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節 本體感覺訓練的生理心理基礎

觸覺、聽覺及視覺是人們感知外界的主要感覺系統,而本體感覺和前庭覺則是感受個體自身身體活動狀態的感覺系統。它們分工負責,共同構成人體復雜的信息獲得體系。人們的日常活動正是在本體感覺與中樞間信息交流和反饋調節的基礎上實現的,比如個體閉目能夠清楚知覺自身軀體各部位所處的位置、肢體的運動方式、方向、幅度、速度等運動和靜止的各種要素,也能夠在本體感覺信息輸入的基礎上和中樞的調控下完成非意識性的活動,如走路、吃飯和穿衣及其他活動。有人將前庭覺也歸入本體感覺范疇,這是不科學的。盡管兩者在功能上都與軀體的位覺感受和調控關系密切,但它們的感受器結構及其分布、神經傳導通路都不同。

在各類特殊兒童中,本體感覺失調現象較為普遍,給兒童運動能力及相關能力的發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所以,在感覺統合訓練中,本體感覺訓練是僅次于前庭覺訓練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一、概述

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是感受個體身體所處的空間位置、運動狀態及其變化的感覺。作為感受個體自身軀體位置變化及運動狀態的感受器,本體感受器廣泛分布于人體的骨骼肌、肌腱等組織。時至今日,人們對其感受的結構、本體感覺信息的傳導通路及其中樞功能定位的研究比較清楚,對本體感覺的各種功能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但是,有關本體感覺系統早期發育的研究還不多,可能同肌肉及關節的發育保持一致。

(一)結構

本體感受器官是位于肌肉及肌腱深處的特殊裝置,感受肌肉及肌腱受牽拉的機械信息。這些信息經由意識性本體感覺通路和非意識性本體感覺通路傳導至大腦的感覺區和小腦,感受軀體不同部位的空間位置、軀體運動狀態,并參與身體姿勢、動作及平衡的調控。

1.感受器

本體感覺的感受器稱為本體感受器(proprioceptors),它位于肌、腱、關節等運動器官上,名為肌梭和腱梭,因感受器分布的位置較深,所以本體感覺又稱深感覺。

肌梭(muscle spindle)是分布于骨骼肌內部的梭形小體,呈紡錘形,長約1~7mm,外被結締組織囊,其內含有2~12條細小的梭內肌纖維。肌梭附著在梭外肌纖維(肌肉收縮單位)上,與肌纖維平行排列。感覺神經纖維末梢細支呈環狀包繞梭內肌纖維的感受裝置部位。梭內肌纖維受γ運動纖維支配,γ運動纖維分布在梭內肌纖維兩端的收縮成分上,其活動增強時,梭內肌纖維收縮,提高肌梭內感受裝置的敏感性(見圖2-2-3)。肌梭是骨骼肌內的本體感受器,感受肌肉伸展和收縮的牽拉刺激,即骨骼肌長度的變化在調節骨骼肌的活動中起重要作用。

圖2-2-3 肌梭、腱器官及其神經纖維示意圖

(引自:http://amuseum.cdstm.cn/,略有修改)

腱梭(tendon spindle),也稱為腱器官,分布于肌腱膠原纖維之間,與骨骼肌的梭外肌纖維串聯,而且它不受運動神經支配,這兩點與肌梭在骨骼肌中的情況有所不同。腱梭也呈紡錘形,其內的腱纖維束上纏繞著感覺神經末梢,這與肌梭感受裝置的結構相似。腱梭的功能是當骨骼肌受到強力牽拉時反射性引起肌肉舒張。具體過程是:骨骼肌纖維收縮張力增加時,腱梭感受到來自骨骼肌牽張力刺激而興奮,沖動經感覺神經傳入中樞,隨后反射性地引起肌肉舒張。腱梭同肌梭一道感受個體肌肉活動狀況,并將這些信息轉變成神經沖動,確保個體活動中維持適當姿勢以及各肌肉活動間的協調。此外,關節囊也存在動覺感受器,感受關節韌帶活動。周衍椒.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58-259.

個體活動中的本體感覺信息往往會被視、聽和其他感覺信息所遮蔽,故本體感覺也稱為淡感覺。但是經過訓練,本體感覺在意識中的清晰度和精細度會得到提高,這是兒童感覺統合能力訓練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2.信息傳導通路及中樞功能定位

現已知肌梭、腱梭和關節中的感受器將運動感覺信息最終傳入大腦皮層或小腦皮層,即本體感覺傳導通路分為兩種:意識性本體感覺通路和非意識性本體感覺傳導通路。前者在觸覺傳導通路已經介紹,它與精細觸覺擁有相同的信息傳導通路,信息傳入皮層特定初級感覺區,皮層形成對空間位置、姿勢以及身體各部位的運動情況的感覺。非意識性本體感覺傳導通路由兩級神經元構成,最終將信息導入小腦。具體講:肌、腱、關節的本體感受器的信息經過第1級神經元(脊神經節)傳入脊髓的第2級神經元(位于胸核內),隨后信息沿著脊髓小腦前束和脊髓小腦后束,分別穿過上、下小腦腳進入小腦皮層,小腦對來自該通路的信息與其他信息加以整合和分析后又會向椎體外系傳出信息,反射性地調節肌緊張力和協調運動,維持身體的姿勢和平衡。該通路的信息不像傳入大腦皮層的信息形成相應的運動覺,但能夠快速調節個體的運動狀況,確保個體運動過程的流暢、協調和高效,同時也大大減輕大腦皮層的工作負荷。

