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響聲是項羽將鐵戟擲在地板上的聲音。
項羽大喊著“我殺人了,我殺人了”向外沖去,恰巧一個女人匆匆忙忙從外面走來,迎頭將他截住,直了腔地叫:“是你殺了我的男人?是你殺了我的男人?我要和你拼命!我要和你拼命!”
在殷通頭被砍下的那一刻,站在門口的侍衛立即溜出去告訴了殷太太,讓他們全家快躲。殷太太聽說丈夫死了,哪顧得其他,沖過來就要和仇人拼命。
項羽聽懂攔他的人就是被殺的人的親人,雙腿“撲通”跪倒,對女人說:“人是我殺的,你懲罰我吧。”
女人號啕著用手掐他脖子,但項羽的脖子又粗又硬,她的手又細又小,哪兒掐得動。看看一下不能置其于死地,低下頭就去咬。可能這一咬讓項羽疼痛難忍,一下子清醒了,猛地站起,揮手把女人推出老遠,吼道:“你想死嗎!”
項梁、桓楚從屋內追出來,見項羽愣在那里,項梁問:“籍兒,你怎么了?”
“我一下殺了那么多人,害怕。”
項梁說:“怕什么?你不是想取代秦始皇嗎,不是想成為大英雄嗎,不殺人怎么能做到?想想你的父母是怎么死的,我們一家人死了那么多,不殺人怎么報仇?”
殷太太從地上蘇醒過來,看到項梁,又撲過來廝打,嘴里罵著:“我就知道是你這惡人干的,你三番五次坑害我們,究竟為什么?”
“你這潑女人,什么也不為,就為你該死!”項梁一腳將其踢倒,罵道。
陳勝、吳廣起義本來打的是公子扶蘇、楚國名將項燕的旗號,所以一時響應的很多。及至他們起義成功,一個做了真王一個做了假王后,頤指氣使,作威作福,特別是在老熟人面前擺臭架子,這讓追隨他們的人大失所望。假王吳廣率先被自己隊伍中的將領田臧殺了。原來響應他們的山大王們紛紛倒戈,自立為王。
項梁奪了殷通的政權后,迅速派人到所屬各縣接收人馬,得到精兵八千,高調宣布起兵反秦。原來跟他在紅白喜事上干些雜七雜八活計的人,根據能力大小,分別委以校尉、軍侯、司馬之職,原吳中縣令潘舟被委以會稽副郡守。原來,潘舟攻打殷通失敗,估計對方必來報復,而自己一方根本不是另一方的對手,遂和項梁定下苦肉計,以為將來打入殷通身邊。這時項梁得手,自然重用潘舟。
在辦理潘縣令母親喪事時被委以從事的馮勤聽說凡是原來跟隨項梁跑腿的人都做了官,也來向項梁求職。項梁罵道:“你還有臉來見我,交給潘郡守處置吧。如果他能容忍你,我這里自不會為難你。”
潘郡守把殷太太、馮勤、二婢女拘到一起,當堂對質。殷太太死不承認;無奈其他三人受不住刑罰,很快交代得一干二凈。原來潘老太太死后幾天,馮勤老爹因為受到兒子虐待,也死了。他為達到和二女鬼混的目的,更為省一筆安葬費,竟把老爹尸體和潘母尸體掉包,然后隨便找個地方把潘母埋了。
潘舟問清實情,怒不可遏,當場把四人痛打一頓。正在審問時,項梁帶著項羽進來。殷太太一見,猛然撲到項梁跟前,雙手掐住他的脖子,掐得項梁差點背過氣去。
眼看項梁的臉色由白變紫,項羽伸手抓住女人的頭一扭,脖子立馬扭斷了。
項梁得到勢力,也不再隱瞞自己的身世,以此更得左右擁護。陳勝將領召平奉命攻打廣陵,久攻不下,為怕陳王治罪,南渡會稽求援。召平對項梁說:“陳王起兵,原是打的項家旗號,聽說將軍乃項燕將軍之后,馬上要把王位讓給您。眾屬下力諫,才勉強沒有那樣做,但堅決要把軍隊交給您統領。”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個偽造的官印,封項梁為張楚國的上柱國(軍事總領)。
項梁信以為真,心中竊喜,但卻謙恭地說:“陳王如此大度,項某實在佩服。但項某從未領過兵,怎好當此大任?”
