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快樂是一種態度

有的人怎么也快樂不起來,其實原因是他沒有找到快樂之路。在我們的生活中,通往快樂的路只有一條,就是不要擔心超出我們意志力之外的事,只要我們的心有了快樂的意念,我們就要大膽地去追。這正如布雷默所說:“真正的快樂是內在的,它只有在人類的心靈里才能發現。”

快樂是一種心態

美國最杰出的推銷專家克萊門特·斯通曾經說過:“你對自己的態度,可以決定你的快樂與悲哀。如果你把自己看成弱者、失敗者,你將郁郁寡歡,你的人生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為;如果你把自己看成強者、成功者,你將快樂無比。”

克萊門特·斯通在講述該如何樂觀地生活時,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次,聽說來了一個樂觀者,于是,我去拜訪他。他樂呵呵地請我坐下,笑嘻嘻地聽我提問。

“假如你一個朋友也沒有,你還會高興嗎?”我問。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我沒有的是朋友,而不是我自己。”

“假如你正在行走,突然掉進一個泥坑,出來后你成了一個臟兮兮的泥人,你還會高興么?”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掉進的是一個泥坑,而不是無底洞。”

“假如你被人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頓,你還會高興么?”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我只是被打了一頓,而沒有被他們殺害。”

“假如你在拔牙時,醫生錯拔了你的好牙而留下了患牙,你還高興么?”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他只是錯拔了一顆牙,而不是我的內臟。”

“假如你正在瞌睡著,忽然來了一個人,在你面前用極難聽的嗓門唱歌,你還高興么?”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在這里號叫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匹狼。”

“假如你的妻子背叛了你,你還會高興么?”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她背叛的只是我,而不是國家。”

“假如你馬上就要失去生命,你還會高興么?”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我終于高高興興地走完了人生之路,讓我隨著死神,高高興興地去參加另一個宴會吧。”

對于樂觀者來說,生活中根本沒有什么令人痛苦的,他們的生活永遠是快樂。這正如先知紀伯倫所說:“你歡笑所升起的井里,往往充滿了你的眼淚。悲傷在你心里刻一畫得愈深,你就能包容愈多的快樂,你快樂的時候,好好審察你的內心吧!你就會發現曾經令你悲傷的,也就是曾經令你快樂的因素,其實令你哭泣的,也就是曾經給你快樂的。”只要你用心,你就會在生活中發現和找到快樂。痛苦往往是不請自來,而快樂和幸福往往需要人們去發現,去尋找。

快樂的人都會說,我們是可以快樂的,只要我們希望自己快樂。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快樂呢?這其實并不難,只要我們認識到悲傷和快樂是密不可分的,悲傷和歡樂也常常是一起到的。不管我們現在擁有快樂比較多,還是擁有悲傷比較多,我們都要感受到快樂與悲傷往往就是一線之隔而已。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樂。我們只要過好屬于我們的每一天,用心感受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從每一件平常的小事中尋求快樂,我們的生活就一定能更加充實和快樂。快樂的過程,往往與我們的心境有關,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波動,但只要遇事學會擺正自己的心態,自己總往樂觀的一面去想去做,就會帶給我們積極而有成效的結果。

快樂是我們自己心境的選擇,當我們勇于選擇快樂時,悲傷就會自動遠離我們。但令人困惑的是,很多人都選擇了不幸、沮喪和憤怒,他們并沒有選擇快樂,在他們看來,快樂并不是在我們獲得我們需要的東西之后發生的什么事情,而通常是在我們選擇快樂之后我們會獲得的東西。無懼地面對生命帶給我們的考驗,接受大自然法則,勇于搜尋和發問,在我們靈魂中保持寧靜和信心,這些都是造成快樂的信念之一。

某家有一對雙胞胎,外表酷似,秉性卻迥然不同。若一個覺得太熱,另一個就會覺得太冷。若一個說電視聲音太大,另一個則會說根本聽不到。一個是絕對極端的樂觀主義者,而另一個則是不可救藥的悲觀主義者。

