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爭論
-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
- 1581字
- 2020-08-21 18:22:57
第3章 戰爭藝術抑或戰爭科學
這些術語的用法看來依然未定,而且雖然事情可能簡單,但我們顯然仍不知道自己應當根據什么在它們之間做選擇。我們已經論辯說知識與能力不同——不同得不容混淆。一本書無法真正教會我們怎么做任何事情,因而“藝術”不應當見于它的標題。可是,我們已變得慣于用“藝術理論”或干脆“藝術”一語去概括藝術實踐(它的一些個別分支本身可以是十足的科學)所需的知識。因而,連貫的做法是保持這區分依據,將目標是創造性能力的每件事稱作“藝術”,例如建筑藝術?!翱茖W”一語應當被保留給數學或天文之類學科,它們的目標是純知識。不用說,也不必讓我們困擾,每個藝術理論都可以包含種種各別的科學。然而也要指出,沒有任何科學能夠存在而不含某種藝術成分:例如在數學里,算術和代數的使用就是一門藝術。然而,藝術還可以走得更遠。原因在于,不管知識與能力的差別可以在人類成就的總體中多么明白可感,但仍極難在個人那里將它們完全分開。
將認知與判斷分開的困難
戰爭藝術
當然,一切思維都是藝術。邏輯學家在哪里劃下界線,出自認知的假設在哪里結束和判斷在哪里發端,藝術就在哪里開始。然而不止于此:大腦的認知已經是個判斷,因而是藝術;說到底,依靠知覺的認知也是如此。簡言之,如果不可能想象一個人只能認知而不能判斷,或者反過來,只能判斷而不能認知,那么同樣不可能將藝術與科學完全分開。這些精妙的點點星光越體現為存在的外在形態,它們各自的領域就會越分開。重說一遍:創造和產出立身于藝術王國;科學則將支配目的是探究和知識的領域。因此,“戰爭藝術”一語比“戰爭科學”更合適。149
我們就此談論了那么多,因為這些概念必不可少。然而,我們必須進一步斷言,戰爭嚴格地說既不是一門藝術,也不是一門科學;將這些概念當作一個出發點乃是誤導,因為這已在無意之中導致戰爭被當作與其他藝術或科學等量齊觀,造成一大批錯誤的類比。
這困難過去已被認識到,因而有人提出戰爭是一門技藝;然而,此說證明失大于得,因為一門技藝只是一種低級形態的藝術,并且由此受制于更嚴格和更苛刻的法則。實際上,曾有個時代——雇傭兵首領時代,其時戰爭藝術類似于技藝。但是,當時這傾向并無內在依據,只有外在緣由。軍事史顯示,它證明是多么矯揉造作,多么不得人心。
戰爭是一種人類交往行為
因此我們斷定,戰爭不屬于藝術和科學領域;寧可說,它是人的社會存在的組成部分。戰爭是重大利益之間的一種沖突,由流血解決——流血是它與其他種種沖突的唯一不同方面。與其將它比作藝術,我們能更準確地將它比作商業競爭,那也是人的利益沖突和活動沖突;而且,它更近似于政治,后者轉而可被認為是一類更大規模的商業競爭。不僅如此,政治是孕育戰爭的子宮——在那里它的輪廓已經以它的隱約雛形存在,就像在其胚胎狀態中的動物的種種特征。
差別
根本的差別在于,戰爭不是針對無生命物體的意志行使,有如機械藝術,也不是針對一個有生命但消極順從的對象的意志行使,有如美藝中的人類智力和情感。在戰爭中,意志針對一個做出反應的生命體。必定顯而易見,在藝術和科學方面用的智力匯集不適于這么一種活動;同時一清二楚,不斷追尋類似于那些適合于無生命物體世界的法則必定接連出錯。然而,戰爭藝術據設想要模仿的恰恰是機械藝術。美藝不可能模仿,因為它們本身尚無自己的足夠的法則和規則。迄今為止,一切制定任何準則的企圖都已被發覺過分有限和片面,總是遭到流行的輿論、情感和習慣損害和蕩滌。
本篇的部分目的在于,審視那像在戰爭中發展和被解決的活生生力量之間的沖突是否始終服從普遍法則,而且這些法則能否提供一個有用的行動指針。有一點非常清楚:這個論題,就像不超出人的智力的任何其他論題,能夠由一個探究性頭腦去闡明,它的內在構造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被揭示。僅此就足以將理論這概念轉變為現實。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