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述見聞
  • 來新夏
  • 2356字
  • 2020-08-19 16:37:21

鶴發(fā)童顏亮塵師

——記張星烺老師

1942年9月,我考進北平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在報到入學的那一天,遇到的第一位名師就是張星烺(亮塵)先生。因為他是歷史學系系主任,選課單必須到他辦公室去請他簽字。他鶴發(fā)童顏,慈眉善目,邊審核選課單,邊用他那副江北口音(江蘇泗陽人)問點我的簡況,面上總是帶著一絲笑意。他的一頭白發(fā),據(jù)說中年時就已如此。有一次他乘膠濟鐵路從濟南到青島,滿車裝的是山東軍閥張宗昌的大兵。雖然蠻橫無理,東躺西臥,占了若干空位,一般旅客也不敢輕易冒犯。但這些大兵看到亮塵師須發(fā)皆白,面色紅潤,氣度不凡,可能以為是哪位權(quán)勢者的尊翁,居然讓座位給他,其實那年亮塵師尚不滿四十歲。后來陳垣(援庵)師曾調(diào)侃他:“鶴發(fā)童顏,連張宗昌的大兵都被感動了。”(臺靜農(nóng):《輔仁大學創(chuàng)校點滴》)他雖然蘇北口音,初聽有些聽不懂,但親切的問語常常使學生緊張的神經(jīng)很快地松弛下來。原來想象中高山仰止的大學教授,并不那么高不可攀,就是如此平易的普通人。

亮塵師是位有傳奇色彩的名人,據(jù)說他是理科出身。1906年公費留美后,先后在美國哈佛大學和德國柏林大學學習化學和生理化學,研究多肽合成,是我國第一個生理化學的留學生。當時他的論文就見載于德國著名的生理化學雜志上。亮塵師的父親張相文先生是著名地理學家和中國地學會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家富文史藏書,使他有機會瀏覽家藏。他的聰穎天資、家學的長期熏陶和相文先生的教導,為他奠定了文史方面的深厚基礎(chǔ)。他中年時因生活勞累患肺結(jié)核病,在岳父王舟瑤家養(yǎng)病。王是清末一位經(jīng)學大師和教育家,藏書數(shù)萬卷。亮塵師浸潤其間而勤學不疲。他利用其從國外搜集積累的資料和中國史料進行比較的研究方法,樹立了自己研究歷史的方向和道路,選擇了中西交通史為一生的專攻領(lǐng)域。但令人驚異的是,他同時仍然掌握著深厚的化學知識。據(jù)輔仁大學校史的明確記載:他在1928年還在北師大兼授高等有機化學。甚至在講歷史課時也常融通文理。據(jù)高年級學長說,有一次他把我國古代發(fā)明的火藥和現(xiàn)代火藥相比時,信手在黑板上寫了許多化學反應式,詳細解釋。讓聽講的文科生不禁瞠目相對。他更以他的自然科學知識開辟了對正史《五行志》的研究,指導過多篇這方面的畢業(yè)論文。這是在對正史研究中很少涉及的領(lǐng)域。

亮塵師是一位抱有科學救國理想的愛國者。辛亥革命后,他毅然放棄國外良好的學習、研究條件,盡傾私蓄,購買圖書、儀器和藥品,滿懷熱情地回國。但等待他的是失望和無奈。在此后的十余年里,他只能為生活奔波于各地,從事各種并不完全符合個人志愿的職業(yè),以謀取升斗。直到20世紀20年代中期他才在北京安定下來。1927年,他應陳垣校長之邀,出任新開辦的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與第一任系主任,并開設(shè)“中西交通史”這門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課程,引起了史學界的重視。清華、北大、燕大、師大等校紛紛相邀講授此課程。中西交通史的研究成為一時風氣。從此,他把后半生的精力,全部貢獻給學術(shù)研究和培育后輩的事業(yè)上。直至他在20世紀50年代初離開人世止。