為了試驗雙胞胎兒子的反應,他們的父親在他們過生日的那天,在悲觀的兒子的房里堆滿了各種新奇的玩具及電子游戲機,而在樂觀的兒子的房里則堆滿了馬糞。

晚上,他們的父親走過悲觀的兒子的房間,發現他正坐一堆玩具中間傷心地哭泣。

“兒子呀,你為什么哭呢?”父親問道。

“我的朋友們都會妒忌我,而且我還要讀那么多的使用說明才能玩,另外,這些玩具總是不停地要換電池,而且最后全都會壞掉的!”

走過樂觀的兒子的房間,父親發現他正在馬糞堆里快活地手舞足蹈。

“咦,你高興什么呀?”父親問道。

這位樂觀的小兒子回答說:“我能不高興嗎?附近肯定會有匹小馬!”

由此可知,快樂不是來自外界的侵擾,而是自己的一種主觀感受,是一種快樂的心理感覺。

著名足球教練米盧說:“態度決定一切。”要想活得快樂,就要學會改變態度。我們永遠無法改變世界的客觀存在,但改變態度的按鈕,卻時刻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如果你痛苦了,悲觀了,趕快按一下那個叫態度的按鈕吧,就在你松手的瞬間,也許一切都會悄悄改變!

快樂是自己給的

究竟什么樣的人才是最快樂的人,是國王?首相?議員?或者是腰纏萬貫的大富翁?以上答案都不是。快樂與地位、名氣無關,它屬于那些為生活辛勤付出的人們。

據說英國的一家報社曾舉辦過一次征文活動,它的題目是“什么樣的人最快樂?”報社編輯從數萬封堆積如山的讀者來信中,評選出四個最佳答案:一是作品剛剛落成,吹著口哨欣賞自己作品的藝術家;二是用沙子堆城堡模型的孩子;三是為嬰兒洗澡的母親;四是千辛萬苦開完刀后終于挽救了病人生命的外科醫生。

第一點的意義就是,我們必須生活在工作中,工作中的人是快樂的人。

我們的人生很大一部分時光都在工作中度過,人生的快樂與安慰,來自工作中的勤奮和努力。

在工作中,我們要培養自己的樂觀精神,對工作充滿信心和熱忱。一個全天致力于自己工作的人,他會由衷地體會到工作的快樂,這樣能使工作中的難題在我們面前迎刃而解。其實,我們享受工作樂趣的方法很多。如果不能從工作中體會出一點樂趣來,就枉為自己的工作。古今中外的藝術家、音樂家或各種杰出人物沒有一個不以工作為樂趣的。

所以,工作中的我們一定要找到我們所喜歡且擅長的部分,并為之賦予我們的激情。我們只有這樣做了,才能在工作中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第二點的意義是,自己要想快樂,必須對未來充滿渴望和想象。

在打擊和不幸面前,希望使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強,使我們能夠一往無前地頑強拼搏,使我們凡事都往好處想。

每個人都必須面對這樣一個奇怪的事實: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成功卓越的少,失敗平庸的多。成功的人越是活得充實、自在、瀟灑,失敗平庸的人就越是過得空虛、艱難、猥瑣。

第三點的意義就是,要想自己快樂,心中一定要充滿無私、不計報酬的愛心。

這讓我想起了約翰·洛克菲勒,正逢他事業巔峰、財源滾滾的時候,他的個人世界卻崩潰了,標準石油公司也一直災禍不斷——與鐵路公司的訴訟、對手的打擊等。遭受過他無情打擊的對手,沒有一個不想把他吊在蘋果樹下。威脅要他性命的信件如雪片般飛入他的辦公室。