(二)功能

1.感受運動狀態,促進大腦功能的發展

兒童在運動中不斷將運動覺的信息輸入大腦,形成對軀體各個運動部位及其運動屬性的感受和理解。在兒童發育歷程中,有效的運動覺信息的輸入刺激大腦相關區域的發展以及各級運動調控中樞功能的完善,促進中樞不同感覺通道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2.促進運動發展,提高行為的表現力

本體感覺系統的活動也是一個反饋調節系統,運動狀態與本體感覺之間不停地進行信息溝通與交流,使得個體外在行為協調一致,流暢高效。個體的一舉一動是否滿足完成目標的需要離不開本體感覺實時傳入中樞的信息。

(三)發育

在妊娠的中后期,胎兒開始出現活動,加之母親的運動,胎兒的本體感覺得到發展。本體感覺的發展與其他感覺一樣是一個隨著中樞功能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作為感受個體運動狀況的感覺系統,本體感覺發展與個體的運動能力發展相助相長,相互影響。出生后一個多月的嬰兒就可以在母親的懷里調整姿勢,但本體感覺系統的完善可能一直持續到學齡期的后期。期間,1~3歲的嬰幼兒期是兒童運動及其本體感覺發展的非常重要時期,3~6歲期間它的功能更加精細、高效,兒童的精細動作能夠較好地進行。

二、本體感覺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本體感覺對個體動作的完成質量至關重要,或者說它本身就是行為的另一方面。個體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以及個體自身的身心健康均離不開動作的參與。所以,本體感覺全面影響個體內外活動的各個方面。就兒童成長和發展而言,本體感覺對兒童的重要影響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本體感覺對兒童運動企劃的發展至關重要

運動企劃也稱運動計劃,是指個體在形成運動的一系列動作前,中樞神經系統在整合視、聽、皮膚覺、本體感覺、前庭覺等基礎上做出的運動設計,包括運動器官的調集、運動中肌肉參與的類型、運動的方向、速度、力量以及運動程序等。運動企劃是個體的意識性和非意識性相結合的內外整合活動,是外周的感覺器官及效應器,以及中樞大腦皮層、小腦皮層和皮層下廣泛的神經結構共同參與的結果。本體感覺同其他感覺一道在個體運動企劃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必不可少,并在推動兒童運動企劃能力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兒童早期由于運動企劃較為粗糙,行動晃蕩、動作不穩、準確性差,但是隨著腦功能的發育水平的提高和活動刺激的積累,他們的運動企劃能力隨年齡增加而提高。運動企劃的良好發展使兒童的運動動作流暢、高效、省力,姿態穩定或變化有度,行動與其他感覺器官配合更加協調,兒童對自己的行為表現更加有信心。

(二)本體感覺直接影響兒童的學習能力

本體感覺作為感受個體自身運動狀態的感覺器官,其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反映在個體的外顯行為上,如肢體動作與其他感覺器官間的協調(如手-眼/耳的協調)、不同運動器官在同一系列活動中的協調、同一運動器官序列動作的銜接和過渡、大動作與精細動作在同一活動中的配合與協調等。這些與本體感覺密切相關的外顯行為是個體日常生活活動、學習活動的基礎,如書寫、繪畫、閱讀、朗讀、體育鍛煉、舞蹈體操及個體間交流等均離不開本體感覺的參與。兒童良好的本體感覺功能發展確保兒童順利完成與其發育水平相適應的日常活動和學習活動,否則會給兒童造成一定的困難。比如寫字,本體感覺功能發育不良的兒童往往出現:寫字動作僵硬、頻繁折斷鉛筆尖、書寫筆畫不流暢或比例失調等。可能出現語言障礙,如言語發育遲緩、發音不清、口吃等。也可能造成軀體傷害,如動作過大導致自身身體受到傷害或傷及他人。嚴重者還可能出現其他伴隨性問題,如小動作多、坐立不安、脾氣暴躁、粗心大意、做事缺乏激情和自信心等。當然,正如感覺統合理論所強調的,兒童學習中的這些問題多是內外多種因素導致的,不單純是單一的本體感覺功能發展不良所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长市| 团风县| 新沂市| 娱乐| 邯郸市| 加查县| 普安县| 惠安县| 平遥县| 健康| 禹州市| 武胜县| 运城市| 古交市| 阜平县| 嘉定区| 金川县| 罗城| 白城市| 宜黄县| 商都县| 屯昌县| 潮州市| 江陵县| 雷州市| 吉首市| 泰和县| 罗源县| 江华| 卢湾区| 定结县| 越西县| 长乐市| 泾源县| 文昌市| 宿州市| 中牟县| 宁晋县| 大姚县| 上蔡县|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