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法國民法典
  • 羅結珍
  • 13649字
  • 2020-10-30 18:25:56

第六編
離  婚[1]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

第228條 (已廢止)(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6條)審理民事案件的大審法院對宣告離婚及其后果唯一有管轄權。

(1993年1月8日第93-22號法律,2002年3月4日第2002-305號法律)“大審法院的一名法官受委任負責家庭事務。[2]

該法官對宣告離婚有管轄權,不論離婚原因如何;該法官可以將案件按其狀況移送合議庭;在一方當事人提出請求時,案件當然移送合議庭審理。”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2-11條)“同樣,該法官唯一有權限在不論何種原因宣告離婚之后,就行使親權的方式、變更子女生活與教育費用的分擔、決定將子女交由第三人照管以及補償性給付的復議或支付方式作出審理裁判。”法官在進行裁判時不需履行任何手續(xù),并且可以經有利益關系的人提出的簡單申請受理訴訟請求。

第一章
離婚的各種情形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

第229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條)下列情況下,得宣告離婚:

——兩愿離婚;

——接受中斷婚姻關系之原則[3]

——夫妻關系變壞無可挽回[4]

——因過錯。

第一節(jié)
兩愿離婚[5]

第230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2條)夫妻雙方就中斷婚姻關系及其后果達成一致,并向法官提出處理離婚后果的協議請求批準時,得共同訴請離婚。

第231條 (由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3條廢止。)

第232條 (2004年5月26日第22004-439號法律第2-2條)如法官形成心證,確信夫妻雙方意思真實,雙方均系自由地明確地同意離婚,法官得認可協議并宣判離婚(原規(guī)定為:“法官得以同一裁判決定認可夫妻雙方處理離婚后果的協議”)

法官如認定提出的協議對子女的利益或者對一方配偶的利益保護不夠,得拒絕認可該協議并且不宣判離婚。

第二節(jié)
接受離婚[6]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3-1條)

第233條 (2004年5月26日第22004-439號法律第3-2條)在夫妻雙方均接受婚姻關系中斷之原則而不考慮引起婚姻破裂之事實時,一方或另一方或者雙方均可訴請離婚。

此種接受不得撤回,即使通過向上訴法院提起上訴,亦同。

第234條 (2004年5月26日第22004-439號法律第3-2條)如法官形成心證,確信夫妻雙方均屬自由地表示同意離婚,即宣告離婚并對離婚的后果作出審理裁判。

第235條與第236條 (由2004年5月26日第22004-439號法律第23條廢止。)

第三節(jié)
夫妻關系變壞無可挽回[7]

第237條 (2004年5月26日第22004-439號法律第4-1條)夫妻關系變壞已無可挽回時,夫妻一方得訴請離婚。

第238條 (2004年5月26日第22004-439號法律第4-1條)至提出離婚傳喚狀時夫妻別居生活已經2年的,夫妻關系無可挽回地變壞起因于夫妻之間停止共同生活。

盡管有前述規(guī)定,在第246條第2款所指情況下,只要是在此基礎上以反訴的名義提出離婚請求,得以夫妻關系變壞無可挽回之原因宣告離婚。

第239條至第241條 (由2004年5月26日第22004-439號法律第23條廢止。)

第四節(jié)
因過錯離婚

(2004年5月26日第22004-439號法律第5-1條)

第242條 (2004年5月26日第22004-439號法律第5-2條)配偶一方有可歸咎的反復或嚴重違反婚姻權利與義務的事實,致使繼續(xù)維持夫妻共同生活無法容忍時,另一方得訴請離婚。

第243條 (由2004年5月26日第22004-439號法律第23條廢止。)

第244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在援引的事實發(fā)生之后,夫妻雙方已實行和解的,不得再援用相同事實作為請求離婚的原因。

在此情況下,法官宣告離婚申請不予受理;但是,可以因在和解之后發(fā)生或發(fā)現的事實重新提出離婚請求;在此場合,可以重提原來的事實,用以支持新的離婚請求。

夫妻維持共同生活或者暫時恢復共同生活,如僅僅是為了進行和解努力與必要,或者是為子女教育之需要,不視為和解。

第245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主動提出離婚的配偶一方也有過錯時,不妨礙對其提出的離婚申請進行審查,但是,此種過錯可以取消歸咎于另一方的并構成離婚原因的事實的嚴重性。