“君之大才,已名揚天下,何必過謙。”
“但不知陳王有何吩咐?”
“陳王鈞意,江東已經平定,令將軍率兵西進,共同破秦。楚國境內目前只有廣陵尚未降服,將軍何不一舉將其攻下,作為覲見陳王之禮?”項梁點點頭:“這個主意好。”
秦朝江山一時大亂,危機之中,秦二世和近臣趙高接受下臣的意見,起用了被排擠到驪山為始皇修建墳墓的下級軍官章邯。秦朝現有軍隊已不堪一擊,章邯提出來釋放囚徒和大批勞役人員,稍加訓練,然后讓他們上戰場。二世雖然孝心天重,不愿讓始皇的陵墓建設半途而廢,但面對大廈將傾,只有將孝心先放一放。這章邯果然能干,帶領幾十萬罪犯,東征西討,窮追猛打,竟很快扭轉敗局。特別是那個首先發難的陳勝,被章邯逼得四處逃竄。借著這股東風,朝廷馬上給各地沒反的郡縣下指示,要他們整頓武裝,就地清剿反賊。
朝廷任命的官員,多數還是希望秦朝不倒。位于會稽南部的東陽縣,縣令徐琰接到朝廷旨意,立即召集手下干將商議壯大武裝,討伐叛軍。令使陳嬰持不同意見:“江南百姓,向來安居樂業,不愛生事。現別處雖亂,我地卻十分安寧,何必多事將百姓推入兵火?況今天下,百姓積怨日多,以致造反成風,縱然朝廷獲一時得勝,未必能保持長久,還是靜觀其變為好。”
徐琰這時正熱情高漲,如何能聽得進這種話,怒道:“你懂個屁,就在跟前的會稽已被叛賊占領,我不將百姓推入戰火,戰火就不來燒他們?我是朝廷命官,朝廷的話不聽,聽誰的,聽你的?”陳嬰被問得立時無語,過后稱病不再去當差。
東陽縣原只有八百兵丁,要想抵擋一般的叛軍隊伍,至少也要有五千人的規模。徐琰安排官吏下到亭鄉里間征集兵員,愿從者甚少。費了月余時間,只征集了不到千人。這逼使徐縣令不得不出狠招,學習朝廷征兵的辦法,強行抓取。東陽本來多山,鄉民聽到官府到村里抓壯丁,青壯年都躲到山里不出來。好在縣吏們有的是辦法,為了完成上司交給的任務,竟在村莊里放起火來。一時全縣有多處村莊被燒。別說這一招還真靈,那些躲到山里的青年人不是顧及家中的父母,就是心疼自己辛辛苦苦蓋起來的房子。見村里起火,急忙都跑出來救火。縣里派來的兵吏就伏在村頭,見山上有人下來,也不讓他們去救火,見一個抓一個,然后用繩綁上,一起帶到縣里編入隊伍。
東陽縣的武裝迅速擴沖到六七千人。經過幾個月的訓練,這支隊伍逐漸有了戰斗力。又通過操練比武,從中選出部分軍官。徐琰自任首將,另安排莫飛、瞿七兩位任副將。他每一次到軍中視察,副將都讓隊伍排列整齊,按令操練,極顯軍威。看到這樣一個陣勢,徐琰突然想到,有這樣一支隊伍在手里,想干什么不成,何必要服從別人的指揮。其他人拉起隊伍就能自立為王,我為什么不能?于是他把這種想法向幾個親信說了,沒料幾個人一起跪倒表示祝賀,說早該如此。
兩位副將自然很快知道首將要稱王的想法。但徐琰并沒有急著登基,而是要掃平江東,稱王江南。他把第一個目標瞄準了會稽。項梁正準備攜師北上,沒想到一向膽小的蠻越夷民竟敢集結起來與他為敵。兩軍在離會稽不遠的茅山擺開戰場,項梁讓桓楚、潘舟率軍迎敵,徐琰讓莫飛出戰。莫飛原是東陽縣師的都軍,使一條鐵鞭,與桓楚交手后,將鞭舞得像龍卷風一般。桓楚使棍,雖然力氣遠勝對方,卻難以近前。他欲以棍橫掃過去,莫飛豎里只一劃,將棍蕩向一邊,再一拋鞭,擊中桓楚的肩膀。桓楚肩部一疼,退出陣去。
東陽兵乘勢掩殺過來,項梁軍有些措手不及,慌作一團,排在前面的士兵很快被殺死一片。桓楚大喊:“兩邊的人快散開,一對一的打,不準后退,后退的是孬種!”
