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小穴位大健康(超值白金版)
- 黃中全
- 1617字
- 2019-09-29 14:37:45
口瘡 摩擦手心不上火

口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發(fā)病率最高的一種疾病,很容易因普通感冒、精神緊張、消化不良、郁悶不樂等情況而引起,若經常發(fā)生,此起彼伏,則稱為復發(fā)性口瘡。
診斷要點
(1)輕型口瘡
①多為2-5mm大小,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整齊,中心稍凹陷,表面有黃白色偽膜覆蓋,數(shù)目不等,散在分布,周圍充血,疼痛明顯。
②有自限性及周期性復發(fā)史,好發(fā)于黏膜上皮角化較差的部位
③一般7-10天自愈,愈后不留瘢痕。
(2)皰疹樣口瘡
①周圍黏膜充血,唾液增多,疼痛明顯。
②相應部位淋巴結腫大,有時伴有頭疼、發(fā)熱等全身癥狀。
③大小同輕型口瘡,但數(shù)目多,可多達20個以上,愈后不留瘢痕。
④散在分布于口腔內,可發(fā)生于角化黏膜,分布較廣泛,無成簇及融合現(xiàn)象。
(3)腺周口瘡
①患者有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史。
②病程持續(xù)時間長,可達3個月到半年。
③疼痛劇烈,有時伴有相應部位淋巴結腫大。
④潰瘍好發(fā)于唇內側及口角區(qū)黏膜,波及黏膜下層及腺體,愈合后留有瘢痕。
⑤潰瘍數(shù)目少,多為單個發(fā)生,可伴有輕型口瘡。
⑥潰瘍大于5mm,可達1-2cm,周圍黏膜水腫,邊緣隆起,底部不平微硬、壞死,中央凹陷,呈彈坑狀,愈后可留下瘢痕。
最有效的穴位
頰車穴、勞宮穴
取穴與按摩
頰車穴:位于下頜角前上方大約一橫指處,按壓耳下一寸左右的凹陷處,用力咬牙時,咬肌隆起的地方。首先正坐或平躺,兩只手的中間三根手指伸直并攏,大拇指和小指以握拳的方式彎曲。用中間三指按壓臉頰部位,用中指指腹壓在咬肌隆起處,感覺酸脹。兩側同時按揉,每日一次,每次兩分鐘。
頰車穴
穴名來歷
頰車穴又名“曲牙穴”“機關穴”“鬼床穴”“牙車穴”。“頰”的含義是指穴位在面頰,“車”是一種逮捕工具,也是一種運載工具。“頰車”指這個位于面頰的穴位,所承擔的是氣血的運載功能。這個穴位所接納的是從大迎穴傳來的五谷精微氣血,到達這里之后,由于受到內部心火外散的熱量催化,氣血物質就循著胃經輸送到頭部。
標準穴位

取穴技巧

按摩方法

勞宮穴:位于人體的手掌心,就是在我們握拳時,中指尖所在的部位。首先正坐,手肘略微彎曲,掌心向上。握拳,中指尖所在的掌心部位就是勞宮穴,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感覺刺痛。每天早晚各掐按一次,先左后右,每次兩分鐘。
護理治療
(1)局部治療
①含漱劑:0.25%金霉素溶液,1:5000氯已定洗必泰溶液,1:5000高錳酸鉀溶液,1:5000呋喃西林溶液等。
②含片:杜米芬含片,溶菌酶含片,氯已定含片。
③散劑:冰硼散、錫類散、青黛散、養(yǎng)陰生肌散、黃連散等是中醫(yī)治療口腔潰瘍的常用藥。此外,復方倍他米松撒布也能起到消炎、止痛、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
⑤藥膜:先將潰瘍處擦干,剪下與病變面積大小相近的藥膜,貼于潰瘍上,可減輕疼痛,保護潰瘍面,促進愈合。
(2)驗方
①冰硼散+西瓜霜
可用冰硼散配合西瓜霜噴劑,見效迅速。
②六神丸或云南白藥
每次取30粒六神丸,加2毫升涼開水調成糊狀,清潔口腔后,涂于潰瘍面,每天3~4次,用藥5分鐘即可止痛。小潰瘍一般1~2天痊愈;面積大的潰瘍,多在5~6天痊愈。
云南白藥的用法為外敷口腔潰瘍面,1日2次,一般2~3天可愈。
(3)食療
①蜜汁含漱法:可用10%的蜜汁含漱,能消炎、止痛、促進細胞再生。
②木耳療法: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湯吃木耳,每日1-2次,可治口腔潰瘍。
③白菜根療法:取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棗10個,水煎服,每日12次,可治口腔潰瘍。
(4)偏方
①蓮心20粒、枸杞10粒、菊花兩朵、檸檬半片,(根據喜好也可放點冰糖)泡茶,每天泡4-5杯。
②冰片直接點在患處,每天2次,3天基本就好了。
勞宮穴
穴名來歷
“勞”是勞作、勞動,“宮”是宮殿。“勞宮穴”位于我們身體上活動量最大的器官的中心,像掌管勞作的宮殿一樣。此穴接納的氣血是中沖穴傳來的高溫干燥之氣,到達本穴后,將氣血內攜帶的高溫傳給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濕被氣化,穴位內的脾土未受其氣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濕,好像付出勞動的人一樣,所以被稱為“勞宮”。它還有別名為“五里穴”“鬼路穴”“掌中穴”。
標準穴位

取穴技巧

按摩方法

- 肢體關節(jié)痛
- 男補腎 女養(yǎng)肝2:老中醫(yī)教你補腎養(yǎng)肝怎么吃
- 解密中醫(yī)節(jié)氣養(yǎng)生
- 黃帝內經(家庭健康生活)
- 《黃帝內經》內養(yǎng)五臟祛百病
- 時光知味:24節(jié)氣養(yǎng)生速查速用
- 養(yǎng)肝就是養(yǎng)命(2020版)
- 夢與健康
- 高脂血癥的中醫(yī)調補
- 《本草綱目》純天然食材養(yǎng)生速查全書
- 養(yǎng)生先養(yǎng)腳
- 圖解《黃帝內經》24節(jié)氣順時調養(yǎng)全書
- 老中醫(yī)行醫(yī)40年養(yǎng)生經
- 養(yǎng)肝的智慧
- 做自己的中醫(yī)2:常見病中醫(yī)療法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