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二經脈

早在兩千年前的漢代,經脈的圖譜已經開始出現。《黃帝內經》中有許多關于經絡的論述。其中十二經脈即經絡系統的主體,左右對稱地分布于頭面、軀干和四肢,縱貫全身。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上的保健穴

A 中府:本穴功能宣肺理氣、平喘止咳,對增強肺臟功能有一定保健作用。

B 列缺:可防治咽喉腫痛、口眼邪、半身不遂、牙痛、咳嗽氣喘。

C 少商:本穴能清熱、利咽、開竅,是急救穴之一,對發熱、昏迷、休克、咽喉腫痛、癲狂、鼻衄有較好防治作用。

D 太淵:本穴能清肺利咽、通暢經絡,可防治肺部、咽喉疾病。

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太腸經上的保健穴

A 合谷:本穴是重要的保健穴之一,時常按摩或針刺,可長壽。其功能為醒腦開竅、疏風清熱、鎮痛通絡。可防治頭面五官疾患。熱癤、無汗、自汗、盜汗、經閉、滯產、昏迷、癲癇、痹癥。

B 曲池:本穴功能清熱利濕、祛風解表、調和營衛,對上肢不遂、高血壓、咽喉腫痛有較好療效。實驗表明,此穴具有調整血壓、固齒、防止老人視力衰退的功效。

C 迎香:本穴功能清熱散風、通鼻竅。

足陽陰胃經

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上的保健穴

A 三陰交:此穴對增強腹腔諸臟器,特別是生殖系統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能防治腸鳴腹脹、泄瀉、月經不調、帶下、陽痿遺精、遺尿、失眠、疝氣、不孕等。

B 血海:本穴調和氣血、祛風勝濕,可防治月經不調、崩漏、經閉、濕疹、膝關節痛。

手少陰心經

手少陰心經上的保健穴

A 神門:本穴能養心安神,可防治心痛、心煩、健忘、失眠、驚悸怔忡、癲狂。

B 通里:本穴安神寧心、通竅活絡,對心痛、心悸怔仲、咽喉腫痛、暴喑、舌強不語、失眠、腕臂痛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上的保健穴

A 后溪:本穴寧心安神、舒筋活絡、散風清熱,能防治急性腰扭傷、落枕、頭項強痛、耳痛、咽喉腫痛、牙痛、癲狂等癥。

B 聽宮:此穴寧神志、宣通耳竅,故對耳聾、耳鳴、中耳炎、牙痛、癲狂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足少陰腎經

足少陰腎經上的保健穴

A 太溪:能壯腰健骨、益腎,是較常用的保健穴。可防治腰痛、月經不調、陽痿、遺精、失眠、小便頻數等癥。

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保健穴

A 至陰:能清頭目、通血脈、理氣機,對頭痛目眩、鼻塞、胎位不正有防治作用。

B 胃俞:本穴和胃理氣、化濕消滯,是增強后天之本—胃氣的保健穴,對胃痛納少、腹脹腸鳴、嘔吐、脾胃虛弱療效較好。

C 腎俞:此穴有補腎益精、壯腰利濕作用,對陽痿、遺精、月經不調、耳鳴耳聾、水腫、腰痛有較好防治作用。

D 脾俞: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的保健穴,功能健脾利濕和胃降逆,能防治肢體乏力、背痛、腹脹腹瀉等癥。

E 肝俞:是肝的保健穴,能舒肝利膽、養血明目。

F 心俞:本穴寧心安神、寬胸止痛,是心的常用保健穴,對心痛、心煩、驚悸、健忘、胸悶、夢遺、盜汗、癲狂有較好防治作用。不宜深刺,可斜刺。

G 肺俞:是肺的保健穴。可宣肺、平喘、理氣,對肺功能失調引起的病癥有防治作用。

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上的保健穴

A 內關: 本穴寬胸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嘔,對心痛、失眠、胸悶、心悸等諸多心經病癥皆有較好防治作用。

B 中沖:是常用的急救穴之一。能清心開竅,退熱蘇厥,對中風昏迷,舌強不語、心胸煩悶、熱病中暑、小兒驚厥有一定的效果。

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上的保健穴

A 陽池:本穴能舒筋、通絡、解熱,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對肩臂痛、腕痛、扁桃體炎防治效果較好。

B 支溝:本穴能理氣解郁,疏通腑氣,通經絡,能較好地防治便秘、脅肋痛、耳鳴耳聾。

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上的保健穴

A 環跳:有較強的通經活絡作用,對腰胯腿痛、中風偏癱、風寒濕痹、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諸癥均有一定防治作用。

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肝經上的保健穴

A 章門:本穴既可健脾、胃,又能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可治療腹脹、胃脘痛、脅痛、嘔吐等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城县| 新化县| 治多县| 富源县| 辽宁省| 呼伦贝尔市| 虞城县| 龙州县| 文昌市| 临安市| 佳木斯市| 井冈山市| 洞口县| 莱芜市| 安义县| 六枝特区| 石阡县| 游戏| 赣榆县| 西丰县| 深水埗区| 榆中县| 文山县| 都江堰市| 岳池县| 牡丹江市| 耿马| 南木林县| 河津市| 昌宁县| 九台市| 贺兰县| 珠海市| 特克斯县| 琼结县| 怀远县| 肥城市| 扶绥县| 呼图壁县| 巨野县| 慈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