配偶另一方可以援引主動提出離婚的一方有過錯,用以支持其本人提出的離婚反訴請求。如本訴和反訴兩者均得到法院支持,按照夫妻雙方均有過錯宣判離婚。

即使沒有提出反訴,如經法庭辯論表明夫妻雙方均有過錯,得依雙方均有過錯宣判離婚。

第245-1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2004年5月26日第22004-439號法律第6條與第22-3條及第22-4條)應夫妻雙方的請求,法官得僅限于在其判決理由中確認存在構成離婚原因之事實,無需對雙方當事人的過錯及損害作出表述。

第246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5-3條)在同時以夫妻共同生活無可挽回地變壞和有過錯而提出離婚請求的情況下,法官首先審查以過錯原因提出的離婚申請。

如果法官駁回以過錯而提出的離婚請求,對以夫妻共同生活變壞已無可挽回為理由提出的離婚請求作出裁判。

第五節(jié)
變更離婚請求的依據[8]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7-1條)

第247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7-2條)夫妻雙方得在離婚程序進行的任何時候,向法官提交處理離婚后果的協議,請求法官確認他們同意宣告兩愿離婚。

第247-1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7-2條)在以夫妻關系變壞無可挽回或者以過錯而請求離婚的情況下,夫妻雙方可以在離婚程序進行的任何時候請求法官確認他們同意接受中斷婚姻關系之原則而宣告離婚。

第247-2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7-2條)如在以夫妻關系變壞無可挽回為理由提起的離婚程序中,被告以原告有過錯而提出離婚反訴,原告可以援引其配偶有過錯,變更其原已提出的離婚請求的依據。

第二章
離婚訴訟程序

第一節(jié)
一般規(guī)定

第248條 涉及離婚原因、后果以及臨時措施的法庭辯論不公開進行。

第248-1條 (由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修改并移至第245-1條。)

第249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8條)如離婚申請應當以受監(jiān)護的成年人的名義提出,在有親屬會議的情況下,這一申請由監(jiān)護人經親屬會議或者經監(jiān)護法官批準后提交。在提出離婚申請之前,按照具體情況,由親屬會議或者法官聽取治療醫(yī)師的意見,可能情況下,應聽取當事人本人的意見。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財產受管理的成年人在其財產管理人的協助下,自行提起訴訟。”

第249-1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如被訴離婚的配偶一方是受監(jiān)護人,離婚之訴向監(jiān)護人提出;如被訴離婚的人是財產受管理的人,由其在財產管理人的協助下自行辯護。

第249-2條 如此前是由無行為能力人的配偶進行監(jiān)護或者管理財產,得任命一名特別監(jiān)護人或財產管理人。

第249-3條 如夫妻一方處于司法保護之下,僅在對監(jiān)護或財產管理作出安排之后,才能對提出的離婚申請進行審查。(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8條)“但是,法官可以采取第254條與第255條規(guī)定的臨時措施與第257條規(guī)定的緊急措施。”

第249-4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在配偶一方實行以下第490條所指的保護制度時,不得提出任何兩愿離婚請求(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8條)或者“接受中斷婚姻關系之原則”的請求。

第二節(jié)
兩愿離婚適用的程序[9]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9-1條)

第250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9-2條)離婚請求(la demande en divorce,離婚申請)由夫妻雙方各自的律師提出,或者由夫妻一致同意選任的一名律師提出。

法官與夫妻每一方一起審查離婚申請,然而將夫妻雙方召集在一起。法官此后召見律師。

第250-1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9-2條)在第232條規(guī)定的各項條件均已具備時,法官認可處理離婚后果的協議,并以同一判決宣告離婚。

第250-2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9-2條)但是,法官在拒絕認可協議的情況下,仍可對雙方當事人同意采取的第254條與第255條意義上的各項臨時措施予以認可,直至離婚判決產生確定力之日,但以這些措施符合子女的利益為條件。

夫妻雙方可以在最長6個月期限內提出新的協議。

第250-3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9-2條)如果在第250-2條規(guī)定的期限內沒有提出新的協議,或者如法官再次拒絕認可協議,離婚申請失去效力。

第三節(jié)
其他離婚情形適用的程序[10]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0-1條)

第一目
起訴狀(requête initiale)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0-2條)

第251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0-2條)提出離婚請求的配偶一方通過其律師向法官提交起訴狀(requête),無需指明訴請離婚的理由。

