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樣打造大單品:案例·策略·方法
- 迪智成咨詢團隊
- 1584字
- 2019-04-23 18:25:43
二、華為Mate系列的策略
1.貼近換機時代的主力人群
Mate系列要成為華為手機的旗艦,不是生產廠家說了算的,而是需要市場和用戶的認可。縱觀手機市場,其實早在2014年,手機市場就趨于飽和,隨著消費者換機時代的來臨,消費升級趨勢及用戶消費理念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傳統價格戰及配置戰已經行不通,用戶對于智能手機的選擇也更加理性。而具備換機需求的人群進行定位,比如Mate 7的成功,一部分為有著功能機向智能機更換需求的中年人群,以及一部分有著智能機更新需求的白領階層。這一人群在手機需求上進行分析,他們需求什么?他們在換機過程中主要考慮哪些功能要點?如外觀設計及制造工藝、續航能力、安全及用戶遷移成本、品牌影響力和產品綜合質量等。如圖3-10所示。

圖3-10 貼近換機時代的主力人群
2.嫁接榮耀基因,完善B2C的推廣
華為進軍手機行業時,營銷推廣比較弱勢,因為B2B與B2C在運作上有很大區別。華為過去做服務商市場極為低調,但是面對B2C市場要變得高調。通過對榮耀系列的試水互聯網推廣,其初期模式包括營銷、推廣等模仿小米的成分比較多,使得榮耀迅速成為華為最有力的互聯網力量,同時也累積了一定的互聯網營銷的經驗;Mate系列基于榮耀的成功,運用了互聯網推廣+饑餓營銷的方式,Mate 7是唯一一款從上市到退市都沒有降價,并且供不應求的單品。如圖3-11所示。

圖3-11 嫁接榮耀基因
3.渲染“國貨當自強”的愛國情懷
在滿足使用需求的基礎上,成功地抓住了國人的心理需求。如華為Mate 7依靠國人的“支持國貨”的心理,加上不錯的手機配置、手機工藝,得以在國內大賣。同時,完成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形象升級。如Mate 8系列的廣告詞——“用28年來造好國貨,還是去海外掃貨”,如圖3-12所示。

圖3-12 Mate 8系列的廣告詞
4.結合目標消費群的精準推廣
基于目標消費者的選擇,多維度捕捉目標人群,華為Mate 7照搬之前三星杰仕人生的營銷渠道,占領機場航站樓,鎖定高端人群打概念牌,持續營造高端氛圍。同時,通過華為的文化氛圍編制一系列故事來定位產品。這也是圈層營銷力的一種,特別是每一個高端人士都推崇的尊崇感。如圖3-13所示。

圖3-13 Mate 7推廣
5.優質的產品力
實質上,不管什么時代,在各種浮華的背后,企業之間的PK,都是綜合實力的PK。而在市場上,也只有產品力、推廣力、品牌力都領先才是王者。產品是這一切的基礎,作為與消費者對接的第一關,產品是能征服消費者的基礎。無論你說得怎么樣,消費者最后體驗的還是產品。所謂的消費者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認可基礎上,特別是產品感覺和體驗上,產品體驗不夠優秀,即使說得天花亂墜,也沒有什么用,早晚也會被消費者拋棄。而華為手機具有成本和技術優勢,如獨立研發海思系統,數千的技術專利。同時,華為在芯片自研、專利互授權或者專利收費后,將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成本。如圖3-14所示。

圖3-14 華為優質的產品力
6.無與倫比的品牌力——世界級通訊企業的背書
首先,華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全球范圍內的,很多人可能沒用過華為手機,但很可能知道華為公司。其次,運營商市場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會帶動終端銷售。這點在國外尤其明顯,歐美的手機市場,定制機占了大部分份額,而華為是這些運營商的主流系統設備供應商,這會帶動終端的銷售。
7.點面結合——抓大戶扶小戶
成功抓住了目前手機主流銷售渠道(運營商、手機賣場、大型連鎖等),如國美、蘇寧、迪信通等,資源傾斜,充分保障大戶利益,使得華為在一二線城市的地位大大鞏固。同時,貼近OPPO和vivo強勢的三四級市場進行覆蓋,目前華為啟動了“千縣計劃”。華為消費者業務大中華區總裁朱平表示:華為目前地級市的體驗店已經近500個,縣級店增長到920家,覆蓋了800多個縣。
8.渠道有利可圖,形成主推
針對一部高端智能手機,渠道商一般可以賺400元,這是正常的渠道銷售方式,但華為Mate系列定價體系及渠道商返利體系,可以使渠道商多賺200~500元。如華為將Mate 7以3299元出售給渠道,讓渠道銷售3799元,那么每一部手機可以賺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