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氏春秋譯注(修訂本)
- 張雙棣
- 4050字
- 2019-12-20 16:09:16
明理
【說明】
本篇與《制樂》篇闡述了同一個道理,即妖異的興滅全在于人事的惡善,換句話說,人事善惡是決定禍福的因素。不過兩篇文章闡述的角度不同。《制樂》是從正面闡述的,旨在說明人事善即可逢兇化吉;本篇是從反面闡述的,文章以大量的篇幅描述了“至亂”之世產生的各種妖異現象,旨在說明人事惡必然妖異叢生。
五曰:
五帝三王之于樂盡之矣[1]。亂國之主未嘗知樂者,是常主也[2]。夫有天賞得為主,而未嘗得主之實,此之謂大悲。是正坐于夕室也[3],其所謂正乃不正矣。
凡生,非一氣之化也[4];長,非一物之任也[5];成,非一形之功也[6]。故眾正之所積,其福無不及也;眾邪之所積,其禍無不逮也[7]。其風雨則不適,其甘雨則不降,其霜雪則不時,寒暑則不當,陰陽失次[一][8],四時易節[二][9],人民淫爍不固[10],禽獸胎消不殖,草木庳小不滋[三][11],五谷萎敗不成。其以為樂也,若之何哉?
故至亂之化[12]:君臣相賊[13],長少相殺,父子相忍[14],弟兄相誣[15],知交相倒[16],夫妻相冒[17],日以相危,失人之紀[18],心若禽獸,長邪茍利[四][19],不知義理。
其云狀有若犬、若馬、若白鵠[20]、若眾車;有其狀若人,蒼衣赤首,不動,其名曰天衡[21];有其狀若懸旍而赤[五][22],其名曰云旍;有其狀若眾馬以斗,其名曰滑馬[23];有其狀若眾植雚以長[六][24],黃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七][25]。
其日有斗蝕[26],有倍僪,有暈珥[27],有不光,有不及景[八][28],有眾日并出,有晝盲[29],有霄見[30]。
其月有薄蝕[九][31],有暉珥[32],有偏盲,有四月并出,有二月并見,有小月承大月[33],有大月承小月,有月蝕星[34],有出而無光。
其星有熒惑,有彗星,有天棓,有天欃,有天竹,有天英,有天干,有賊星,有斗星,有賓星[35]。
其氣有上不屬天[36],下不屬地,有豐上殺下[37],有若水之波,有若山之楫[38];春則黃,夏則黑,秋則蒼,冬則赤[39]。
其妖孽有生如帶,有鬼投其陴[40],有菟生雉[41],雉亦生鴳[42],有螟集其國[43],其音匈匈[44],國有游虵西東[45],馬牛乃言,犬彘乃連[46],有狼入于國,有人自天降,市有舞鴟[47],國有行飛[一〇][48],馬有生角,雄雞五足,有豕生而彌[一一][49],雞卵多毈[一二][50],有社遷處[51],有豕生狗。
國有此物,其主不知驚惶亟革[52],上帝降禍,兇災必亟[53]。其殘亡死喪[一三],殄絕無類[54],流散循饑無日矣[55]。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故子華子曰:“夫亂世之民,長短頡百疾[56],民多疾癘,道多褓襁[57],盲禿傴尪[58],萬怪皆生。”故亂世之主,烏聞至樂[一四][59]?不聞至樂,其樂不樂[60]。
【校勘】
[一]失,舊校云:一作“易”。
[二]節,舊校云:一作“位”。
[三]庳,舊本作“痺”。
[四]茍利,舊校云:一作“茍且”。
[五]旍,舊本皆作“釜”。
[六]雚,眾本作“華”,今據孫人和說改。華,舊校云:一作“藿”。
[七]旗,舊本皆作“旍”。
[八]及,舊校云:一作“反”。
[九]月,舊本皆誤作“日”。
[一〇]飛,舊校云:一作“彘”。
[一一]豕,舊校云:一作“豸”。
[一二]毈,舊本皆誤作“假”。
[一三]其,舊校云:一作“有”。
[一四]烏,舊校云:一作“焉”。
【注釋】