第二目
調  解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1-1條)

第252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6條與第11-2條)在司法訴訟之前,試行調解屬于強制性步驟。調解亦可在訴訟過程中間再次提出。

法官盡力就離婚原則以及離婚后果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11]

第252-1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7-1條)法官在尋求對夫妻雙方試行調解時,應當親自與夫妻各方分別談話,然后再召集夫妻二人一同至法官面前。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1-3條)隨后,雙方的律師受召喚到場并參與談話。

沒有提出離婚請求的配偶一方不到庭,或者處于不能表達意思的情況下,法官仍應與另一方進行談話并提請其多加考慮。

第252-2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6條)在法官給予夫妻雙方不超過8天的考慮時間內,調解嘗試得暫行中止,并且得不經任何手續(xù)恢復之。

如看來有必要給予更長的考慮時間,法官得決定暫時中止調解程序,并決定最長在6個月期限內進行新的調解嘗試;如有必要,法官得命令采取必要的臨時措施。

第252-3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1-4條)法官確認原告堅持其請求時,鼓勵夫妻雙方通過協商處理離婚的各項后果。

法官要求夫妻雙方為開庭審判提交一份處理離婚效力的方案。為此,法官得采取第255條所指的臨時措施。

第252-4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6條)不論其產生形式如何,均不得在隨后的訴訟程序中為了或者針對配偶一方或第三人援用在試行調解期間口頭與書面提到的事由。

第253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1-5條)夫妻雙方只有在各自律師的協助下,才能接受中斷婚姻關系之原則并同意以第233條為依據宣告離婚。

第三目
臨時措施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2-1條)

第254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2-2條)在第252條所指的開庭時,在考慮夫妻雙方可能達成的協議的基礎上,法官規(guī)定采取各項必要的措施,以保障夫妻雙方及子女的生活,直至法院判決產生既判事由之確定力。

第255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2-3條)法官尤其可以:

1.向夫妻雙方提議由第三人進行調解(médiation),并且在征得雙方的同意之后,指定一名家事調解人(médiateur familial)進行調解;

2.指示夫妻雙方與家事調解人見面,家事調解人告知夫婦雙方進行調解的目標以及如何進行調解;

3.就夫妻分開居住[12]的方式作出裁判;

4.將夫妻雙方的住宅及家具給予一方使用,或者由雙方分用,并說明是否為無償使用,相應情況下,確認夫妻雙方就住宅和家具的使用補償金數額達成的協議;

5.命令交回個人衣物;

6.確定配偶一方應當向另一方支付的扶養(yǎng)費數額以及先付的訴訟費用,并指定其中一方或者雙方負擔先行清償全部或一部負債;

7.如具體情況有此必要,同意預先給予配偶一方在共同財產制清算時可以主張的權利;

8.就共同財產或者共有財產的使用或管理分配作出裁判,但第4項所指財產除外,并以保留夫妻每一方在夫妻財產制清算中的權利為條件;

9.指定任何有資格的專業(yè)人士就夫妻雙方的金錢利益清算制定大體的盤點清冊,或者提出建議;

10.指定一名公證人制作夫妻財產制清算方案并搭配待分割的財產份。

第256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2-5條)有關(1975年7月11日第275-6617號法律)“子女的臨時措施”,按本卷第九編第一章之規(guī)定處理。

第257條 自提出起訴狀開始,法官即可采取緊急措施。

法官得依此名義批準提出離婚申請的配偶分別居住;如有必要,與其未成年的子女一起居住。

為了保證配偶一方的權利,法官得命令采取任何保全措施,例如,對夫婦共同財產加貼封簽。第220-1條之規(guī)定以及由夫妻財產制規(guī)定的其他保護措施仍然適用。

第四目
提起離婚訴訟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3-1條)

第257-1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3-2條)在作出調解不成的裁定(ordonnance de non-conciliation,夫妻未實現和解的裁定)之后,夫妻一方得以“接受中斷婚姻關系之原則”、“夫妻關系變壞無可挽回”或者以“過錯”之原因提起離婚訴訟或者提出反訴。

但是,如果夫妻雙方在調解開庭時聲明接受中斷婚姻關系之原則并且接受以第233條的規(guī)定為依據宣告離婚,便只能以此同樣的依據提起離婚訴訟。

第257-2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3-2條)提出離婚申請,應當包含處理夫妻金錢利益與財產利益的建議,否則不予受理。