后來他終于退休了,他開始學習打高爾夫球,從事園藝,與鄰居聊天、玩牌,甚至唱歌。他開始想到別人,不再只想著如何賺錢,而是開始思考如何用錢去為人類造福。總而言之,洛克菲勒開始把他的億萬財富散播出去……于是,洛克菲勒開心了,他徹底改變了自己,使自己成為毫無憂慮的人。

洛克菲勒還給慈善業帶來了一場革命。在他之前,捐贈人往往只是資助自己喜愛的團體,或者饋贈幾幢房子,上面刻著他們的名字以顯示其品行高尚,而洛克菲勒則致力于建立一個更加科學、更加規范的慈善體系。

洛克菲勒最后留給家族的不僅僅是財富上的傳承,他對慈善事業的這種全身心的傾注,使他的一生創造了許多的奇跡,但真正的也是最震撼人心的,當屬他“死于53歲”又活到98歲,多活了45年的生命奇跡!捐贈給他帶來了快樂,也使慈善事業成為整個洛克菲勒家族的傳統,并得以繼承和延續開來。

第四點的意義是,快樂就是要有助人為樂的能力和技能。

拉布呂耶爾曾經說過:最好的滿足就是給別人以滿足。著名作家狄更斯也說過:世界上能為別人減輕負擔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幫助別人可以使我們贏得友誼,可以給我們自己帶來快樂,朋友之間更是這樣,當然,助人為樂并不是要獻出生命,而是一種自然的流露。

當別人處于困境的時候,我們要學會關心和體貼他人,能主動去幫助別人。助人為樂,這也是人際交往的一種高尚的行為。人間的生活本來就是酸辣苦咸的,但做人的情操和理念卻是我們需要時刻把握的。

總之,助人為樂是社會的一大美德,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讓自己快樂和充實。甚至有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是預防和治療憂郁癥的良方。這其實是一種雙贏,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上述這四種人,上帝讓快樂格外垂青于他們,這四種人的實質說得明白一點就是奉獻導致快樂。

付出才會快樂

有時生活有付出就有快樂,付出與快樂好像一對孿生姐妹;沒有付出,就沒有快樂,反言之,要想獲得快樂,就必須得去付出。

在美國的街頭,有一個叫作蘭迪·麥克理的人,那是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披肩的灰白長發,衣服烏一塊紫一塊,在人行道上向路人乞討,他面帶微笑,他的微笑是真誠和令人愉快的。

一天下午,來了一位小姑娘,六七歲的樣子,小姑娘走近他,伸手將一個東西放到蘭迪的手心里,一剎那,蘭迪喜笑顏開。只見他也伸手從口袋中掏出什么放進小姑娘的手心里。小姑娘也快樂地向她的父母跑去。

為什么小姑娘一下子變得那么快樂呢?很簡單,其實就是一枚硬幣。小姑娘走過來給了蘭迪一枚硬幣,而他反過來送給小姑娘兩枚硬幣。蘭迪·麥克理只是想教會她:“如果你慷慨大方,你所收獲的總會比付出的多。”

這是《讀者》曾經發表的一篇文章,這不僅僅是對小姑娘說,更是對我們世人說的,意思是,當一個人處于困境時,只要你付出你那一點點力所能及的力量,得到的回報是自己付出過程中所得到的樂趣,同時,受幫助的人也會感到快樂,這也是對世間愛心的美好回報。

有這樣一個故事,我覺得對于理解付出與回報之間的關系很有幫助。故事說有兩個準備投胎轉世的人被召集到上帝的面前,上帝說:“你們當中有一個人要做個只會索取的人,另一個人要做付出的人,你們商量后自己選擇吧。”

上帝的話音剛落,第一個人就搶著說:“我要做索取的人。”這人想,索取也就是一生什么事也不用做,坐享其成的人生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幸福。他甚至為自己的搶先一步感到無比幸運。另一個沒有其他的選擇,于是,他做了那個甘愿付出的人。

