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古代戰爭器具一覽

《孫子兵法》與中國古代城垣攻防戰

中國的城垣攻防戰開始得很早。在成書于春秋末年的《孫子兵法》中,就明確地提出了“攻城之法為不得已”的觀點(從下圖中即可看出,古代城垣防御確實堅固,正面進攻定會付出慘重代價)。《孫子兵法》之所以被稱為“兵學圣典”,正是因為它來源于客觀的戰爭實踐。

中國古代的攻城兵器

在中國古代,伴隨著完備的城垣防御設施的建立,也逐漸發展出了一套強大的城垣攻堅器械。這里只著重介紹其中的兩種,其余詳情見第3章中的相關內容。

壕橋

壕橋的作用主要是使部隊和進攻器材能夠順利地抵達城下。壕橋的寬度應與攻堅器械通過的道路相適應;而壕橋長度則由壕溝的寬度決定。也可將幾具壕橋并列,增加其寬度。戰國時已將8具壕橋并列,總寬達12丈(約合40米左右),可使大部隊浩浩蕩蕩通過壕溝。壕橋的結構有兩輪的,也有四輪的,這與壕寬有關。宋代還有一種折疊壕橋,可在壕溝較寬時使用。

井闌

井闌,據史籍記載,為墨子所創。其是一種高達10米以上的攻城武器,用來攻擊城墻上的守軍,并保護正在爬越城墻的己方士兵。井闌可以說是一種移動箭樓,一般搭至三層半高,底下安上輪子,居高臨下移動掃射。優點是攻擊范圍廣,對動態目標打擊能力強;弱點是移動速度慢,近身作戰能力比較差。

中國古代戰車的演變

車戰是中國古代奴隸社會時期戰爭的主要形式。秦漢時期,由于騎兵部隊的大規模組建和運用,車戰才逐漸被淘汰。

商周時期的戰車

商周時期的戰車已經十分完備。側面有車輪,車廂可以容納三人,從車廂向前伸出一根直木(車轅),直木前橫置車衡。車衡兩端縛有人字形的曲木(車軛),固定于戰馬的項頸之上,這樣可使戰馬不會左右晃動。為了增加威力,四馬戰車在西周時代便已出現,但左右的戰馬并非固定在車衡上。

秦漢時期的戰車

當騎兵部隊成為軍中主力,戰車更多的只是作為后方的指揮車輛來使用。在秦漢時期,四馬駕馭的戰車已經十分稀少,而一匹馬駕馭的馬車卻開始增多。車轅變成兩根,戰馬被夾在中間固定起來。一匹馬非常容易駕馭,但卻沒有了機動力。之前作為戰車主攻手的車右也消失了,只剩下御者和指揮官兩人。車廂中設置了坐席,中間還撐著一柄很大的傘蓋。

中國古代的遠射兵器

古代的遠射兵器相當于現在的炮兵,可遠距離殺傷敵人。古代的遠射兵器主要有三種,即弓、弩、拋石機。下面就重點介紹一下弩和拋石機。

弩是一種由弓發展而來的遠射兵器,具有射程更遠、更準、穿透力更強等優點,這一切都來源于它具有比弓更為復雜的結構。本圖就以戰國時期的弩為例,對其構造和使用方式作一解析。

弩機原理圖

1.懸刀 2.望山 3.牛 4.弓弦 5.牙 6.箭

弩陣

這張示意圖表現的是中國戰國時期軍隊成建制的大規模使用弩作戰的情景。從左往右的順序為:①張弩,一些士兵專職為弩裝箭;②進弩,一些士兵專門負責將裝好箭的弩送給站在最前的士兵;③發弩,一些士兵站在整個隊伍的最前方,專管放箭。從整體來看,這種分工負責的戰術組織和歐洲從近代才開始的排槍的使用規則是如出一轍的。

床弩

又名車弩,是一種裝置在床架上的大型弩。床弩出現于北宋,弩弓極為強勁有力,利用輪軸、絞索絞動張弓,弩身安裝在木架上以增加穩定性。床弩使用的箭如幅,簇如巨斧,射程可達500~1000步。《武經總要》載,北宋軍隊床弩主要有6種:三弓床弩,又名八牛弩,7人張發,發大鑿頭箭,150步;小合蟬弩,7人張發,發大鑿頭箭,射140步;抖子弩,4人張發,發小鑿頭箭,射150步;手射弩,20人張發,發踏蹶箭,射250步;三弓弩,70人張發,發一槍三劍箭,射300步;次三弓弩,30人張發,發踏蹶箭,射200步。這些大型床弩,多用于陣地攻守戰中。

拋石機

拋石機是中國古代發明的又一種重要的遠射兵器,破壞力很大,相當于現在軍隊中的遠程火炮。

中國古代的甲胄

甲,又叫介或函,秦漢以后稱之為鎧,是披在人或馬身體上的一種防護裝備。胄,戰國以前稱為胄,戰國以后稱為盔或兜鍪,是戴在頭上的一種防護裝備。

商胄

商代的青銅胄都是由整體范鑄而成。在銅胄的正面一般都鑄有獸面紋飾。獸面大部分鑄成虎頭狀,外觀雄武,所以古代稱頂盔披甲的將士為“虎賁”之士。胄的頂部有一向上豎起的銅管,用以安插纓飾。

周胄

西周時的金屬胄也是銅制,整塊范鑄。其形狀為左右兩側向下延伸形成護耳,有的在胄沿寬帶上凸出一排圓泡釘。一般來說,周代的銅胄造型樸實,不像商代胄那樣裝飾華麗。

戰國胄

戰國時期,因為鐵的廣泛使用,所以鐵胄也就應運而生了。由于鐵胄的外形很像當時的飯鍋——鍪,所以人們也將鐵胄稱之為“兜鍪”。圖中的這件“兜鍪”是由89片鐵甲片編制而成的。

戰國武士像

甲胄

戰爭有一個亙古不變的原則,就是消滅敵人,保存自己。因此像甲胄這類的防護性裝備在中國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演化,無論是制造技術,還是防護效果,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圖中所示的是一幅戰國時代的武士像。其所穿甲胄皆用小片的皮革連綴,每片穿小孔,用細繩連綴起來。為了增強甲片的牢固性,還用雙層或多層皮革縫制,表面涂漆,既美觀又實用。

近戰冷兵器

古代中國的長柄冷兵器,是大兵團作戰時使用的主要裝備,對戰爭的勝負有著很大的影響。槍、戈、戟是三種中國古代最常用的長柄冷兵器,它們之間有許多的共同之處,不同之處僅在于戰斗部(頭部)的不同。

戈的演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邱县| 仙桃市| 陇西县| 乐昌市| 贵定县| 富源县| 西安市| 娄底市| 静安区| 调兵山市| 许昌县| 抚顺县| 凤城市| 资源县| 大洼县| 邛崃市| 东平县| 贡觉县| 永新县| 鄂伦春自治旗| 嘉鱼县| 轮台县| 天水市| 稷山县| 黑山县| 温泉县| 铁力市| 胶州市| 卢氏县| 临汾市| 伽师县| 板桥市| 高雄市| 波密县| 治县。| 恭城| 潜江市| 江都市| 买车| 江门市| 崇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