第258條 法官在終局駁回離婚請求時,得對婚姻負擔的分攤、家庭居所以及(1987年7月22日第87-570號法律)“行使親權的方式”作出裁判。

第五目
證  據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4-1條)

第259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不論是作為離婚原因還是作為對某一訴訟請求的答辯而援引的各項事實,得以任何證據形式證明之,其中包括自認;但是,(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4-2條)“始終不得就夫妻之間提及的傷害事實聽取直系卑血親的證言”。

第259-1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4-3條)夫妻一方不得將其采取脅迫或欺詐手段獲得的證據材料[13](原規(guī)定為:“另一方與第三人之間的往來信件”)提交法庭辯論。

第259-2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應夫妻一方的請求制作的現場驗證筆錄,如有非法侵犯住所或私生活隱私之情形,應排除出法庭辯論。

第259-3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夫妻雙方應當相互傳達并向法官及其指定的鑒定人(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4條)“和法官按照第255條第9項與第10項之規(guī)定指定的其他人”傳達對確定給付數額、扶養(yǎng)費以及夫妻財產制清算有用的各項材料與文件。

法官得派人前往債務人處或者為夫妻持有有價證券的任何人處進行調查。對于此種調查,不得以保守職業(yè)秘密對抗之。

第三章
離婚的后果

第一節(jié)
離婚產生效力的日期

第260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宣告離婚的判決,于其產生確定力[14]之日,解除婚姻。

第261條至第261-2條 (由1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3條廢止。)

第262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就夫妻財產而言,離婚判決,自完成有關身份的規(guī)則所規(guī)定的在身份證書的備注欄內作出記載的手續(xù)起,對第三人產生對抗效力。

第262-1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5條)就夫妻財產而言,離婚判決自以下時間起,在夫妻關系中產生效力(effets)。

——在判決是經兩愿離婚作出宣告的情況下,自法院認可處理離婚后果(conséquences)的協議之日,但協議另有規(guī)定時除外;

——在接受中斷婚姻關系之原則、夫妻關系變壞已無可挽回或者因過錯而作出宣告離婚的判決的情況下,自作出夫妻雙方未能實現和解的裁定之日。

應夫妻一方的請求,法官可以將判決產生效力的日期確定為夫妻停止同居或停止合作之日;但是,這一請求只能在離婚訴訟之時提出。由夫妻一方使用夫妻住房時,此種使用保持一種無償性質,直至作出夫妻雙方沒有實現和解的裁定,法官另有決定時除外。

第262-2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夫妻一方在提出離婚起訴狀之后締結的由共同財產負擔的一切債務以及在其權力范圍內進行的共同財產的任何轉讓,如經證明侵害另一方的權利,均無效。

第二節(jié)
離婚對夫妻雙方的后果

第一目
一般規(guī)定

第263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已經離婚的夫妻如愿意復婚,必須重新舉行結婚儀式。

第264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6條)夫妻離婚之后各自喪失使用對方姓氏的權利。

但是,如夫妻一方證明繼續(xù)使用對方的姓氏對其本人和子女均具有特別利益,經對方同意或者經法官批準,亦可保留使用對方的姓氏。

第264-1條 (由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3條廢止。)

第265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6條)離婚對在婚姻存續(xù)過程中產生效果的夫妻財產利益以及對不論何種形式的現有財產的贈與,均不產生影響。

離婚,當然引起撤銷由配偶一方通過夫妻財產契約或者在婚姻期間給予另一方的、僅在夫妻財產制解除或者配偶一方死亡之后才產生效果的夫妻財產利益與死因處分(disposition à cause de mort),但是,同意給予此種利益的一方有相反意思表示的,不在此限。此種意思表示由法官在宣告離婚時確認,并使得到保留的利益或處分不得撤銷。

(2006年6月23日第2006-728號法律第43條)“但是,如夫妻財產契約有此規(guī)定,雙方均可以取回各自帶入共同財產的財產。”

第265-1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6條)離婚不影響夫妻各方依據法律或者依據與第三人訂立的契約而享有的權利。

第265-2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6條)夫妻雙方在離婚訴訟中可以就(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1-3條與第21-4條)“夫妻財產制的清算和財產分割訂立任何契約。

涉及需要進行不動產公告的財產的清算時,契約應以公證文書訂立”。

第二目
除兩愿離婚之外其他情況下離婚的后果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7-1條)