多年以后,人們看見了這樣的結果。那位選擇付出的人成了一個大富翁,他樂善好施,給予他人,成了一位有名的慈善家,備受人們尊重。而另一位則做了乞丐,他一輩子都在不停的索取。原來,上帝是這樣滿足他們的要求的。

另外一點就是在我們談到從點滴做起的時候,還要消除心中的頑石,因為心中的頑石阻礙我們去發現、去創造。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里擺著一顆大石頭,寬度大約有40公分,高度有10公分。到菜園的人,一不小心就會踢到那一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

兒子問:“爸爸,那顆討厭的石頭,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這么回答:“你說那顆石頭嗎?從你爺爺時代,就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

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當時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

有一天媳婦氣憤地說:“爸爸,菜園那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說:“算了吧!那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

媳婦心里非常不是滋味,那顆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婦帶著鋤頭和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

十幾分鐘以后,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松。

媳婦早有心理準備,可能要挖一天吧,誰都沒想到幾分鐘就把石頭出來了,看看大小,這顆石頭沒有想象的那么大,都是被那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由此我們可以想到一個能為別人付出的人,一個勇于擔當的人,也會因為自己的高尚行為而感到自豪,它也是一種快樂和幸福,你會因此而不覺得自己的付出是一種壓力,你會進步得更快。你會發現這是一種雙向的平衡,或者我們得到的比付出的會更多。

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認識到付出的精神內涵,人們需要在不斷的改變中尋求到一種最佳的理解方式,需要在不斷的探尋中理解付出的全部意義。許多人都會抱怨自己的付出與回報不平衡,我想,這可能就是人們把物質的東西看得太重了,而忽略了精神上的得到,甚至有人根本就沒想到這一點,所以他們才抱怨,才不愿意付出。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豪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兒。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種無法解釋的癱瘓癥,喪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給孩子講船長有一只天堂鳥,她被這位太太的描述迷住了,極想親自看一看這只鳥。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務生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個服務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就只顧帶著她一道去看那只美麗的小鳥。奇跡發生了,孩子因為過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長大后,又忘我地投入文學創作中,最后成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她就是茜爾瑪·拉格蘿芙。

付出是可以累積的,付出并不是要你做出多大的犧牲。如果你抱著下坡的想法爬山,便無法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悶而無望,那是因為你自己沉悶無望。改變你的世界,必先改變你自己的心態。如果你能以付出為樂,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你一定會做得更好!

快樂是一種心境

我們快樂與否,與自己的心情有關,心情好的時候,我們自然就會感到快樂,我們的心情是可以選擇的,我們何不選擇好心情讓自己快樂多一點呢。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在挫折、不幸、災難或厄運降臨的時候,我們務必要保持樂觀精神,而不能被悲觀的心態所俘虜。我們左右不了外部的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把握自己的心態。只有我們把握了自己的心態,才能擁有一個美麗而安寧的精神世界。古希臘哲學家艾皮克蒂塔有句名言:“一個人的快樂與幸福,不是來自依賴,而是來自對外界運行規律的追求。”

作為一個樂觀者,盡量把煩惱和憂愁從自己的心中排除出去,這樣就可以做到每一分鐘都過得有意義、有價值。

約翰是飯店經理,他遇到任何事總是很樂觀。當有人問他近況如何時,他都會回答:“我快樂無比。”如果哪位同事心情不好,他就會告訴對方怎么去看事物好的一面。他說:“每天早上,我一覺醒來就對自己說,你今天有兩種選擇,你可以選擇心情愉快,也可以選擇心情不好,我選擇心情愉快。每次有壞事情發生,我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受害者,也可以選擇從中學些東西,我選擇后者。人生就是選擇,你要學會選擇如何去面對各種處境。歸根結底,即自己選擇如何面對人生。”

有一天,他被三個持槍的歹徒攔住了。歹徒朝他開了槍。幸運的是發現較早,約翰被送進了急診室。經過18個小時的搶救和幾個星期的精心治療,約翰出院了,只是仍有小部分彈片留在他體內。