士兵哪顧得聽令,見有敵人攻來,能抵擋的就抵擋,不能抵擋的就向后退。項梁在后面看見,有些著急,對項羽說:“籍兒,快上!”
眾人唿啦讓開一條道,項羽幾步沖到陣前,挺出方天畫戟,見人就刺。東陽軍見項羽一人沖到陣中,一窩蜂圍上來,將其圍得水泄不通。項羽這時已沒了初次殺人的不安,反倒覺得人越多殺得越過癮。敵人只以為項羽仗著個頭大,硬往前沖,但敵不過己方人多,一人出一招,定能將其殺死。哪知項羽神力過人,手中的鐵戟更有幾百斤重,而且目光見事極快,凡是向他襲來的,一絲一毫都在其掌控之中。又長又重的鐵戟在他手中舞起來,就像莫飛舞鋼鞭一樣。先用戟影將自己罩住,無論是直接打向他的槍械,還是隨手擲來的武器,都不能近他身。相反他見敵人越圍越近,甩開畫戟,只一掃,把敵人掃倒一片,沾著的不是身死,就是肢斷。轉身收戟,又掃倒一片。莫飛使鞭在人多時不便,因此站在外圍。這時看此人這么厲害,想助眾人一把,將鞭從空中打來,項羽雖然用戟敵著眾人,但并不影響他眼觀著別處。只見他左手往空中一抓,用力一拽,莫飛因為沒來得及松手,竟被帶到陣中,摜倒在地。項羽隨后朝其背上猛跺一腳,當場跺得其鼻口躥血而死。
一眨眼工夫,項羽已殺倒敵人上百人。因兩軍正在混戰,其他人并沒領略項羽的厲害,因此殺倒一批,又圍上來一批。項羽奮起神力,一味砍殺,哪里人多,就殺向哪里,真的如割草切菜一般,入手就砍倒一片。
趁敵人圍攻項羽之際,項梁、桓楚等指揮眾軍士向前反擊。他們的人馬本來比東陽兵訓練有素,因項羽在前面沖散了敵軍陣營,給了他們觀察的機會,這時已不再畏懼,瞅準目標,或一對一,或二對一,狂打起來。一時血肉橫飛,槍械碰擊聲、喊叫聲響作一團。
徐琰見前面有人向后退,讓瞿七阻住。瞿七連殺數人,后退的還是越來越多。他對陣前的情況比較清楚,遂對徐琰說:“會稽那邊有一人太厲害,我軍一時難以取勝,早收兵還能保存一些實力;遲了可能全軍覆沒,請主公趕快下令收兵。”
徐琰不想初次用兵就大敗而回,尚在遲疑,瞿七忽喊:“主公快逃,晚了就沒命了。”徐琰看前面將士如潮水般敗下陣來,來不及心疼部隊遭受的損失,掉轉馬頭,倉皇逃走。好在附近山林密布,東陽兵一哄進入山里。
和東陽一戰,令項氏叔侄聲名大赫,一時威震江東,附近郡縣紛紛來降。召平鼓動項梁乘勝過江,以殺死秦軍為目的,進而奪取咸陽。項梁因有徐琰未降,沒有立即成行。
干晴在外流落數年,剛有一個溫暖的家,聽說項梁要出去打仗,心中很煩。但她清楚項梁一心反秦報仇,明里阻擋肯定不成,只有以女人的溫情去牽制他。
