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回 行杯葛馬利克失機 鉆空子艾奇遜得逞
就在對日戰爭臨近結束的時候,蘇聯紅軍開進了朝鮮。當時美國的軍隊還遠在天邊,美國國務院非常著急,馬上與莫斯科進行談判,商定以橫貫朝鮮半島的北緯38度為界,在38度以北的日軍和裝備由蘇聯接收,在38度以南的日軍和裝備則由美軍接收。這條臨時劃定的界線后來就成了北朝鮮與南朝鮮兩個不同性質政權的分界線,也可說是國界線。
1950年6月25日,南北朝鮮突然爆發了戰爭。在華盛頓第一個獲悉消息的是國務院一名值班官員,他馬上打電話找國務卿艾奇遜。那天是星期六,艾奇遜到華盛頓以北20英里的馬里蘭別墅去度周末。這是一所建于19世紀的農村別墅,幾乎與世隔絕,十分幽靜。晚上10點,他和妻子正在看書,忽然,直通白宮的白色專線電話響了,來電話的是助理國務卿希克遜。他說,他接到駐漢城大使繆西奧來電,報告南朝鮮的邊界遭到全面入侵。艾奇遜詢問,繆西奧他們有什么建議沒有。希克遜說,他們希望聯合國安理會立即召開會議,作出決定,要求有關各方退回自己邊界,由聯合國進行調解。艾奇遜叫他們直接給駐聯合國美國代表團打電話,請各代表不要外出,在家等候,以便隨時接電話。他將請示總統,若總統說行,就馬上由美國聯合其盟國提出召開安理會緊急會議的建議。接著,艾奇遜就打電話報告杜魯門。
杜魯門在密蘇里家鄉獨立城度周末。晚上10時30分,他也正在看書。電話機響了。是艾奇遜從馬里蘭來電話。“總統先生,我接到了嚴重的消息。北朝鮮人越過了‘三八線’。”他在電話中請示,要求召開安理會緊急會議,杜魯門立即同意。
第二天,也就是星期日,杜魯門從密蘇里飛回華盛頓。他在飛機上反復思考:“歷史已提供了滿洲事件、埃塞俄比亞事件、奧地利事件。民主國家由于采取軟弱的態度終于喂大了侵略者。如果自由世界聽任大韓民國落入共產黨之手,任何小國都將不敢反抗其強大的共產黨鄰國。如果不加制止,將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一樣,會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
當晚,杜魯門在布萊爾旅館(因白宮正在修繕,總統暫住旅館)召開了晚餐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國務卿、副國務卿、助理國務卿、三軍部長、三軍參謀長。艾奇遜宣讀了駐韓大使繆西奧的報告,說明北朝鮮已全面進攻。艾還說,安理會已舉行緊急會議,以9票對0票通過決議,宣布北朝鮮破壞了和平,要求北朝鮮停止軍事行動并將其軍隊撤回原地。

1950年6月25日,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二戰以來世界兩大陣營第一次重要的交鋒由此展開。圖為戰爭進入膠著狀態后,兩軍都在各自的陣地挖戰壕。
蘇聯在安理會享有否決權,蘇聯到哪兒去了呢?這正是艾奇遜的巧計。當時,蘇聯因抗議國民黨占據安理會席位,拒絕出席安理會,因此給他鉆了一個大空子。但美國在鉆這個空子時是捏了一把冷汗的。請看美國安理會代表格魯斯的自白:
“我們不知道蘇聯是否會出席星期日緊急會議。但從一月份以來,蘇聯一直因中共席位問題未出席過安理會。很明顯,如果蘇聯出席安理會,它必將否決任何決議,像它以前所做的那樣。
“第一次會議以9票對0票通過了決議。蘇聯代表馬利克沒有出席。但他是否會繼續不出席呢?第一個決議調子太低,華盛頓要求再通過一個強烈的決議。我們決定在6月27日再召開會議。如果馬利克改變主意來出席會議,那怎么辦呢?他當然將行使否決權,那美國就將面臨兩種困難的抉擇。它可以把問題提到聯合國大會,否決蘇聯的否決,但這需要2/3多數的支持,在當時,要取得2/3是不大可能的。而且即使可行,也要拖很長時間。
“其余的辦法只有美國單獨干,而這就等于給聯合國一個打擊。杜魯門上任后的第一起國際露面就是主持1945年舊金山聯合國成立大會,他能不顧聯合國單獨干嗎?”