六個月后,他的一位朋友見到了他。朋友問他近況如何,他說:“我快樂無比。想不想看看我的傷疤?”朋友看了傷疤,然后問當時他想了些什么。約翰答道:“當我躺在地上時,我對自己說有兩個選擇:一是死,一是活。我選擇了活。醫護人員都很好,他們告訴我,我會好的。但在他們把我推進急診室后,我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到了‘他是個死人’。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動。”

“你采取了什么行動?”朋友問。

約翰說:“有個護士大聲問我對什么東西過敏。我馬上答‘有的’。這時,所有的醫生、護士都停下來等我說下去。我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后大聲吼道:‘子彈!’在一片大笑聲中,我又說道:‘請把我當活人來醫,而不是死人。'”

約翰就這樣活下來了。

樂觀的人常常自我感覺良好,對失敗擁有可貴的“馬大哈”精神。你對事情的態度,可以決定你是否快樂。拋棄悲觀消極的情緒,選擇積極樂觀的心態,才能做快樂的主人。

一個人要過得快樂,最主要的是有一種快樂的心境。一個人有了這種美好的心境,成功就不會得意忘形,失敗也不會痛苦失態。如果我們用這種平和的心境來對待生活,那么我們做每一件事,都會形成一種自覺、一種快樂,就不會覺得那么累了。

在生活中,我們會感受到刺激和反應,有的人認為昂貴的居室、頗高的收入等是刺激快樂的反應,美好的愛情也是刺激快樂的反應。其實不然,快樂是一種選擇。這種選擇便是一種刺激。“因為我快樂,所以在任何事情上都會有成功之處;因為我快樂,就能很好地愛護擁護周圍的一切;因為我快樂,就會擁有并感受著自然的溫暖;因為我快樂,就會……”

快樂是對我們生活中每天做的事情的有意義的選擇,因為某些我們不知道的原因,許多人選擇了與痛苦、沮喪、灰心做伴。快樂不是因為我們得到了什么才會出現,而是因為我們選擇了快樂,才會得到想要的東西。

親愛的朋友,為自己制定一個享受快樂的法則吧!珍惜每一天的陽光,每一個好日子,歡樂女神將會對你寵愛有加,經常光顧你的心靈小屋,敞開你的心扉迎接快樂吧,你的生活將會更加絢麗多彩。

學著做個快樂的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別盯住事情的消極面。

別總是對自己說:“我真倒霉,總被人家曲解、欺負。”把注意力放在與別人友好和善上,把愉快、向上的事串聯起來,由一件想到另一件,你就可以逐步排遣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的情緒。

2.不要制造人際隔閡。

別人在背后說自己的壞話,或者輕視、怠慢自己,想想不是滋味,故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結果你又多了一個人際屏障,多了一個生活的死對頭,那當然也使你整日誠惶誠恐,不知他在背后又要搞什么。

3.學會躲避挫折。

遇到情緒扭不過來的時候,不妨暫時回避一下,轉換轉換情緒。只要一段音樂,便會將你帶到夢想的世界。如果你能跟隨歡樂的歌曲哼起來,手腳拍打起來,無疑,你的心靈會與音樂融化在純凈之中。

4.切勿過于挑剔。

大凡樂觀的人往往是“憨厚”的人,而愁容滿面的人,總是那些不夠寬容的人。他們看不慣社會上的一切,希望人世間的一切都符合自己的理想模式,這樣才感到順心。生活的樂趣需要自己去體驗,懂得享受生活樂趣的人才是真正會生活的人。如富商所言,我們并不需要什么事情,只是需要做事過程所得到的興趣,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樂趣就在這個過程之中。

快樂是一種智慧

快樂是一個簡單而又高深的話題,有的人只看到了表面上的嘻嘻哈哈,卻沒有看到或意識到快樂的真諦,其實,快樂既普通又神秘,只有智者才能徹底地享受到它。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活得快樂一點,但這又是很難做到的,如果你想做到的話,就去嘗試下面快樂的智慧吧。