項梁白天在外操勞,晚上回到家里難免有些疲乏。每當這時,干晴也不讓下人服侍,而是親自為男人寬衣解發,換鞋洗腳。待項梁坐下來,又用她嬌柔的小手為項梁捶背捏腳搓身上,不一會兒就能把項梁送入夢鄉。稍息片時,一頓精美的晚餐又準備好了。這晚餐也是干晴在伺候楚王時在宮中見到吃到的,深悟楚王以年邁之身尚能消受眾多女人,肯定和日常飲食有關,因此便照著當年在宮中見到的食材采買回來,讓廚子試著一遍一遍去做,直至做到和她當年吃到的口味一樣,甚至還要好,這才端上桌讓項梁享用。當然她不會告訴項梁這是照著當年楚王吃的東西做出來的,而是說是自己和廚子一塊研制的。項梁自從做了郡守,每日吃干晴給他炮制的美味佳肴,也不知權力的因素,還是飲食的因素,就覺渾身是勁。哪怕是勞累一天,只要到家稍微瞇上一會兒,再吃上一頓干晴做的飯,特別是那一道蒸乳羊,只要吃過,不要半個時辰,就渾身發燙,晚上不做那事就睡不著覺,下身老是硬邦邦的。
這日從外面歸來,也不要干晴幫他除去衣服,自己把渾身上下換了,接著就喊:“老婆子,今天又有什么好吃的?”
干晴正在后院看項羽教項莊習武,聽到喊聲,馬上過來,問:“今天怎么回來這么早?”
“今天到吳江看造船去了,回來早些。肚子有些餓,飯做好了沒有?”
干晴聽到“造船”二字,心中“咯噔”一下,但沒有表現出來,而是啟齒一笑,深情地望了一眼項梁說:“你洗洗臉就好了。看你,說起吃來像個孩子。”
“那是,誰叫我找了個好媳婦,不吃哪有勁疼你!”
項梁晚飯吃了整整一碗蒸熊掌,夜里真如黑熊一樣勇猛,愛得干晴欲死欲仙,過后滿足地摟著他的脖子說:“我想再要個小孩,好嗎?”“當然好,生得越多越好。”
干晴假裝生氣地一把推開他說:“你才不呢,馬上出去打仗了,我跟誰生去?”
項梁把她摟過來,一手攬著屁股,一手攬著背,一邊吻著唇說:“到哪兒都帶著你,死也不分開。”
干晴手摸著男人的下身,把胸貼著對方:“呸呸呸,誰要你發誓。”
項羽教項莊習武時,蒂兒常來觀看。因為這個原因,項羽近來不再常隨項梁左右,總以教項莊習武為由,待在家中。干晴又告訴項梁,莊兒武藝確有長進,已能舞幾套劍法,項梁聽了自是高興。
蒂兒是干晴的內侄女,年方十五,膚如梨花,眼含秋池,鼻似蔥白。說話聲音既柔且脆,個子比一般女孩都高,完全占有了江南女子所有的優點。項羽現在已長到十八歲,正是一個男人最旺盛的時期,但凡見了女人心就會緊一下,何況如此一個美女。要是哪天教項莊習武,蒂兒不來,他心中就會煩躁。這時項莊出點差錯,不是挨訓就是挨揍。要是蒂兒來了,項羽馬上眉開眼笑,即使項莊明顯出錯,也會和顏悅色地給其糾正。項莊雖然人小,久而久之,也略懂其中奧妙。他把此情向母親說了,母親反說:“一定是你當著姐姐的面練得認真,姐姐不在,你就不好好練了。”
項莊反駁說:“就不是,娘你不懂。”
干晴也不說什么,每天只要求侄女過來看他們兄弟練武。項羽的故事早傳到蒂兒耳朵里,小丫頭情竇初開,對這樣一個英雄少年自然心生愛慕,再經姑媽從旁攛掇,巴不得天天廝見。
這天蒂兒端了一小筐洗好的水果來讓兄弟倆吃,項莊拿了一個啃一口,說聲“我要撒尿”,一溜煙跑了。
項羽看四下沒人,把蒂兒拉到回廊僻靜處,一把抱住,急促地說:“蒂兒,我要娶你,好嗎?”