第266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7-1條)對于因婚姻被解除而遭受特別嚴重后果的配偶一方,如其在以夫妻關系變壞無可挽回而宣告離婚的訴訟中作為被告但其本人并未提出任何離婚請求,或者在唯一因其配偶有過錯宣告離婚時,可給予損害賠償,且不影響適用第270條之規(guī)定。

這項請求只能在離婚訴訟之時提出。

第267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7-2條)如果夫妻雙方沒有協議進行財產利益清算,法官在宣告離婚時應命令清算與分割夫妻財產利益。

法官就繼續(xù)維持財產共有或優(yōu)先分配財產的請求作出審理裁判。

法官也可以同意配偶一方或者雙方先取各自在共同財產或共有財產中的份額之一部。

如果根據第255條第10項指定的公證人制定的夫妻財產制清算方案中所說明的情況充分,法官應夫妻一方的請求就他們之間仍然存在分歧的事由作出審理裁判。

第267-1條 夫妻財產利益的清算與分割,按照《新民事訴訟法典》確定的規(guī)則進行。(廢止以下條文):“(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7-2條)如果在離婚判決產生確定力之后1年期限內仍未完成夫妻財產制的清算與分割,公證人向法院就發(fā)生的困難提出一份筆錄。筆錄應寫明當事人各自的申明意見。

根據這項筆錄,法院可以最長給予6個月的補充期限。

如在補充期限經過之后仍然沒有完成夫妻財產清算與分割活動,公證人應報告法院,如情況發(fā)生變化而且有此必要,公證人應制作一份新的筆錄。

法院對當事人之間仍然存在的爭議作出審理裁判,并讓雙方到公證人前制定財產清算清冊。”

第268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7-2條)夫妻雙方在訴訟期間可以將處理全部或一部離婚后果的協議提交法官認可。

法官在對夫妻各方與子女的利益進行審查之后,認可提交的協議并宣告離婚。

第268-1條與第269條 (由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3條廢止。)

第三目
補償性給付

第270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8-1條)離婚,終止夫妻之間的救助義務。

配偶一方可能有義務向另一方配偶進行補償性給付。補償性給付的目的是盡可能補償因婚姻關系中斷而造成的雙方各自生活條件上的差異。此項給付屬于一次性給付,采用本金的形式,數額由法官確定。

但是,如果從第271條規(guī)定的標準來看,或者在唯一因請求此種補償金的配偶一方的過錯而宣告離婚的情況下,考慮到婚姻關系破裂的特別情節(jié),法官得拒絕給予此種給付。

第271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補償性給付,按照受領方的需要以及另一方的收入情況確定,但是,應當考慮夫妻離婚時的情況以及在可預見的將來此種情況的變化。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6條與第18-2條)為此,法官尤其應考慮以下情況:

——婚姻關系持續(xù)的時間;

——夫妻雙方的年齡與身體狀況;

——夫妻雙方的職業(yè)資歷與狀況;

——夫妻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間為子女教育所花費的時間以及仍需負擔子女教育的時間,或者為了配偶的事業(yè)而犧牲自己的事業(yè)作出職業(yè)選擇而產生的后果;

——在夫妻財產制清算之后雙方現有的和可預計的以資本與收入計算的概括財產;

——夫妻雙方現有的和可以預計的權益;

——夫妻雙方各自的退休金狀況。

第272條 (2000年6月30日第2000-596號法律,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6條與第14-5條)在由法官或當事人或者在其申請復議時確定的補償性給付的框架內,各方當事人應向法官提交能夠忠實證明其收入、概括財產數額和生活條件的申報。

(2005年2月11日第2005-102號法律第15條)“在確定夫妻雙方的需要與收入時,法官不考慮以勞動事故賠償和殘疾人補償金的名義支付的款項。”

第273條 (由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3條廢止。)

第274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8-3條)法官從下列形式中決定采用本金支付補償性給付的方式:

1.支付一筆款項,且宣告離婚得以設立第277條所指的擔保為條件;

2.以所有權或者有時間限制的或終身的使用權、居住權、用益權的形式分配某項財產并由法院判決規(guī)定利于債權人的強制轉讓;但是,在以所有權的形式分配配偶一方因繼承或贈與所得財產時,應當得到其同意。

