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跨文化交際中,人文素質的高低和對目標語國家人文知識了解的多寡直接決定交際的成敗與得失。而文學則是反映英語國家社會人文生活各個側面的一面鏡子,可以說培養文學鑒賞能力既是培養語感的需要,又是提高文化修養的重要方面,還能陶冶情操、提高語言修養、鍛煉思維、增長知識。根據2000年年初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全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英語小說課程是高校英語本科專業的方向選修課之一,是專業學生在高年級階段的一門文學知識拓展課程,更是了解英語國家不同社會階層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類自身的心理狀態、精神風貌、價值觀和時空觀等的一個窗口。正是針對這樣的使用對象、使用目的和要求,考慮到如何使廣大英語讀者,特別是學英語的學生,最大程度受益,《英語短篇小說選讀》編者決定不采用這些名篇的原文,而是選編了最流暢、最忠實原文內容和色彩的簡易版本,大大增加了可讀性。但由于版權限制,我們不得不選編那些故去已經50年的作家的小說,忍痛割舍了福克納等名作家的作品。
本自編教材是石河子大學2008—2009學年教材建設立項項目之一,共分八個章節。每章內容包括六部分:英語小說基本要素介紹、小說原文、注釋、思考題、作家簡介和小說評論。本教材具有以下特點:(一)介紹性文字,包括小說要素介紹和作家介紹,簡潔明了,淺顯易懂;(二)所選小說均為英語短篇小說中膾炙人口的作品,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文字優美雋永,風格題材各異,長短難易適中,是感悟人生,了解世間百態的佳品;(三)第一至八章中每個小說后有一篇評論,目的是為了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小說,理解小說要素;(四)教材后附有補充英語小說八篇,都是我們精心挑選的經典作品,并特別考慮了語言的可學性,以便更好地滿足教學和學生閱讀的需要。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共同努力,這本教材編寫的各項工作終于順利完成了。
編寫工作正式開始之時適逢北京大學劉意青教授掛職來石河子大學任外國語學院院長,非常感謝她對小說遴選和各部分內容設計提出的寶貴意見。
編寫這樣一本教材尚屬嘗試,由于經驗不足,教材中的問題和錯誤在所難免,真誠歡迎批評和指正。
方巖
2009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