蒂兒當時羞得臉通紅,想掙掙不開,像是早有準備似地回答:“那讓你叔向我爹求親好了。”
項羽聽蒂兒沒有反對,雙手抱住她的頭就要親。剛接近額頭,項莊突然來到跟前,大聲說:“你們倆偷親嘴,我告我娘去。”說完就跑。
“你敢,過來小壞蛋,你敢對人說一個字,我把你的頭揍肚里去。”項羽放開蒂兒,嚇唬項莊說。
項梁自然很喜歡蒂兒,聽干晴把項羽和蒂兒偷親嘴的事向他說了,當時笑了:“倒很般配,只是……”
胡陰自然不反對蒂兒和項羽交往,加之干晴暗中支持,項羽和蒂兒很快打得火熱。二人不僅在家中常躲在無人處說悄悄話,就是有時外出也要在一起。項莊的武課眼看成為擺設,項梁指使做些正事,項羽多數時候也以這理由那理由推脫。
沉溺女色,忘記大事,這是項梁最擔心項羽的事。為此他不得不出面干涉,先找到胡陰,說:“蒂兒是個好孩子,我不反對他們交往。但項羽家仇沒報,豈能現在就陷入兒女情長。若兩個孩子愛慕情真,等將來報了大仇,成了大業,再婚娶也不遲。”
項梁既是親戚,又是長官,說的道理也明,胡陰只好照辦,管住蒂兒不讓出門。項羽幾天見不到蒂兒,像瘋了一樣里外亂竄,誰跟他說話他都罵罵咧咧。項梁見狀,叫來一頓訓斥:“沒有志氣,小小年紀就把女人看這么重,我平常怎么跟你說的?你家仇報了嗎,國仇報了嗎?”
項羽已猜到是叔叔從中作梗,聽叔叔這樣訓他,沒好氣地說:“仇光是我的嗎?你天天守著嬸子,怎么不去報?”
“你這個無理的東西,我報不報你怎么知道。”
“你報不報是你的事,不叫我娶蒂兒,我什么事也不做。”
“我就不讓你娶,看你怎么樣!”
“看我怎么樣?我把這個家給燒了,永遠不回來!”項羽賭氣丟下一句話,一口氣跑到初次和蒂兒相擁的地方,一用力把回廊推倒一片。
干晴聞聲趕到后院,見項羽呆呆地站在倒塌的回廊下,頭上臉上衣服上落滿灰土,笑著說:“誰惹我家大英雄生氣了,看把屋頂蓋都氣跑了。”
項羽這時見誰也沒好氣兒:“你們干嗎不讓我見蒂兒?”干晴假裝不知:“好好的,誰不讓你們見?我去找他算賬!”
項梁沒想到項羽性格這么剛烈,后經干晴勸說,考慮到一個女孩也未必就使這孩子從此頹廢,因此不再阻擋。但他向項羽提出:“現在有件大事等著我們去做,你知道陳王已封我為上柱國,他要我攻打廣陵,我本想接了令就過江,沒想東陽從背后襲擊我們,以致此事耽擱下來。不打廣陵,陳王處無法交代;打,又怕東陽再來襲擊我們。所以兩處必須一塊打。我看你打仗還有一套,想讓你承擔一處,如能打勝,說明你已成熟,到時叔叔隆重給你操辦婚事,搞個雙喜臨門。你看如何?”
項羽初生之犢不畏虎,更有愛情的激勵,不僅爽快答應,而且主動提出來去打廣陵。項梁固知好鐵要煉,好刀要磨,也有意扭扭這孩子的犟勁,遂同意讓其帶領八千人過江。
徐琰雖然戰場失利,但當王的念頭絲毫沒有動搖。回到駐地,那些打了敗仗的將士,因為要來討餉,不久又聚攏來。清點人數,損失了一千多。眾人看第一仗就死了這么多人,都想領了錢散伙。徐琰看出眾人的心思,吩咐手下先把錢抬出來,然后問:“打了敗仗,還要賞錢,你們說這錢該不該給?”