第275條 (2000年6月30日第2000-596號法律,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6條)債務人無力按照(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8-4條)“第274條”規(guī)定的條件支付本金時,法官確定債務人在8年期限內采用(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8-4條)“定期”(原規(guī)定為“按月或者按年”)支付款項的形式支付本金的條件,并規(guī)定按照扶養(yǎng)費適用的規(guī)則計算指數。

在債務人的經濟狀況發(fā)生(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8-4條)“重大”改變(原規(guī)定為“明顯改變”)的情況下,可以請求調整這些支付方式。特殊情況下,法官可以作出說明理由的專門判決,準許債務人支付本金的時間超過8年期限。

(第3款由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8-4條廢止。)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8-4條)“債務人得于任何時候結清按照指數計算的本金的余額”。

在夫妻財產制清算之后,補償性給付的債權人可以向法官提出請求,結清(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8-4條)“按指數”計算的本金余額。

第275-1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8-5條)第275條第2款規(guī)定的支付方式不排除按照第274條規(guī)定的形式支付本金之一部。

第276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8-6條)2000年6月30日第2000年-596號法律)特殊情況下,由于債權人的年齡或健康狀況,其生活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法官得以特別說明理由的決定,確定補償性給付采用終身定期金的形式。法官應考慮第272條規(guī)定的各項評判因素。

在具體情況有此要求時,可以通過第274條規(guī)定的形式中所指的給予一部分本金,以降低定期金的數額。

第276-1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2000年6月30日第2000-596號法律)定期金按指數計算。指數按照扶養(yǎng)費的方式確定。

在確定指數之前定期金[15]的數額,按照均一方式對整個期間確定,或者按照收入與需要可能發(fā)生的變化按期進行變更。

第276-2條 (經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6條移至第280-2條并有修改。)

第276-3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2-6條)“當事人一方或另一方的收入或需要發(fā)生重大改變的情況下,以定期金的形式確定的補償性給付可以進行調整、中止或者取消。”

(2000年6月30日第2000-596號法律)但是,在對定期金進行調整時,不得將其調至高于法官一開始確定的數額。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2-6條廢止:“債務人與其繼承人均有請求調整定期金數額的權利。”)

第276-4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8-7條)“采用定期金的形式負擔補償性給付的債務人得隨時向法官提出請求,用本金替代定期金之全部或一部。此種替代按照最高行政法院提出資政意見后頒布的法令確定的方式進行。”

(2000年6月30日第2000-596號法律)“補償性給付的債權人如能證明債務人的經濟狀況發(fā)生改變,可以用支付本金的形式替代定期金之一部或全部時,特別是在夫妻財產制清算之時,也可以提出同樣的請求。”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8-7條)“第274條、第275條與第275-1條的執(zhí)行條件得予適用。法官拒絕用本金替代定期金之全部或一部時,應當特別說明理由。”

第277條 (2000年6月30日第2000-596號法律)即使有法定抵押權或者裁判上的抵押權,法官仍可要求作為債務人的配偶一方設立動產質押或者提供保證人,或者訂立擔保支付定期金或本金的合同。

第278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2-7條)“在兩愿離婚的情況下”,夫妻雙方得在提交法官認可的協議中自行確定補償金的數額與給付方式;(2000年6月30日第2000-596號法律)“夫妻雙方可以規(guī)定,在確定的事件發(fā)生時,即中止補償性給付的支付。補償性給付可以對限定的期間采取定期金的形式”。

但是,法官如認為協議中規(guī)定的夫妻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不平衡,得拒絕認可該協議。

第279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得到法官認可的協議具有與法院判決相同的執(zhí)行力。

只有夫妻之間訂立新的協議并且同樣經法官認可之后,才能變更原協議。

但是,夫妻雙方有選擇權利在協議中事先規(guī)定當(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2-8條)“一方或另一方”的收入和需要發(fā)生(2000年6月30日第2000-596號法律)“重大變化”時(原規(guī)定為:“未預見到的變化”)時,任何一方均可請求法官調整補償性給付。(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2-8條)“視補償性給付是采取本金形式還是采用有時間限制的定期金或終身定期金形式,亦可適用第275條第2款與第3款以及第276-3條與第276-4條的規(guī)定。

除協議另有規(guī)定外,適用第280條至第280-2條之規(guī)定。”

第279-1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8-8條)在夫妻雙方按照第268條之規(guī)定將有關補償性給付的協議提交法官認可時,適用第278條與第279條之規(guī)定。

