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莊子(2015版)
- (戰國)莊周 《圖解經典》編輯部
- 833字
- 2019-09-26 13:05:50
6 真人、隱士、士大夫《莊子》哲學的三種境界
莊子哲學是一種自然人生哲學,此一哲學體系有三大人格境界:一是與道同在的理想人格境界,又稱真人境界;二是隱士境界;三是士大夫境界。
真人境界
莊子哲學的最高范疇是“道”。與道同在者只是那些“圣人”“神人”“真人”“至人”。他們超越了世俗,超越了是非,超越了時空,超越了生死,超越了物我界限,與天地精神融為一體,“無名”“無功”“無己”“無待”,成為真正的“自由人”。
隱士境界
莊子式的隱士人格境界的特征是順天而不順人。莊子一方面向往逍遙自由、天人合一之境界,力求在紛亂的世俗世界保持一份心靈的平靜,樹立起超凡脫俗的獨立人格;另一方面為了實現自己的哲學主張,為了維護心靈深處的理想境界,決不與世俗妥協,不與專制君主合作,不與缺乏操守的士人為伍。他以一種清醒的理性主義態度處世,是一位是非分明、立場堅定的隱士,是一位風骨凜然、人格高潔的隱士,是一位開拓出獨特的精神境界的隱士,是一位建構出高明而精美的哲學體系的隱士。
士大夫境界
從根本上講,莊子不主張與統治者合作,反對士人入仕。但莊子亦深知他無法阻止士人進入仕途。因此,莊子替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士大夫境界。這一人格境界的內涵可用“順人而不失己”或“內直而外曲”來概括。莊子希望士大夫在順應專制君主的外表下,一面引導國君,使之不干或少干傷天害理之事;一面保持曠達自由的心態,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但在實踐上很難操作,常使士人處于二重人格、人格分裂的尷尬境地。
前述三重人格境界,是一個整體,皆隸屬于莊子人生哲學的大系統之中。貫穿其間的主旨是:天人合一,超曠逍遙。同時,此三重人格境界又各自獨立,不可混淆。簡單地說,真人境界是理想境界,隱士境界和士大夫境界是現實境界。隱士境界是莊子本人及游方外者的人格境界,士大夫境界是莊子為游方內者所設計的人格境界。
《莊子》哲學的三種人格境界
莊子哲學是一種自然人生哲學,此一哲學體系有三大人格境界:一是理想人格境界,又稱真人境界;二是隱士境界;三是士大夫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