眾人自知理虧,有人小聲說:“不該給。”
徐琰卻說:“該給。為什么?打仗就是拼命,大家把命都不要了,給錢還不應該嘛。關鍵是不能一敗就散伙,只要能把失敗的原因找出來,下次打勝,比什么都好。”
眾人沒想到縣令這么寬宏大量,齊贊:“主公英明,我們愿意繼續干!”
徐琰看一句話把大伙搞定,笑笑說:“這才是明白人的做法。”接著總結道:“我們這次失敗,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兩條,一是名不正言不順,這一條以后大家會明白。二是缺少能戰之將。諸位試想,如果當時我們有一位能戰勝敵方那個先鋒官的,還會失敗嗎?”
眾人想想極是,齊答:“不會。”
徐琰說:“所以我們下一步就要選這樣一個能人。怎么選?辦法我已替諸位想好了,海選。在全體將士中開展大比武,民間練武的人也可參加,最后誰勝出,誰做大將軍。”
底層官兵中哪一個不夢想一日富貴,出人頭地,所以縣令的辦法一出來,得到廣泛的擁護。瞿七本以為兩個副將死了一個,下一步領軍總帥必是他無疑。沒想到徐縣令想出這么一個餿主意,當時就有些不高興。
徐琰看出瞿七臉色有些異樣,當時只叫他張羅先把錢發下去,然后再主持比武;并說只要這兩件事辦好了,到時有比大將軍更好的位子等著他。
項梁欲攻東陽,自然先派探子前往摸清底細。徐琰比武選將的做法一時在全縣引起轟動,不論富家公子還是農家子弟,大多踴躍參加。探子把這一消息報告項梁,項梁馬上和潘舟、桓楚等計議,如利用這個機會,或許東陽問題可迎刃而解。
季布半途參加比武,一路過關斬將,不論刀槍劍戟,拳腳力氣;還是弓馬騎射,樣樣出人頭地。最后一場比賽,他先與十人對打,輕松取勝。徐琰又叫將士百人與之混戰,亦不能取勝。遠處一人,本是單人比武的第二名,見所有風頭盡叫季布一人占去,趁季布戰勝百人,抱拳謝臺之際,竟搭弓從側邊射來。季布聽到箭響,也不躲避,只一抬手,把箭拂向別處,彎腰拾起地下的鐵劍,“嗖”地向那人擲去。那人放過箭后,轉身欲走,豈料鐵劍正中后心,當場死亡。
這一連串動作都在瞬息之間完成,徐琰正看得兩眼發呆,季布突然兩個鷂子翻身站到跟前。徐琰眼前黑影一晃,以為有東西向他襲來,急忙側身一躲。待聽到季布說“請明公指教”,他才弄明白怎么回事。但已嚇出一身冷汗。想訓斥兩句,又怕露出膽怯,隨即裝模作樣地說:“壯士果然英雄,本人無可指教,此等人才,定當重用。”實際此時徐琰一方面為得了人才而高興,一方面卻因剛才一嚇認為季布過于莽撞,不適宜擔任主將。
過了些時日,徐琰自封為江南王。加冕儀式上,瞿七等舊部故吏紛紛獻禮稱賀。接著,徐王任命了一批官員,什么令尹、司馬、大將軍、二將軍、典令、郎中等。瞿七被任命為上將軍,原本說通過比武產生的冠軍直接任命為大將軍,這次卻以沒有帶兵經驗為由,僅任命季布為裨將,仍受瞿七管制。
加冕儀式上不準任何武將帶兵器進入,但季布卻于靴中藏了一把短刀。在這之前,眾人都已把季布當成大將軍。待到徐王的任命結果一公布,臺下一片嘩然。季布當時大怒,也不等會場安靜下來,猛竄過去,飛身上了典禮臺,一把揪住正襟危坐的徐王,罵道:“你這言而無信的小人,我宰了你!”不等徐王說話,刀子已插進他的心窩。
瞿七看季布殺了徐王,大喊一聲:“快拿刺客!”也飛身上了臺子,其他武將跟著上來。季布遭到眾人圍攻,手中沒有長兵器,于是操起徐王跪坐的椅榻,先擋住眾人。接著砸斷了身旁的旗桿,拿起來一折兩截,橫掃一氣。沒要多時,即將瞿七制住,反剪他的雙手說:“快讓他們住手,不然我要了你的狗命。”
瞿七命在一招之間,練武之人,多懂“光棍不吃眼前虧”,迅即喝道:“都住手!”