第280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8-9條)作為債務人的配偶一方死亡后,補償性給付不論形式如何,均從遺產中先取支付。此項支付由該配偶一方的所有繼承人在遺產資產的限度內承擔;繼承人個人不負擔支付義務;在遺產的資產不足的情況下,由所有的特定財產受遺贈人按照各自所得資產的比例承擔,但第927條之規(guī)定保留執(zhí)行。

在補償性給付是按照第275條的條件支付本金的形式確定時,按照指數計算的這一本金的余額立即成為到期債務。

在按照定期金的形式確定補償性給付時,以立即到期的本金替代之。此種替代按照最高行政法院提出資政意見后頒布的法令確定的條件進行。

第280-1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8-10條)盡管有第280條的規(guī)定,繼承人也可以共同決定繼續(xù)維持原來作為債務人的夫妻一方承擔的補償性給付的支付方式,并可決定由他們個人負擔支付此種給付義務。這項協議應經公證文書確認,否則無效。如作為債權人的配偶一方沒有參與這項協議,該協議自其向債權人通知之日起對第三人產生對抗效力。

在維持原來的補償性給付的支付方式時,視補償性給付是采取本金還是采取有時間限制的或者終身定期金的形式,債務人的繼承人可以提起第275條第2款與第276-3條和第276-4條規(guī)定的訴訟。在補償性給付是采取第275條第1款所指的形式時,債務人的繼承人也可以于任何時候結清按指數計算的本金的余額。

第280-2條 (2000年6月30日第2000-596號法律,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6條與第22-9條)可能因已經死亡的配偶的原因支付的可復歸性扶養(yǎng)費,如在當事人死亡之日采用的是定期金形式時,應從補償性給付中當然扣減,如繼承人運用第280-1條規(guī)定的選擇權利,以及除法官另行作出決定之外;如果債權人喪失其對可復歸的扶養(yǎng)費的權利或者對其權利進行調整,仍應進行上述數額的扣減。

第281條 (1975年7月11日第75-617號法律,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6條)本段所規(guī)定的轉讓與放棄,“不論支付形式如何”,均視為(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2-9條)是對“夫妻財產制的參與”。此種轉讓與放棄不視同贈與。

第282條至第285條 (由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3條廢止。)

第四目
住  房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9條)

第285-1條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19條)如用作家庭住房的場所屬于夫妻一方的特有財產或屬其個人所有,在夫妻雙方的子女慣常在此住房內居住或者子女的的利益有此要求時,法官得將該住房租讓給單獨或者共同對一子女或數子女行使親權的配偶一方。

法官確定這項租約的期限,并且可以延展,直至最小的子女成年為止。

如新的情況證明有正當理由,法官可解除該租約。

第三節(jié)
離婚對子女的后果

第286條 (2002年3月4日第2002-305號法律)父母離婚對子女的后果按照本卷第九編第一章的規(guī)定處理。

第287條至第295條 (由2002年3月4日第2002-305號法律廢止。)[16]

第四章
別  居

第一節(jié)
別居的各種情形與程序

第296條 應夫妻一方按照與離婚相同的情況并依相同條件提出的請求,得宣告夫妻別居。

第297條[17]受到離婚之訴的配偶一方,得提出請求別居之反訴;(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0-1條,2005年1月1日生效)“但是,在離婚之本訴是以夫妻關系變壞無可挽回為理由提出時,只能以離婚為目的提出反訴。”受到別居之訴的配偶一方,得提出請求離婚之反訴。

第297-1條 (2004年6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0-2條)離婚之訴與別居之訴同時提出時,法官首先審查離婚之訴;只要具備離婚的各項條件,法官宣告離婚;在不宣告離婚的情況下,對別居之訴作出審理裁判。

但是,在以過錯為依據提出離婚與別居之訴時,法官同時審查這兩種請求;如法官支持這些請求,則以夫妻雙方均有過錯并針對雙方宣告離婚。

第298條 此外,(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2-11條)“第228條以及”以上第二章所包含的各項規(guī)則,適用于別居程序。

第二節(jié)
別居的后果

第299條 別居并不解除婚姻,但終止同居義務。

第300條[18](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0-3條)別居的夫妻雙方均保留使用對方的姓氏;但是,別居判決或者此后作出的判決得考慮夫妻雙方的利益,禁止使用對方的姓氏。

