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源氏物語(上冊)
- (日)紫式部原著
- 1222字
- 2019-06-06 10:50:18
5 轟動日本的《源氏物語繪卷》復原圖
對現存的國寶級《源氏物語繪卷》進行無損復原,這一工程當時曾轟動日本,其規模和技術在日本古典美術研究史上也可謂空前絕后。所有的人都希望通過這項工程,能將國寶繪卷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作為人類的財富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欣賞到它的魅力。
緣起
無論多么精心地保存,現存的19幅國寶級《源氏物語繪卷》的真實面目還是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日漸模糊。1998年,日本德川美術館時任館長德川義宣,決定與東京國立文化遺產研究所合作,組成繪卷復原研究小組,希望運用最先進的科學手段,無損傷地將繪卷的風采真實地傳承下去。整個復原過程從1999年開始,歷時6年,于2005年10月完成。
小組中心成員

技術
國寶《源氏物語繪卷》的復原研究,從規模、手法等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使用X射線、紅外線照片、熒光X射線分析、熒光攝影法等多種技術分析方法,收集到現存19幅繪卷的大量信息。

便攜式熒光X線分析器可以發現繪卷的色差和元素成分。
熒光攝影法
美術攝影家城野誠治將“熒光攝影法”這種新技術應用到繪卷的復原研究中。這是一種將犯罪現場調查時檢測指紋時使用的技術運用到藝術品上的作法。

通過熒光攝影法,發現肉眼看不到的“云立涌紋”。

通過相同的手法,表現衣裾的層次、紋理等復雜結構。
計算機技術
現任德川美術館館長德川義崇的計算機經驗,以及在文化遺產保存方法等領域的造詣,使他成為肩負繪卷傳承這一重任的關鍵人物。
相同素材、相同技法
古典美術復原臨摹的權威、日本畫家林功先生,對顏料在紫外線照射下的變色現象等科學研究十分感興趣,并致力于運用“相同素材、相同技法”來復原美術作品。

繪卷“柏木三”中的綠色,通過熒光X線和電腦分析出其成分主要是銅、孔雀石。
發現
復原工作使繪卷中令人驚異的色彩世界得以展現在人們眼前。研究人員分析顏料的化學元素,發現了平安時代畫師們慣常使用的各種色彩。并且,通過特殊的成像技術,使人們肉眼看不見的服飾花紋顯現出來。科學數據加上日本畫家的復原臨摹,讓平安時代的繪卷跨越了九個世紀的時空,展現在人們面前。繪卷中色彩運用之豐富,顛覆了傳統觀念,其精湛的繪畫技巧讓現代的畫家為之咋舌。
通過復原工程,我們得以追尋到那現代人已經遺忘的、纖細的感性世界。從中可以看到,平安時代的人們非常喜愛身邊的大自然,并將大自然的風情融入了生活。《源氏物語繪卷》中的豐富色彩,就是平安時代感性豐富的人們留下的財產。

復原的意義
關于《繪卷》復原工程的意義,原德川美術館館長德川義宣所言簡明而透徹:“想要了解《源氏物語》的那個時代,依靠僅存的、已經剝落的畫卷是不行的。確實有必要去復原它,而且不是靠單純的主觀想象,而是運用自然科學的方法進行復原,這實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經過八九百年的時間,雖然繪卷的顏料已經剝落、變色,但依然十分美麗。所以欣賞《源氏物語繪卷》,最好從兩個角度:一是欣賞復原后的畫面所展現的王朝貴族當時的審美情趣;二是欣賞經過漫長歲月后畫面上所表現出的美感。據此,我們可以欣賞到雙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