快樂的第一個智慧——分享

我們是一種高等群居動物,就自然離不開同別人打交道,現在的人們沒有一個人會孤立的存在,學會處理與各種各樣的人的親密關系,可以帶給我們很多智慧。比如,親人之間的親密關系會使我們感到快樂;朋友之間的濃濃友情會使我們感到快樂;和同事們在一起為了同一個發展目標而感到同業的快樂。

分享問題,分享成果,分享快樂,則使我們變得快樂。

快樂的第二個智慧——信心

通常來說,自信的人有一種對事物的胸有成竹的把握感,有一種志在必得的滿足感,信心讓我們直奔真理的方向,而無暇顧及其他的消極因素,恐懼和焦慮都不會沾邊。

快樂的第三個智慧——態度

態度具有很大的力量。快樂是我們的一種心態選擇,我們可以在任一時間、任一地點和任一狀況下作出快樂的選擇,就好像任何事物都可以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對待。所以,如果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能從任一件事物身上尋找到快樂。當我們做事遇到阻力時,我們應積極地找到它的一些積極因素,并想出能解決其事的方法。以后,我們的心定會充滿感激,我們也將讓快樂充滿自己的思想,因此,我們就可以控制自己的快樂。

快樂的第四個智慧——現在

過去的生活對于我們來說,已是明日黃花,過得是好是壞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抓住屬于我們的今天,過去是失落不悲傷,過去是輝煌也不沾沾自喜。對于我們來說最有意義的時光是現在,我們只要在現在活得快樂就可以了,快樂不是必須要花幾年、幾月、幾天的時間,它是今天的日子里就可以找到的,所以,我們想要獲得一個完美的人生,只要好好地珍惜現在,快樂地過好每一個“現在”就可以了。現在可以讓我們忘記過去的一切恩恩怨怨,讓我們快樂地擁抱未來。

對于我們來說,每天都是新的開始,新的生活。

從前有個富翁,他對自己窖藏的葡萄酒非常自豪。窖里保留著一壇只有他知道的,某種場合才能喝的陳酒。

州府的總督登門拜訪。富翁提醒自己:“這壇酒不能僅僅為一個總督啟封。”

地區主教來看他,他自忖道:“不,不能開啟那壇酒。他不懂這種酒的價值,酒香也飄不進他的鼻孔。”

王子來訪,和他同進晚餐,但他想:“區區一個王子喝這種酒過分奢侈了。”

甚至他親侄子結婚那天,他還對自己說:“不行,接待這種客人,不能抬出這壇酒。”

許多年后,富翁死了,像每粒橡樹的果實一樣被埋進了地里。

下葬那一天,陳酒壇和其他酒壇一起被搬了出來,左鄰右舍的農民把酒統統喝光了。誰也不知道這壇陳年老酒的久遠歷史。

所以,我們要重視今天,只有今天才是我們真正擁有的時光。

快樂的第五個智慧——運動

運動可以使大腦得到休息,讓我們緩解壓力,并能釋放出一種使我們快樂的化學物質“內啡呔”。小孩也是這樣,他們有句名言:不玩耍,聰明的孩子也變傻。

所以,我們在吃飯、工作的間隙,最好能運動一下,可以讓我們保持持久的精力。讓我們的大腦分泌多一些的“內啡呔”。

快樂的第六個智慧——目標

有目標的人就是有了希望的人,為了自己的希望會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自己要做的目標上,在追求中充滿喜悅,目標讓我們在早晨有了早起的動力,目標讓我們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起來。

快樂的第七個智慧——幽默

幽默就像潤滑劑,可以緩解我們的緊張,舒解我們的各種壓力,給我們創造快樂的感覺。俗話說:一笑泯千愁。幽默也是這樣,幽默可以使所有的不快化作一陣風飄然而去,在幽默的趣味中,能讓我們找到好的處理問題的方法,然后解決它。