[1]盡:極,達到頂點。
[2]常主:凡庸的君主。
[3]夕室:這里泛指方位不正之室。夕,偏西。
[4]一氣:單指陰氣或陽氣。古人認為萬物是天地陰陽之氣聚合而生,所以單有“一氣”不能化育萬物。
[5]任:擔負。
[6]形:形體,指物。
[7]逮:及,至。
[8]失次:失去常規。
[9]節:季節,節令。
[10]人民淫爍不固:意思是,男女淫亂不能生育。爍(shuò),銷爍,這里指胎氣消散。
[11]庳(bēi):矮,短。滋:長。
[12]化:習俗,風氣。
[13]賊:殘害。
[14]忍:殘酷,殘忍。
[15]誣:欺騙。
[16]知交:知心朋友。倒:逆,背叛。
[17]冒:犯,沖犯。
[18]人之紀:人倫,階級社會里人的等級關系、道德關系。
[19]長(cháng):長于,擅長。茍利:茍且求利。
[20]鵠(hú):天鵝。
[21]天衡:與“天衝”同。天衝,《隋書·天文志》中說:歲星之精,流為天衝,“狀如人,蒼衣赤首,不動。主滅位”。
[22]旍(jīng):同“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鳥羽作竿飾的旗。
[23]滑:不凝滯。
[24]植雚:屬菌類,菌上如蓋,下有曲柄,與旗相似,所以比作蚩尤之旗。以:連詞,而。
[25]蚩(chī)尤之旗:《隋書·天文志》中說:熒惑之精,流為蚩尤旗,“亂國之王,眾邪并積,有云若植雚竹長,黃上白下,名曰蚩尤旗。主誅逆國”。蚩尤,神話中東方九黎族首領,曾與黃帝戰于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失敗被殺。
[26]斗蝕:指日蝕。古人認為日蝕現象是兩日共斗而相食造成的,所以稱斗蝕(依高誘注)。
[27]倍僪(yù)、暈珥:太陽周圍的光氣。高誘說:“倍僪,暈珥,皆日旁之危氣也。在兩旁反出為倍,在上反出為僪;在上內向為冠,兩旁內向為珥。”
[28]景:日影。這個意義后來寫作“影”。按:不光、不及影都是由于空中有濃厚的塵霧所致。
[29]盲:冥,昏暗。下文“有偏盲”中的“盲”與此同。
[30]霄:通“宵”。夜。見(xiàn):顯現。
[31]薄蝕:指月蝕。古人認為由于日月迫近相掩,才發生了月虧食現象,所以稱薄食。薄,迫近。
[32]暉(huī)珥:月亮周圍的光氣。
[33]小月承大月:一種由于月暈而造成的奇特現象:天空并出兩月,一大一小,大月在上,小月在下,叫做“小月承大月”。如果小月在上,大月在下,叫做“大月承小月”。承,捧著。
[34]月蝕星:月光蓋住星光,星光看不見了,叫做“月蝕星”。蝕,侵蝕。
[35]熒惑、彗星、天棓(bàng)、天欃(chán)、天竹、天英、天干、賊星、斗(dòu)星、賓星:都是星名。古人把它們列為妖星,認為它們的出現,預示著人間必將發生災禍。
[36]屬(zhǔ):接連。
[37]殺:少,小。
[38]楫(jí):林木。
[39]春則黃,夏則黑,秋則蒼,冬則赤:這四句是說氣不和,發生異常。依古人五行說,春氣宜蒼,夏氣宜赤,季夏宜黃,秋氣宜白,冬氣宜黑。
[40]陴(pí):城墻上的女墻。
[41]菟(tù):通“兔”。
[42]鴳(yàn):同“鷃”。小鳥名。
[43]螟(míng):螟蛾的幼蟲,一種蛀食稻心的害蟲。國:國都。
[44]匈匈:大群螟蟲發出的嘈雜之聲。
[45]虵(shé):同“蛇”。西東:用如動詞。忽西忽東四處亂竄。
[46]彘(zhì):豬。連:合,指交配。
[47]鴟(chī):鴟鸮(xiāo),貓頭鷹一類的鳥。
[48]飛:義未詳。高亨說:“飛當讀為蜚,二字古通用。蜚,怪獸也。”(見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引)譯文姑從高說。
[49]彌(mí):這里指蹄不生甲。
[50]毈(duàn):雞卵孵化不出。
