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全集 全譯圖解版
- 紫圖
- 1031字
- 2019-09-26 10:13:29
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是十二經脈之外的人體特殊通路,即不直屬臟腑,也無表里相配,主要是溝通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系,并對十二經脈的氣血起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
◎ 督脈
循行:①起于小腹內,下出于會陰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內部,上達項后風府,進入腦內。②上行巔頂,沿前額下行至鼻柱。
主要病候:脊柱強痛,角弓反張等癥。
交會腧穴:長強,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百會、水溝,神庭。
奇經八脈中的任脈和督脈,與十二經全稱為“十四經”。十四經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病候和所屬腧穴。

◎ 陰維脈
循行:①起于小腹內側。②沿大腿內側上行到腹部。③與足太陰經相合。④過胸部與任脈會于頸部。
主要病候:心痛,憂郁。
交會腧穴:筑賓、府舍、大橫、腹哀、期門、天突、廉泉。

◎ 帶脈
循行:①起于季脅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帶脈、五樞、維道穴。②橫行繞身一周。
主要病候:腹滿,腰部覺冷如坐水中。
交會腧穴:帶脈、五樞、維道。

◎ 任脈
循行:①起于小腹內,下出會陰部。②向上行于陰毛部。③沿著腹內,向上經過關元等穴。④到達咽喉部。⑤再上行環繞口唇。⑥經過面部。⑦進入目眶下(承泣穴屬足陽明胃經)。
主要病候:疝氣,帶下,腹中結塊等癥。
交會腧穴:會陰、曲骨、中極、關元、陰交、下脘、中脘、上脘、天突、廉泉、承漿。

◎ 沖脈
循行: ①起于小腹內,下出于會陰部。②向上行于脊柱內。③其外行者經氣沖與足少陰經交會,沿著腹部兩側。④上達咽喉,環繞口唇。
主要病候:腹部氣逆等癥。
交會腧穴:會陰,陰交;氣沖;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都、通谷、幽門。

◎ 陽維脈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側。②向上經過外踝。③沿足少陽經上行髖關節部。④經脅肋后側。⑤從腋后上肩,至前額,⑥再到項后,合于督脈。
主要病候:惡寒發熱,腰疼等癥。
交會腧穴:金門、陽交、俞、天、肩井、頭維、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風府、啞門。

◎ 陰蹺脈
循行:①起于足舟骨的后方。②上行內踝的上面。③直上沿大腿內側。④經過陰部。⑤向上沿胸部內側。⑥進入鎖骨上窩。⑦上經人迎的前面。⑧過顴部。到目內眥與足太陽經和陽蹺脈相會合。
主要病候:多眠、癃閉、足內翻等癥。
交會腧穴:照海、交信;睛明。

◎ 陽蹺脈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側。②經外踝上行腓骨后緣,沒股部外側和脅后上肩。③過頸部上挾口角,進入目內眥與陰蹺脈會合。④再沿足太陽經上額與足少陽經合于風池。
主要病候:目痛從內眥始,不眠、足外翻等癥。
交會腧穴:申脈、仆參、跗陽、居、俞、肩、巨骨、天、地倉、巨、承泣、睛明、風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