快樂的第八個智慧——寬容

如果我們對別人寬容一些,我們就能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能夠理解別人,理解別人的缺陷,我們就不會有不滿和恨意,就能做到大風大浪也平衡。寬恕自己,寬恕別人,我們心里就會開朗快樂得多。

快樂的第九個智慧——付出

與生俱來的萬貫家財,并不能讓你得到快樂,要學會幫助他人,給他人以方便,我們就會從給予中得到快樂,所以,通常我們要找機會幫助別人,為別人付出,幫別人把問題解決,我們也感到快樂。

快樂的第十個智慧——知足

快樂與否與財富無關,我們在生活中要懂得知足,不要成為生活的奴隸,不為財富所累,財富只是我們的身外之物,這樣,我們就能活得快樂一些。

快樂源于自己

英國著名詩人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說:“快樂的習慣使一個人不受——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外在條件的支配。”如果你想每天得到快樂,就不能責怪你的太太治家無方,也不能拿她和你母親作不利的比較。相反,你要經常贊美她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且要公開表示你很幸運,娶了一個既有內在美又有外在美的女人,甚至當她把牛排煎得像羊皮、面包烤得像黑炭時,也不要抱怨,只說這些東西做得沒有她平常做得那么完美就行了,她就會在廚房里拼命努力,以便達到你所期望的程度。當然,不要突然開始這么做——否則她會懷疑的。你可以從今天晚上或明天晚上開始,買一束花或一盒巧克力,多說些貼心關切的話,多對她溫柔地微笑……如果每對夫妻都能這么做的話,世間還會有這么多的離婚悲劇發生嗎?

心理學家加貝爾博士說:“快樂純粹是內在的,它不是由于客體,而是由于觀念、思想和態度而產生的。不論環境如何,個人的活動能夠發展和指導這些觀念、思想和態度。”對于這個世界,沒有人會感到百分之百的滿意,也不會百分之百地感到快樂,英國作家蕭伯納說過:“如果我們覺得不幸,可能會永遠不幸。”特別是外部環境,每個人都有無限的物欲。如果我們學會感恩,對生活中的一切懷有感恩的態度,我們就要憑借腦袋和利用意志盡可能地去想和做一些快樂的事情,對于生活中令人不痛快的瑣碎小事和不和諧的氣氛就像蛛絲一樣輕輕抹掉,從而使我們迅速地快樂起來。

對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動輒苦悶煩惱,主要與一個人的性格有關,是因為養成了憂愁的習慣,這種習慣性的煩惱大多因為我們太敏感,認為它有損于我們的自尊心。比如,有一些人說話時會對別人插嘴而感到不快,一些人會因為請別人,而別人卻沒有來而耿耿于懷,甚至有一些人對于別人幾十分鐘的遲到也浮想聯翩,認為別人不可能來了,認為別人太不夠意思了而悶悶不樂。總之,生活中總有很多人為各種各樣的小事煩惱著。

治療這種苦悶病最好的藥方就是使用造成不快樂的武器——自尊心。在更多時候,我們應當正視自己的自尊心,即使是別人輕視我們,我們也不要太過在意。因為,林子大了,什么鳥兒都有,對于自己的重視莫過于自己,我們為什么還要在意別人那一點點評價?只要我們的心在,最后勝利的還不一定是誰呢。所以,這時我們仍要快樂起來,這是一種大度的快樂,是一種大智若愚的磨礪,以后要不斷地積聚力量,并在潛移默化中擊敗對方,這才是我們的追求。平時我們要養成快樂的習慣,讓自己變成一個快樂的主人,而不是一個奴隸。

哪怕以后我們處在悲慘或極其不順利的境地時,我們也要盡量保持樂觀情緒,縱然不能做到完全的快樂,也不要在不幸的生活傷口上撒一把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切都會過去,生活總會對我們有所回報。千萬不要讓消極情緒打敗了自己,或是永不翻身,甚至是郁郁而終,生活給予我們的教訓實在是太多了,我們為什么還要再經歷一遍別人做過的傻事呢?我們豈不是更傻嗎?