[51]社:古代祭祀土神的場所。
[52]亟(jí):疾,迅速。
[53]亟:到極點。
[54]殄(tiǎn):滅絕。無類:即“無遺類”,無一幸免。
[55]循:這里是大的意思。
[56]長短:無節度(依高誘注)。頡(xié又讀jié)(wǔ):疑與《莊子·徐無鬼》中“頡滑有實”中的“頡滑”義同。頡滑,錯亂(依畢沅說)。
[57]褓襁(bǎoqiǎng):也作“襁褓”,這里指嬰兒。褓,用以裹覆嬰兒的被。襁,背負嬰兒所用的織縷或布兜。
[58]傴(yǔ):脊柱彎曲癥,即駝背。尪(wāng):骨骼彎曲癥。脛、背、胸彎曲都叫尪。這里與“傴”相對,特指雞胸。
[59]烏:何。
[60]樂不樂:前一個“樂”讀yuè,指音樂;后一個“樂”讀lè,快樂。
【譯文】
五帝三王在音樂方面已經達到盡善盡美了。而亂國的君主卻從來不曾懂得音樂,這是由于他們是凡庸的君主的緣故。獲得上天的賞賜,得以成為君主,然而徒有君主之名,卻無君主之實,這是最可悲的。這就如同在方位不正的屋子里擺正座位一樣,其所謂正,恰恰是不正。
萬物的誕生,不是陰、陽二氣之中一種氣能夠化育的;萬物的生長,不是一種物能夠承擔的;萬物的形成,不是一種東西的功勞。所以,大量正氣積聚的地方,福沒有不降臨的;大量邪氣積聚的地方,禍沒有不發生的。邪惡積聚之處,那里的風雨不適,時雨不降,霜雪不合時令,寒暑失當,陰陽失去常規,四季次序顛倒,人民淫亂不能生育,禽獸胚胎消釋不能繁殖,草木矮小不能生長,五谷枯萎不能結實。以此為素材創作音樂,會怎么樣呢?
所以,極端混亂的社會,它的風氣是:君臣互相殘害,長少互相殺戮,父子殘忍相待,弟兄互相欺騙,摯友互相背叛,夫妻互相冒犯。人們天天相互殘害,喪失人倫,心如禽獸,長于邪惡,茍且求利,不懂理義。
它的云氣形狀有的像狗、像馬、像白天鵝,像各種各樣的車輛;有的像人,青色的衣服,紅色的頭,一動不動,它的名字叫“天衝”;有的像懸在空中的旌旗,顏色是紅的,它的名字叫“云旌”;有的像許多匹馬在爭斗,它的名字叫“滑馬”;有的像植雚而稍長,顏色上黃下白,它的名字叫“蚩尤之旗”。
它的太陽有時發生日蝕,有時有倍僪、暈珥之類的光氣,有時不發光,有時有光卻不產生陰影,有時許多個太陽一齊在空中出現,有時白天昏暗,有時太陽在夜里出現。
它的月亮有時發生月蝕,有時有暉珥之類的光氣,有時一側昏暗,有時四個月亮一起出現,有時兩個月亮一起出現,有時一起出現一大一小兩個月亮,一上一下,或者小月托著大月,或者大月捧著小月,有時月亮遮住星星,有時月出而無光。
它的妖星有熒惑,有彗星,有天棓,有天欃,有天竹,有天英,有天干,有賊星,有斗星,有賓星。
它的霧氣有的上不連天,下不連地,有的上大下小,有的像水的波浪,有的像山的林木。春天是黃色,夏天是黑色,秋天是蒼色,冬天是紅色。
它的妖孽有的生得像帶子,有鬼跳進城上的女墻,有兔子生出野雞,野雞又生出雀。有螟蟲聚集在國都,發出匈匈的聲音使人驚懼。國都內有游蛇忽西忽東四處亂竄,馬牛竟開口說話,狗豬竟互相交配,有狼闖入國都,有妖人從天而降,市場上有飛舞的鴟鸮,國都內有橫行的怪獸,有馬長出犄角,雄雞五只腳,有豬生下來蹄不生甲,雞卵多孵化不出,有祭祀土神的場所自己移了地方,有豬生狗。
國家中有了以上這些怪異之物,君主不知驚惶,不知迅速改革,那么上帝降下災禍,必定兇到極點。其國家滅亡,君主死喪,無一幸免,人民流離失散,遭受饑荒。這些都是混亂的國家發生的怪異現象,多得數也數不清,即使用盡楚、越生長的竹子也寫不完。所以,子華子說:“亂世的百姓,沒有節度,是非錯亂,百病俱生。人民多疾病,道路多棄嬰,瞎眼、禿頭、駝背、雞胸,各種各樣的怪疾都產生了。”因此,亂世的君主怎么能聽到最和諧、完美的音樂?聽不到最和諧、完美的音樂,它的音樂不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