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人類的藝術大全集(超值白金版)作者名: 房龍本章字數(shù): 2214字更新時間: 2019-06-06 10:46:19
第十二章 科普特人
人們漸漸遺忘了那些對基督早期藝術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
公元前332年,一座令人驚嘆的城市出現(xiàn)在了尼羅河口,它的建立者就是率軍征服東方的亞歷山大大帝,這位偉大的帝王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城市。直到阿拉伯人最終在公元640年占領了它為止,差不多有近千年的時間,亞歷山大城一直都維持著它向外輸出希臘文化的地位,成為希臘文明在東方的中心。亞歷山大城是地中海富于藝術性的重要城市,如果說羅馬是舊世界的倫敦,那么亞歷山大城就可以被看成是當時的巴黎。作為亞歷山大大帝遠征的結果,東西方文化結合了起來,形成了所謂的希臘文化時代。東西方文化中最好的、同時也有最壞的東西在這個時代都得以保持。
當時,最好的學校、最好的餐館、最好的博物館和圖書館,以及最好的服裝店、最熱鬧的夜總會都出現(xiàn)在了亞歷山大城。每一個追求時尚的年輕人都渴望在這座尼羅河邊的城市中接受教育,即使只是很小一部分??梢韵胍?,在這樣的情況下,亞歷山大城在藝術發(fā)展上的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基督教取得了優(yōu)勢之后,亞歷山大城的這種繁榮景象逐漸地結束了?;浇梯p視一切舊的學說與認知,認為古代書籍沒有用處。希臘羅馬帝國女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新柏拉圖主義哲學家希帕蒂亞強烈反對基督教的這種觀點,后來被私刑處死。無論如何,當阿拉伯人于公元640年占領亞歷山大城之時,它仍然是一座重要的世界大都會。此時的阿拉伯軍隊將軍會像通常那樣,寫一篇報告呈給他們的哈里發(fā),告訴他的主人,他已經(jīng)占領了一座擁有4000座宮殿、4000個公共浴場、12000個園丁、40000個能支付貢物的猶太商人、400個劇場和舞廳的城市??墒牵?498年人們發(fā)現(xiàn)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之后,亞歷山大城幾乎縮小到了一個近似于村莊的規(guī)模,直到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這座城市一直再沒有起色。

科普特人的修道院
科普特人建在埃及阿斯旺地區(qū)的圣西門修道院。從這座修道院中依稀可以看出古埃及神廟的影子。

男子肖像
畫于熱蠟上,約公元100年,發(fā)現(xiàn)于埃及哈瓦拉的木乃伊外棺,33×17.2厘米,大英博物館藏
亞歷山大進入埃及之后,他帶來的歐洲的現(xiàn)實主義和非洲的抒情主義以驚人的快捷融為一體。這種結合在埃及法尤姆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木乃伊外棺的蠟像畫上得到表現(xiàn)。這些肖像畫的生動性和寫實性令人驚訝,直到今天它們看起來依然那樣有生氣、那樣具有現(xiàn)代感。

亞伯拉罕像
這是科普特人藝術中亞伯拉罕的形象??破仗厝藢κト诵は竦某绨萦绊懥苏麄€拜占庭帝國,使拜占庭圣像藝術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當然,亞歷山大城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埃及人的城市,在這里生活的三十萬居民來自于地中海的各處,在亞歷山大城街上,人們普遍使用的語言是希臘語,而不是埃及語。
因為亞歷山大城處于外國人的統(tǒng)治之下,許多埃及人和從前一樣,選擇了離開這座城市,也不再有法老留下來指導他們的建設活動。但是古老民族的創(chuàng)造性的天賦卻不曾消失,他們的這種特性在內(nèi)地人的身上得以充分地保持,這些內(nèi)地人被稱為科普特人。
這個名詞的由來是阿拉伯語“Kibt”的歐洲譯音,而“Kibt”這個阿拉伯詞語又是從希臘名詞“Aigupt”或“Egypt”音譯而來。今天,我們一般都會把科普特人與科普特基督教相聯(lián)系,后者是基督教的早期形式。但是千百年以來,它都被人們徹底地忽略了,直到去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才發(fā)現(xiàn)埃塞俄比亞人是古老的科普特人的一個分支,科普特人和科普特基督教才再次受到了世界的關注。
不過我順便說一句,現(xiàn)在的科普特-埃塞俄比亞人藝術,只能算是在埃塞俄比亞的一種藝術實踐,它能夠幸存下來的確給人很大的驚喜,著實讓人很感興趣,不過,它與中世紀早期的科普特藝術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差別。
科普特藝術不僅對哈里發(fā)統(tǒng)治下的阿拉伯地區(qū)的藝術產(chǎn)生過重要的影響,對中世紀的歐洲地區(qū)藝術也一樣產(chǎn)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可以說,科普特藝術對阿拉伯藝術產(chǎn)生影響是不可避免的,這并非是科普特人與西歐人通商的結果,而是因為當時的埃及已成為了巨大的阿拉伯帝國下轄的一部分。在中世紀前半期,來自于歐洲的所有朝圣者都會到圣地游覽,而他們?nèi)グ屠账固沟牡顷懜劭谡莵啔v山大城。盡管這些朝圣者會穿越茫茫的沙漠,但是如果他們可以幸存下來的話,他們都會在回家時帶上一些適宜的紀念品回去。于是,在這樣的來來往往之中,許多科普特的象牙雕刻盒子、杯子,特別是紡織品,逐漸傳到了西方,然后又傳到了法國的修道院。也許圣·帕特利克也帶了一些科普特的藝術品回到愛爾蘭。據(jù)說,他曾在科普特的一家修道院里度過了好幾年的時間。這個修道院的位置在與現(xiàn)代城市嘎納隔開的孤島之上。
科普特人繼承了他們埃及祖先色彩豐富的傳統(tǒng)。所以,科普特人對歐洲文明的最重要的貢獻也許應該算是紡織品了。由于當時的西歐還處于發(fā)展的早期階段,科普特的那些帶有復雜圖案的紡織品,就像是留聲機對希臘人一樣,是相當新奇而富于吸引力的。這些科普特飾品一路旅行從地中海來到北海,對沿途的藝術也有十分明顯的影響。進行石板雕刻的石匠也受到了啟發(fā),采用了許多科普特飾品上的圖案,這些石匠正急于尋找一種東西來改變扁平石墻的單調(diào)感,而那些飾品上的圖案讓他們的思路豁然開朗。所以,你如果在挪威的中世紀小教堂里看到了一件你曾經(jīng)在開羅博物館或者是法國南部的地方小博物館里見到過的雕刻時,根本不必驚訝。
藝術史本身就是一部充滿奇異的發(fā)展史,科普特藝術只是其中一個片斷而已,沒有什么不同尋常的。我沒有太多的篇幅來詳加講述,我只是希望能激發(fā)讀者們對這個主題的興趣,使自己成為一個“風格的探索”者,并沿著追求新知的方向,穿越空間與時間的限制,探求更廣闊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