格魯斯接著說:“6月27日安理會打算通過美國的新提案。在開會前幾小時,蘇聯代表團舉行宴會(一個月以前預定的)歡送馬利克回國。我坐在聯合國秘書長特里夫·賴伊和馬利克之間。在席間,賴伊竟邀請馬利克去出席即將召開的會議。我真不知道賴伊是怎么想的。我聽了干著急。我給賴伊使眼色,希望他別再說下去。謝天謝地,馬利克沒有被賴伊說服。我和賴伊是老朋友,我叫他和我同去成功湖開會,我在車內把他大罵一頓。他對馬利克的邀請使我急出一身冷汗。我說:‘我的老朋友啊,萬一馬利克接受你的邀請,事情將不可收拾啊!’”
安理會的第二個決議要求五會員國給韓國援助,以抵制“武裝入侵”。艾奇遜也在回憶錄中說:“有人問,萬一馬利克出席加以否決,你們打算怎么辦?這是極為不可能的。問題決定于立即行動。因為有一件事我們是可以十拿九穩的,即在蘇維埃制度之下,人們不可能當場做出決定。他們不可能立即轉換立場。若要推翻聯合國安理會的決定,那就需要由政治局來做出決定。所以我們的判斷是:只要我們馬上動手,馬利克百分之九十不會回安理會。如果拖延時日,那就說不定了。我們押的至少是百分之七十五的寶。”
這樣,美國終于得以利用聯合國的名義,扯起了聯合國的藍白旗幟出兵朝鮮。而麥克阿瑟也就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
杜魯門給麥克阿瑟的第一個命令是:用他統治下的海空軍力量支持大韓民國,但不得超過三八線;把第七艦隊開入臺灣海峽,目的是防止中國共產黨進攻臺灣,同時又是阻止蔣介石進攻大陸。因為蔣若進犯大陸,勢將引起共產黨的報復行動,從而擴大戰區。
由于南朝鮮軍隊的崩潰和漢城的失守,美國的軍援由海空升級至海陸空。這時,盤踞臺灣的蔣介石自告奮勇,愿出兵3.3萬人,參加聯合國作戰。
杜魯門召集他的“戰時內閣”討論這個問題,大家認為不能接受蔣介石的申請。杜魯門本人對蔣介石早有看法,他在事后曾向記者作如下的答復:
問:“總統先生,據說曾對使用蔣介石的軍隊進行過考慮,你是否認真考慮過呢?”
