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茶經(2012版)
- (唐)陸羽 紫圖
- 1755字
- 2020-08-05 17:43:03
16 升華了的藝術 茶藝
茶藝即飲茶藝術,是指品茗的方法及意境。茶藝始于唐代,主要包括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的技藝以及品茗環境、儀容儀態、奉茶禮節等。
●“茶藝”之詞溯源
中國茶藝在很長時期內都是有實無名。中國古代的一些茶書,如唐代的陸羽《茶經》,宋代的蔡襄《茶錄》、趙佶《大觀茶論》、明代的朱權《茶譜》、張源《茶錄》、許次紓《茶疏》等,均對茶藝有所記述。中國古代自茶道一詞確立以來,“茶之為藝”也隨之有了。有時僅指煎茶之藝、點茶之藝、泡茶之藝。“茶藝”一詞的概念雖沒有直接提出,但從“茶之藝”到“茶藝”也只有一字之差。
中唐的《封氏聞見記》載:“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在這里“茶道”是“飲茶之道”,也是“飲茶技藝”。陸羽《茶經》記述煮茶的器具和方法,對唐代的茶藝有詳細記述,他是中國茶道、茶藝的奠基人。
當今所說“茶藝”一詞是臺灣茶人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現今已被海內外茶文化界認同與接受。
● 茶藝主要內容
“茶、水、器、火、人、境”是茶藝的“六大要素”。也可以說茶藝是茶人在一定環境中進行的選茶、備器、選水、取火、煮茶、品飲的藝術活動。
茶藝的“藝”指的是藝術,具有規范的程式和高超的技藝。茶藝的進行之中所用茶為成品干茶,因此種茶、采茶、制茶不在茶藝的范疇。
茶藝是綜合的藝術,與繪畫、書法、音樂、文字、陶瓷、插花、建筑等相結合,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茶藝的精神特點分為四個方面:
態度:煮飲茶過程中,茶人態度從容,動作規范,顯示出優雅的姿態,打造出良好的品飲氛圍。
健康:茶的藥用功效利于身心健康。品飲所用成茶品質要好,所選水質也要好,利于茶人的身心。
茶藝:茶的沖泡、品飲藝術(當代)(1)
沖泡前四項要素
①營造空間

家庭式:在家中客廳或通風處擺設茶幾,用來招待客人品茶。

花園式:屋外庭院中設置桌椅,品飲時可以賞花草。

書房式:在書房中或在裝點有書畫的房間中品飲茶。

茶室式:家中專設茶室,配備一套專業茶具,品茶時配以茶道儀式。
②搭配泡飲用具
因茶而定:老茶、普洱用紫砂壺沖泡。嫩綠茶用玻璃杯直接沖泡,也可用瓷杯。品烏龍茶,重在聞香品味,紫砂壺具最為適宜。
因需而定:瓷器保溫、傳熱的性能很好,可以較好保持茶的色、香、味,適于花茶。紫砂保溫、通透性好,可保持茶香,茶湯不易變質,適于黑茶、烏龍茶。
因人而定:老年人講究茶韻味,多用紫砂壺。年輕人講究清香,并鑒賞茶葉,多采用白瓷蓋碗或玻璃杯。
性情:品茶可以修身養性。從品飲中參悟禪理、道學、儒學,使心靈潔靜,益于修身。
交流:茶藝進行過程中與茶人互動交流,二者達到和諧統一。
茶的沖泡過程中恰當選擇品茶環境、茶葉、茶具、水,通過茶藝發揮出茶葉的“色、香、味、形”的品質。
● 茶藝與茶文化、茶道、茶俗
(1)茶藝與茶文化
茶文化是茶事活動中形成的精神與物質的文化。茶藝和茶道是飲茶文化的主體,飲茶文化是茶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茶藝無論從形式與內容均小于茶文化。茶藝、茶藝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茶學的一個分支。
(2)茶藝與茶道
茶道是以品茶修道為目標的飲茶藝術,包含環境、茶藝、禮法、修行四個基本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重點在“藝”,即行茶、品茶的藝術。茶道重點在“道”,即通過茶藝修身養性、品悟道理。茶藝內容小于茶道,但其延伸大于茶道,介于茶道與茶文化之間。
(3)茶藝與茶俗
茶藝重點在于茶的品飲藝術,茶俗則重在喝茶的習慣。某些茶俗經過提煉可以成為茶藝,但大部分茶俗只是民族與地方文化的一部分,其表演形式不能算是茶藝。
茶藝:茶的沖泡、品飲藝術(當代)(2)
③泡茶擇水

山泉水:水質穩定,潔凈無異味,味道甜美,適宜泡茶。(不要使用受污染的山泉水。)

自來水:取水方便。水中含氯,不宜直接泡茶。泡茶前需經除氯、過濾。

蒸餾水:水中無雜質,泡茶可以保持茶葉原味,但成本過高。

井水:水質不佳,取水需謹慎。廢棄、被污染井水絕對不適合泡茶。

礦泉水:富含礦物質,使茶味清爽甘甜,非常適宜泡茶。

雨水和雪水:古人稱“天泉”,但今日空氣污染嚴重,均不適宜泡茶。
④茶葉品質鑒別

觀外形:形狀、色澤、長短、大小、粗細要勻齊統一。

聞茶香:茶湯香氣是否持久清高,沒有異味。

嘗味道:味道是否鮮爽濃醇,品后有無回甘余味。
茶藝:茶的沖泡、品飲藝術(當代)(3)
五大泡茶法

茶藝九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