木樁,樁頭扎上紅布;主人備好公雞,在所有柱腳處擺上紙燭果品。時辰一到,木匠便在“平馬”[b?22mo22](見圖5-67)上割破雞冠,用雞血依次涂抹墨斗、角尺、“白桿”及房屋的各門柱,口誦“伏以!一搽長命富貴,二搽子孫滿堂”等祝福話語,主人緊隨其后插香、點燭、化紙。最后回到平馬前,以斧背擊打木樁,使其箭一般射出門去,再推倒平馬,完成“出煞”。

1-84◆魯家山
澆梁[ki??24lia?213]
上好正梁后,木匠瓦匠以酒澆灑正梁并向下拋擲染紅花生等物品的喜慶活動。舊時正梁裝入柱榫后,木匠與瓦匠一左一右騎坐屋梁之上,一邊用錫壺澆酒于正梁之上,間或拋擲花生、饅頭、爆米花、硬幣等物,一邊唱誦“我澆東,五湖四海萬年紅;我澆西,西邊置田滿山壟”一類的祝詞,眾親友則一邊齊聲應和“好啊”,一邊爭相接搶拋擲下來的食物,場面異常熱鬧。現在匠人們多在樓頂平臺上象征性地“澆梁”。澆梁之后主人張掛親友所送對聯,中午宴請工匠及親友。


1-85◆魯家山

1-86◆魯家山
掛梁喜[ku?44lia?22xi241]
“澆梁”之后,木匠將一種稱作“梁喜”[lia?22xi241]的手工藝飾品懸掛于正梁之上,以祈福辟邪,增添喜氣,保佑平安。梁喜由至親所送,一般用紅線、彩布及方孔銅錢編成,圖案多含八卦,是一種類似于中國結的吉祥掛飾。

1-87際上
回籃[u?22la?213]
吃完宴席,賓客們陸續回家,主人用面、粽、糕、豬肉等回贈,叫作“回籃”。

1-88魯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