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圖解茶經(2012版)
  • (唐)陸羽 紫圖
  • 2043字
  • 2020-08-05 17:42:59

5 茶在中國 茶文化的歷史沿革

一般認為,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最早僅僅把茶作為一種治病的藥物,他們從野生的茶樹上采下嫩枝,先是生嚼,隨后是加水煎煮成湯汁飲用。經過歷代先人的不斷實踐,于是開始種茶、制茶,茶文化由此流傳開來。

周秦兩漢

西周:據《華陽國志》載,約公元前1000年周武王伐紂時,巴蜀一帶已用茶葉作為“納貢”珍品,是茶作為貢品的最早記錄。

東周:春秋時期《晏子春秋》載,茶葉作為菜肴湯料供人食用。

秦統一六國后,四川茶樹栽培、制作技術向陜西、河南等地傳播,后逐漸沿著長江中、下游推移。

西漢:《僮約》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的記述,是茶葉進行商業貿易的最早記述。

東漢:華佗的《食論》提出“苦荼久食,益意思”,是茶葉藥用效能的首次記述。

三國兩晉

《三國志》記載了東吳君主孫皓(孫權后代)“賜茶茗以當酒”的故事,這是“以茶代酒”最早記載。

西晉張載的《登成都樓》詩中有句:“芳茶六種清涼冠”;孫楚所作歌中也提到:“茶,巴蜀出”,可知長江流域是中國茶樹的發源地。

東晉《晉書》載:謝安、桓溫經常用茶果招待賓客,可知在當時以茶果待客,已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南北朝

南朝接近茶產地,飲茶極為普遍。至北魏孝文帝實行漢化政策,從南朝歸順北朝的人日益增多。但在南北朝初期,茶是作為貢品出現的。

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們為了逃避現實,整日作詩品茶。使茶葉消費激增,茶在南方成為普遍飲品。

唐朝

唐代飲茶已是日常普及之事。因茶性寒回甘,能提神醒腦,所以很受歡迎。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事大興”,奠定了中國茶文化基礎。唐代茶業由此日益興盛,產茶地遍及大江南北,茶類名品異彩紛呈。茶葉生產、貿易迅速興旺。與此同時,日本僧人從中國帶茶籽回國,將茶葉傳播到日本,是后世茶文化遍及世界的發端。唐代茶文化的發展對后世以及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中國歷代茶文化大觀(1)

唐朝之前的茶文化

唐代茶文化

《宮樂圖》 佚名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代飲茶之風盛行,飲茶習俗有很大變化,將生嚼解渴的粗獷飲用,變成了煮煎品茗的藝術。畫中描繪了唐代宮廷仕女圍坐長案、品茗奏樂的盛況。10位仕女坐于長案四周,案中放置一座大茶海,一位仕女正執大茶勺舀茶湯于自己茶碗內。左側有位仕女正在炙茶。另外的仕女正在品茗賞樂。彈琴者、吹簫者、品茗者描繪得無不生動、細膩。體現了唐代“茶道大興”的盛況。

宋朝

飲茶在宋代興旺至極,大大小小的茶館比鄰皆是。大觀元年(1107年),宋徽宗趙佶撰寫《大觀茶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帝王之名論述茶學、倡導茶文化的皇帝。

宋代茶葉重心開始向南移,建茶崛起。建茶是廣義的武夷茶區,即今閩南、嶺南一帶。此時茶類也發生了大的變化,由唐以前的緊壓餅茶變為末茶、散茶。數量上仍以餅茶、團茶為多。同時出現用香花薰制的調和茶。

宋代品飲采用點茶法,接近于我們現代的飲用方法。貢茶的出現促進了飲茶的發展,“斗茶”(又稱“茗戰”、“點茶”、“斗碾”,是品評、判別茶葉優劣的方法)之風大興,影響十分深遠。

元朝

元代時期,民間一般只飲散茶、末茶,餅茶與團茶主要用于貢品。隨著制茶技術的不斷提高,出現了機械制茶葉。據王楨《農書》記載,元代某些地區采用水轉連磨(利用水力帶動茶磨碎茶)技術,大大提升了制茶效率。

明朝

明代時,各地的茶葉貿易已很普遍。這時的飲茶方式由煎煮逐漸變為泡飲。飲茶場所也由戶內移至戶外。“斗茶”之風較宋代更甚,茶人之間互相比較茶技高低,飲茶又一次大為風行。明代的制茶工藝大部分地區改為炒青,并開始注意成茶的外形,均把成茶揉搓成條索狀。

清朝

清代初期,清政府廢棄所有禁令,允許人民自由種植茶葉,茶已是人們日常不可或缺的飲品。這時的茶葉生產已相當發達,開始向法國、英國、美國等國家出口。但隨著清代政治、經濟的衰落,茶文化也不再有唐宋時的興盛,開始日漸走向衰微。

中國歷代茶文化大觀(2)

宋代茶文化

《斗茶圖》 北宋 劉松年 立軸 絹本 設色

斗茶,又稱“茗戰”,是宋代上至宮廷、下至民間普遍流行的一種評判茶品優劣的技藝和習俗。圖中四個茶人,兩人已捧茶在手,一人正提壺倒茶,另一位茶童模樣的正扇風烹茶。人物刻畫細致、高雅,非常生動地表現了宋代茶人“斗茶”時的情景。

元代茶文化

《陸羽烹茶圖》

元代 趙原 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該畫是以陸羽烹茶為題材的元代畫作。畫中一座草廬內陸羽正抱膝而坐,身旁童子相伴,為他點爐烹茶。畫上題“陸羽烹茶圖”。畫題詩:“山中茅屋是誰家,兀會閑吟到日斜,俗客不來山鳥散,呼童汲水煮新茶。”體現了元代時期的飲茶文化。

明代茶文化

《煮茶圖》明代 丁云鵬

畫中描繪了一主二仆戶外煮茶的場景。畫中一位官人安坐榻上,身旁置的竹爐上正煮著茶水。一位老仆正從壇中取水。明代飲茶由煎煮逐漸變為泡飲。飲茶場所也由戶內移至戶外。飲茶之風又一次大為風行。

清代茶文化

《烹茶洗硯圖》清代 錢慧安

畫中亭榭內琴桌上擺設有茶具、書、琴,侍童扇風烹茶,主人正在等待品茗。另一位侍童正在亭外水邊洗硯。清代時茶雖已是人們日常的飲品,飲茶已經相當普及,但茶文化早已不見唐宋時的盛況,出現了日見衰敗的狀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安康市| 宜兴市| 潍坊市| 台北县| 漳州市| 托克逊县| 定陶县| 新民市| 永丰县| 聂荣县| 盐池县| 左云县| 阜城县| 平谷区| 盘锦市| 五寨县| 黎城县| 台湾省| 黑龙江省| 全椒县| 土默特右旗| 长海县| 怀柔区| 西乡县| 平顶山市| 海丰县| 庆元县| 沭阳县| 赤水市| 郑州市| 汉中市| 天台县| 库车县| 屏东市| 沭阳县| 莱芜市| 鹤峰县| 库尔勒市| 凤台县|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