答:“他的軍隊有什么用呢?他們一點用也沒有。我們曾送他們35億美元物資,送給所謂的自由中國,但不久,500萬蔣介石軍隊就向300萬共軍投降,共軍就用我們的物資把蔣介石及其軍隊趕出了大陸。我對你說,這家伙一點也不頂用。”“他們曾要求我派50萬美軍去救他們,我才不干。救他是毫無意義的,他是腐化到頂點了。我絕不會浪費即使一名美國人的生命去救他。我不在乎他們如何中傷我,他們說我對共產黨手太軟,說我不識大體。但我不改變主意,對蔣介石及其一幫子人,我是不改變看法的。應當把他們全部送進監獄,我希望我能活著看到這一天。”“蔣宋孔陳家族都是竊賊,他們每個人都是竊賊,包括蔣介石及其夫人。我們送了他們共35億美元,他們從中偷走了7.5億美元。他們偷了這么多錢,在巴西圣保羅投資于房地產,也有投資于紐約房地產的。他們也把錢用于所謂的中國幫,我不喜歡這幫子人。我不愿跟他們打交道。”“我沒有見過蔣介石,但見過蔣夫人。1948年我當總統時她來華盛頓要求援助。以前羅斯福總統曾在白宮招待蔣夫人,但我故意不讓她住進白宮。她很不高興,我可不管她高興還是不高興。”
1950年7月31日,麥克阿瑟突然飛往臺灣,在臺灣住了一個夜晚。麥克阿瑟自從駐進東京以來,5年中從未在日本以外過夜,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大新聞。蔣介石在同麥克阿瑟商談后故意大肆吹噓,說“已奠定中美軍事合作之基礎”。作為美國盟國的英國,大吃一驚,倫敦報紙紛紛議論“麥克阿瑟之威脅”。麥克阿瑟一貫對英國人有意見,見此更觸動了他的怒火,他反唇相譏,勸告某些國家不要“在聯合國會員的偽裝之下”妄圖干涉一位美國將領,對其使命說三道四。
杜魯門為了使麥克阿瑟充分理解美國政府對蔣介石的政策,馬上派前駐蘇聯大使哈里曼前往東京,向麥克阿瑟轉達總統的意見。哈里曼回來后向杜魯門提出了下列匯報:
我告訴他,總統要我告訴他,千萬不能讓蔣介石成為與大陸中共惹起戰爭的一個因素,因為這樣一來可能會把我們拖進第三次世界大戰。他回答說,作為一個軍人,他將服從總統給他的命令。他說他去臺灣只同蔣介石商談了軍事事務。每當蔣委員長想談政治時,他總持拒絕討論的態度。蔣委員長要他任國民黨軍隊司令,麥克阿瑟回答說,這不合適,但他愿意為蔣介石提供軍事咨詢,如果后者提出要求的話。
不管怎樣,我總覺得在對待臺灣問題和蔣介石問題上我們并沒有獲得充分一致。他接受總統之立場,并愿按此行動,但并不是在思想上解決問題。他有一種奇特的想法:不管什么人,只要他反共,美國就應支持他,盡管他說不出道理為什么蔣介石出兵會有助于推翻大陸中共。我向他指出在臺灣問題上美國與蔣介石的基本分歧。蔣介石之目的是想利用臺灣作為回歸大陸的跳板。麥克阿瑟承認蔣介石這一目標永遠不會實現,但他說不妨讓他就這樣被中共吃掉。
他似乎不考慮我們支持蔣介石將在東方成為一種美國的負擔,我向他詳細解釋為什么蔣介石會成為我們的負擔:臺灣問題可能會在聯合國的團結中引起分裂;英國、尼赫魯以及挪威等各方各有意見,這些國家雖然愿意一致堅決抵抗蘇聯之侵略,但它們不愿在其他地區引起麻煩。我向他指出我們必須維持聯合國間之友好團結,而在臺灣問題上的錯誤行動則會制造復雜局面。
麥克阿瑟認為,我們把蔣介石踢來踢去并沒有改善我們的地位,他希望總統出來干涉一下以改變國務院同蔣介石之間所存在的緊張局面。他說,他希望總統能向中共提出威脅性警告,如果中共繼續支持北朝鮮,他將取消不進攻大陸飛機場的禁令。我對他說,如果他想向總統提出這樣一個建議,他可以直接提。但我對他說,我肯定將強烈建議總統不接受這樣的建議。我再次強調我們必須保持聯合國的團結,那樣做只能進一步增添麻煩,并給俄國人一個打進楔子的機會。
杜魯門看了哈里曼的報告,認為麥克阿瑟已完全服從命令,所以向報界宣布:“麥克阿瑟將軍和我在臺灣政策上是一致的。”
在此期間,麥克阿瑟使用大量陸海空軍,在朝鮮半島腰部港口仁川登陸,包圍消滅了已進入南朝鮮的軍隊,使戰局大為改觀,李承晚又把大韓政府重新搬進了漢城。杜魯門和麥克阿瑟的矛盾也暫告休息。
正是:
勝敗兵家常事,雌雄不在一時。
何必只爭今日,是非終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