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早期的詞匯多樣性

有種說法頗為奇怪,卻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很多人都相信,他們的語言是“純潔的”——語音、詞匯、結(jié)構(gòu)都可以持續(xù)不斷地回溯到某個單一的源頭——任何因素,只要妨礙了這種假想的純潔性(特別是從其他語言借來的詞匯),都是一種玷污,會改變語言的所謂“真實特點”(true character)。具體到英語,體現(xiàn)這一真實特點的,被認(rèn)為是以盎格魯-撒克遜形式呈現(xiàn)的日耳曼語。16世紀(jì)時,約翰·奇克(John Cheke)就曾主張英語要“純凈”,無需借用其他語言的東西,以免受紛擾與糟蹋。為此他提出建議說,那些帶拉丁和希臘詞根的單詞,都應(yīng)該讓位于帶古英語詞根的單詞,比如用hundrender取代centurion[百夫長],用foresayer取代prophet[先知],用gainrising取代resurrection[復(fù)活]等等。19世紀(jì)的英國浪漫主義更是熱情有加,部分作家(如狄更斯和哈代),對盎格魯-撒克遜詞匯贊不絕口。多塞特郡詩人威廉·巴恩斯(William Barnes)曾拿自己的作品作嘗試,試圖拒絕所有的非日耳曼詞匯。他不僅像奇克一樣新創(chuàng)了一些古英語詞匯,而且還重新起用了一些早已廢棄的盎格魯-撒克遜舊詞,比如用inwit取代conscience[良心]。20世紀(jì)的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可能是繼續(xù)高舉這面旗幟的最著名的作家,他在《政治與英語》(1946)一文中寫道:“有人說拉丁語和希臘語比撒克遜語高貴,這種概念就像幽靈,攪得那些次等作家寢食難安。”

在日耳曼和羅馬詞匯之間,確實有著重要的風(fēng)格差異,正如我們將會看到的一樣(第174頁);但堅持“回歸純潔”(return to purity)的觀念,則顯然不合時宜。迄今為止,還不曾發(fā)現(xiàn)一種語言的詞匯是全然純潔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于社會彼此接觸,語言相互影響,所以詞匯也總是混雜的。就英語而言,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其詞匯從來就不是純?nèi)坏陌桓耵?撒克遜語,即便在盎格魯-撒克遜時代也是如此。截至盎格魯-撒克遜人抵達不列顛時,歐洲大陸的日耳曼人和羅馬人,已經(jīng)有了長達400年的語言交往。羅馬的士兵和商人都曾借用過日耳曼詞匯,日耳曼百姓也曾借用過拉丁單詞。雙方的融合有時非常鮮明,羅馬的步兵大隊中,很多軍人都是來自日耳曼部落的。語言的融合從一開始就已經(jīng)存在(見嵌板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吕梁市| 湖口县| 阿勒泰市| 视频| 龙山县| 虹口区| 九江县| 武隆县| 云龙县| 贡山| 文安县| 新绛县| 逊克县| 舟山市| 通化县| 邮箱| 屏山县| 吴川市| 炎陵县| 贵溪市| 志丹县| 济宁市| 沈丘县| 山阴县| 台东市| 定安县| 南汇区| 阿图什市| 鹤庆县| 崇左市| 枝江市| 延长县| 报价| 三门峡市| 盐源县| 明水县| 晋宁县| 湖口县| 东方市| 凤庆县| 临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