亮塵師具有深厚的中外文史方面的造詣和多種語言基礎(chǔ),在歷史學領(lǐng)域中就發(fā)揮他的這種優(yōu)勢,致力于中西交通史的研究。他的這項研究起步甚早。1922—1926年間,他在青島四方機車廠擔任化驗室主任時,白天工作,晚間整理資料,編寫書稿,終于完成百余萬字的《中西交通史料匯編》初稿和譯作《馬哥孛羅游記導言》。于1929年作為輔仁大學叢書第一種正式出版。使讀者可以一覽上起上古,下至明代,東起蔥嶺以西、印度,西到歐洲、非洲這一廣闊地域同中國交往的歷史,為研究中西交通史的學者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

《中西交通史料匯編》是亮塵師運用比較研究方法所獲得的成果,在當時中國史學界還是少有的,因此一直受到中外學術(shù)界的重視。英國學者李約瑟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技術(shù)史》中曾多次引用。1962年,臺灣曾將《中西交通史料匯編》列入《中國學術(shù)名著》第五輯中出版,并不斷再版。20世紀80年代初,我的南開大學同事、馬可波羅研究專家楊志玖教授在寫有關(guān)馬可波羅論文時,《中西交通史料匯編》是他案頭常備用書。楊教授生前曾多次與我談及亮塵師對中西交通史研究的開創(chuàng)功績,極力推崇《中西交通史料匯編》這部巨著的學術(shù)價值。尤其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亮塵師在編纂這部巨著過程中的虛懷若谷的治學態(tài)度。他與其他學者多有所探討,特別是與陳垣老師的相互切磋,更體現(xiàn)老一輩學者間的文人相親的品格。《陳垣來往書信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中就收有亮塵師1924年12月至1926年12月兩年間給援庵師的十七封信。其內(nèi)容都是有關(guān)中西交通史中問題的質(zhì)疑與探討。《中西交通史料匯編》出版后,亮塵師仍然不斷增補史料,修訂內(nèi)容,準備在一定積累之后重加修訂。可惜亮塵師離世過早,未能及時增補完成。而所積存的大量資料亦在“文化大革命”浩劫中全部散失,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亮塵師一生除了擔任繁重的教學任務外,還夜以繼日地孜孜于學術(shù)研究工作。他寫了大量文理兼通的論文,發(fā)表在《輔仁學志》、《燕京學報》、《清華周刊》、《華裔學志》、《禹貢半月刊》和《中德學志》等著名學術(shù)刊物上。據(jù)其哲嗣張至善教授列目統(tǒng)計達五十篇之多。亮塵師的學術(shù)著作除《中西交通史料匯編》外,尚有《歐化東漸史》、《馬哥孛羅》及譯著《馬哥孛羅游記》與《歷史地理基礎(chǔ)》,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其中《歐化東漸史》在1934年、1938年多次出版。2000年,又由張至善教授等略加修訂校正重排出版,并附入《三百年前菲律賓群島與中國》及《馬哥孛羅》二文,成為“商務印書館文庫”之一種,為研究中西交通史入門必備用書。

亮塵師以其勤奮力學的精神,一生從事教學與研究,是一位桃李滿門、德業(yè)雙馨的教師和學貫中西、識兼文理的學者,為當世所推重,為后學所景仰。我有幸得親沐春風,音容笑貌,至今猶在記憶。而世間傳述亮塵師者頗罕。此乃略存其生平學行,或恐未能盡其義。至祈知者有所補訂。


2007年4月寫于南開大學邃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田县| 洛隆县| 鄂托克前旗| 商城县| 兰坪| 灵宝市| 来凤县| 泸西县| 大石桥市| 沐川县| 芜湖县| 双牌县| 沅江市| 彭山县| 碌曲县| 西宁市| 临沂市| 洮南市| 曲沃县| 田东县| 同江市| 寿阳县| 林西县| 古交市| 台中市| 调兵山市| 南乐县| 定州市| 合阳县| 阳朔县| 阿尔山市| 梨树县| 察雅县| 衡水市| 离岛区| 大连市| 邓州市| 平陆县| 乐陵市| 犍为县| 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