正在和季布混打的人立馬停住。季布扯下腰間的扎帶將瞿七捆了,然后大聲說出:“今天的事,非我不仁,是狗官先不義。說好比武選將,誰最后勝出誰任大將軍。他隨便就改,說話當放屁,爺爺豈能饒他。你們跟著這樣的人干,不會有出息,倒不如我替諸位趁早除了此害。”
在場的人都知徐琰違背諾言在先,加之臺下將士多數是被官府硬拉來當兵的,本身就有仇官心理,有人把騎在頭上作威作福的老爺殺了,反覺痛快。徐琰那些下屬中,除了極個別心腹外,平常哪個沒受過他的窩囊氣,今見有人把這個可恨的家伙殺了,大感稱心!另一方面,官場中多是見風使舵、趨炎附勢之人,看到主公已死,再死抱著大腿不放,還有什么好處?既如此,不如及時擁戴新主,或能保住既得利益。所以當場就有人跪下,高呼:“季公英明,請接受臣等擁護,榮任江南王之位。”隨著這聲呼喊,臺下當即跪倒一大片。
季布本是草莽出身,就在眼前,連個替人效死疆場的軍頭尚不得當,此時卻有人擁立為王,心內著實不安,推辭道:“我殺徐王,并不是我要當王,而是咽不下這口惡氣。我是習武之人,不會做官,諸位還是另選他人吧。”
眾人看季布無論如何不愿接受王的位置,反復商議,最后抬出令使陳嬰出任江南王。季布問明陳嬰是忠厚長者,因勸徐琰不要替朝廷賣命,被徐琰冷落,遂同意眾人提議。季布自任大將軍,掌握軍權。
項梁得知季布殺了徐琰,封陳嬰為王,感覺東陽已在掌控之中,不必再對其用兵。
世上大概沒有比當國王更美的差事了。陳嬰興沖沖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老母。陳母已七十余歲,此時正扶杖坐在榻凳上打盹,待聽清兒子說的什么,舉杖朝其頭上敲了一棍,斥道:“我聞凡南面稱王者,非是祖上有大貴之人,就是滿門英烈,多人福分集于一身。我自嫁到你家,六十多年,從沒聽說你祖上有大貴者。嫡傳姻親中,也沒有一人捐軀于天下。今你暴得大位,自認為我家能當得起這份顯貴嗎?現在天下大亂,王者遍地。與其身擔重名,不如有所歸屬。這樣以后成功了,能夠封侯拜將,不成功,也便于逃匿,不致被人到處追殺。”
“母親說得固是,但凡事都有個例外。江西陳勝,不過傭耕棚居之人,尚能稱王,我好孬也是個縣吏,是有官位的人,怎么就不能稱王?”
“那不過是個亡命之徒,無家無業,終無好報。你要讓我死后清靜,趁早把王位扔得遠遠的。”
項羽攻打廣陵,因對方堅守不出,一時無從下手。他因急于拿下該城,遂令軍士在護城河上堆土。但廣陵城墻高溝深,縱是填平一處,城內的軍士便集中到這地方防守,以致項羽軍別說登上城墻,就是靠近也要遭到矢石痛擊。項羽為此急得團團轉,碰到敗陣的軍士不打即罵。
項梁得知項羽因攻城受阻,隨意打罵軍士,搞得軍中怨氣很大,擔心這樣下去會誤了大事,決定馬上過去援助。臨行之前,他邀請陳嬰一塊過江,共創大業。
陳嬰這會兒正被母親逼得左右不是,見到項梁的來信,認為機會難得,遂找季布商量,打算投靠項梁,讓出江南王之位。
季布勸阻說:“陳王德高望重,軍民擁戴,干嗎要把王位讓給別人?我不同意。”
陳嬰說:“項梁乃名將項燕之后,項家聲名威震天下。謀劃大事,非此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