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本書的結構

本書在實證調查的基礎上,依據社會文化、教師身份認同、批評話語分析和教師個人實踐知識等多種理論,探索中學外語教師身份認同的結構和影響因素,調查中學外語教師身份認同狀況、教師身份認同危機及其成因等,并從教師的個人和社會層面探討其教師認同的發展途徑。本研究共分六章,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分析和介紹研究的背景、研究意義和目的、研究方法、研究過程和篇章結構。首先闡述中學外語教師身份認同的研究背景,然后分析本研究目的和研究意義,隨后簡單介紹研究過程和本書的篇章結構等。

第二章主要就國內外外語教師身份認同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主要分析教師身份認同和外語教師身份認同的概念、特點、影響因素及作用、與專業發展間的關系、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等,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本研究的問題和理論框架。

第三章詳細地分析本研究采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首先,針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問題,確定研究對象和研究工具,闡釋定性和定量數據的分析方法、研究內容和操作過程。然后,從項目設計、實證檢驗和結構修正等方面,詳細介紹了《中學外語教師身份認同調查問卷》的編制過程,形成信效度較好的《中學外語教師身份認同調查問卷》,為后面的定量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

第四章對量化和質化數據進行科學地統計和系統地分析。首先,在運用自行編制的《中學外語教師身份認同調查問卷》和經過修改的《中學外語教師專業發展態度綜合問卷》(賈愛武,2003)對中學外語教師進行實證調查的同時,通過訪談和課堂觀察,對三位教師開展了個案研究。之后,通過SPSS19統計軟件和話語分析,對數據和資料進行了統計和分析。量化數據顯示,我國中學外語教師身份認同水平總體較高,不同性別和不同學歷的中學外語教師的身份認同不存在顯著差異,但不同年齡背景的中學外語教師的身份認同存在顯著性差異。相關分析顯示中學外語教師身份認同與專業發展態度成正相關,通過檢驗回歸系數的顯著性,發現組織支持感對工作投入等因素和教師專業發展態度起著中介效應。訪談和課堂觀察資料顯示,三位教師在自我評價時都把師德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認同度極高,從三位教師對各種壓力的描述和對未來理想教師身份的展望,我們發現了教學環境對教師身份認同的影響。

第五章根據研究問題展開討論。首先總結我國三代中學外語教師身份認同的相同點和差異,探討三代教師專業發展的相互影響。然后描述和分析中學外語教師話語中體現的身份認同危機和形成原因,闡述中學外語教師身份認同的特點和成因。隨后,結合教師身份認同發展的個人和社會特點,指出教師身份認同發展的途徑:合作發展活動和自我反思。最后,對外語教師教育和學校組織提出建議。

第六章主要對本書進行回顧,探討所取得的成果,在指出研究的創新和不足之處的同時,對未來的研究進行展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照市| 台江县| 云和县| 土默特左旗| 岳阳县| 庆城县| 景德镇市| 五家渠市| 且末县| 岫岩| 延庆县| 肥东县| 外汇| 长海县| 亳州市| 叙永县| 璧山县| 嵩明县| 丘北县| 怀宁县| 阿克苏市| 淮滨县| 陈巴尔虎旗| 高邮市| 石楼县| 鹤山市| 德保县| 东台市| 龙游县| 巨鹿县| 嘉黎县| 古交市| 汉寿县| 河北省| 垫江县| 普定县| 泾源县| 济源市| 弥勒县| 宝山区| 洪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