詹姆斯說:“我們所謂的災難很大程度上完全歸結于人們對現象采取的態度,受害者的內在態度只要從恐懼轉為奮斗,壞事就往往會變成令人鼓舞的好事。在我們期望避免災難而未成功時,我們就會對災難產生恐懼。如果我們面對災難,樂觀地忍受它,它的毒刺也往往會脫落,變成一株美麗的花。”

我們是有著人生理想的高級動物,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一日三餐而活,我們甚至是為了更遠大的目標而戰,奔向目標的你何必在意人生路上的凄風苦雨,心中裝著我們的目標就足夠了,人生哪有什么平坦的大道呀?何必再給自己背上心理的包袱呢?

當我們不快樂的時候,可以嘗試一下下面的快樂花絮,會使我們迅速快樂起來,它們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是治療我們煩惱的良藥。

1.凡事多往好處想,常回憶一些令我們愉快的事物。

2.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作妥當的安排,使自己有余地去實現。

3.可以培養一些新的高尚的興趣,讓自己得到快樂,以使自己的生活得到緩解。

4.學會把握自己一時的靈感,即潛意識,并嘗試實踐一下。

5.常常制造生活中一些有興趣的小插曲,以保持生活的新鮮感。

6.當自己不愉快的時候,找個適當的方式發泄或緩解一下,或者適度地去茶館或舞廳放松。

7.可以暫時忘掉自己的工作,隨心所欲地放松。

8.收集一些趣聞和笑話,并和別人分享一下。

9.給自己安排郊游,在旅行中會遇到一些令自己覺得新鮮的事物。

10.偶爾全家去餐館大吃一頓。

11.看一些幽默的喜劇,讓自己得到快樂。

12.學會制造一下浪漫,買禮物送給自己或家人,給家人一個驚喜。

13.郁悶的時候,和自己的親朋相聚一下。

14.給自己來一個大特赦,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15.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它是快樂的前提和根本。

16.保證自己充分的休息,別透支你的體力。累則心煩,煩則生氣。保證以后還會有好的精力。

17.經常活動運動一下,會使你得到調節,從而心情愉快。

18.真正地去關懷你的親人,朋友,工作和四周細微的事物。對周圍的人懷有愛心,并使他們快樂,從而自己也會感到快樂。

19.常常微笑,對別人友好,你將得到相同的回報。

20.學會遺忘令你不快樂的事,不去想令你不開心的人。

21.知足常樂,對生活抱以感激,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樂觀地面對一切。學會享受人生,別把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憂慮上。

22.致力于自己的工作,并從中找出快樂所在。

23.常去做一些能夠容易到達的理想,并去做到。

24.我們可以經常嘗試新的生活方式。體驗其中的快樂。

25.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給自己一個獨立的空間,并使心靈寧靜。

上面是一些有助于自身快樂的小花絮,有治療抑郁的小偏方,如果你照著做了,肯定你會瞬時得到快樂。不信那就試試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鼓县| 九龙城区| 祁连县| 靖西县| 隆子县| 汉阴县| 河北区| 汝阳县| 称多县| 景宁| 鹿泉市| 吉安市| 溆浦县| 河北省| 长治县| 临海市| 晋州市| 凤庆县| 响水县| 白水县| 平遥县| 闽侯县| 博野县| 同江市| 栾城县| 六枝特区| 松阳县| 阿鲁科尔沁旗| 科技| 北辰区| 潼关县| 泾源县| 龙胜| 宁远县| 博野县| 通山县| 壶关县| 寻乌县| 府谷县| 黄山市| 民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