第301條 別居的夫妻一方死亡的情況下,另一方保留法律賦予健在配偶的權利;(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2-12條廢止:“但是,如健在的配偶是依第265條所指的不同情形對其宣告別居的一方,得剝奪其享有健在配偶的權利”)(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2-12條)在“按照夫妻兩愿”(原規(guī)定為“依夫妻雙方共同申請”)宣告別居的情況下,夫妻雙方得在所訂協議中訂入條款規(guī)定放棄(2001年12月3日第2001-1135號法律)“第756條至第757-3條與第764條至第766條”賦予他們的繼承權。

第302條 別居,始終引起分別財產。

別居對財產發(fā)生效果的期日,按照第262條至第262-2條的規(guī)定確定。

第303條 夫妻別居,救助義務仍然存在。應當給予有需要的配偶的扶養(yǎng)費數額,由宣告別居的判決或者其后作出的判決確定之。

此項扶養(yǎng)費的給予不考慮過錯;但是,作為扶養(yǎng)費債務人的配偶一方,如有必要,得援用第207條第2款之規(guī)定。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0-4條)“扶養(yǎng)費受有關扶養(yǎng)之債的規(guī)則調整。”

但是,如果作為債務人的配偶一方的財產組成準許,也可以按照第274條至第275-1條、第277條與第281條的規(guī)定,用設立本金替代扶養(yǎng)費之全部或一部。如設置的本金不能滿足債權人的需要,債權人可以請求按照扶養(yǎng)費的形式另行追加數額。

第304條 除本節(jié)之各項規(guī)定外,別居的后果受上述第三章有關離婚后果的相同規(guī)則約束。

第三節(jié)
別居的終止

第305條 夫妻雙方自愿恢復共同生活,別居終止。

為了使夫妻雙方恢復共同生活對第三人產生對抗效力,自愿恢復共同生活應以經公證的文書確認,或者經向戶籍官員提出的聲明確認,并在結婚證書與(1985年12月23日第85-1372號法律第45條)“夫妻雙方的”出生證書的備注欄內作出記載。

夫妻自愿恢復共同生活后,財產仍然分開,但如夫妻雙方按照第1397條的規(guī)則采取新的財產制度,不在此限。

第306條 如夫妻別居時間已持續(xù)達(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2-13條)“2年”(原規(guī)定為:“3年”),應配偶一方請求,別居判決當然轉為離婚判決。

第307條 各種別居情形,均得(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2-14條)“經夫妻兩愿”(原規(guī)定為:“應夫妻雙方的共同請求”)轉為離婚。

(2004年5月26日第2004-439號法律第22-14條)“經夫妻兩愿”(原規(guī)定為:“應夫妻雙方的共同請求”)宣告別居的情況下,只有經雙方提出新的共同申請,別居才能轉為離婚。

第308條 由于發(fā)生轉換,別居原因即成為離婚原因;過錯在哪一方,仍依原情不變。

法官確定離婚的后果。夫妻之間的給付與扶養(yǎng)金,依離婚適用的規(guī)則確定之。

第五章
有關離婚與別居的法律沖突

第309條 下列情形,離婚與別居受法國法律調整:

——夫妻雙方均有法國國籍時;

——夫妻雙方在法國領土上有住所時;

——在沒有任何外國法認定有管轄權,而法國法院對受理離婚或別居有管轄權時。

[1] 第六編修改較多,參見本書附目二(一)原第229條至第295條。——譯者注

[2] 稱為“家事法官”(juge aux affaires familiales)。——譯者注

[3] 本條第2項為新增條款,其原文表述為“acceptation du principe de la rupture du mariage”,是對原來規(guī)定的“由配偶一方提出申請,另一方接受(同意)而離婚”(du divorce demandé par un époux et accepté par l'autre)的修改。——譯者注

[4] 第3項也是新規(guī)定,反映了大多數西方國家法律有關離婚的標準,體現了某種“離婚自由化”的傾向。其法文表述為“altération définitve du lien conjugale”,其中“altération”,有“變壞”、“變質”之意,即“婚姻關系無可挽回地破裂”。——譯者注

[5] “兩愿離婚”原文表述為“divorce par consentement mutuel”,直譯為(夫妻雙方)“相互同意離婚”,指“協議離婚”,本節(jié)是對第229條第1項離婚原因的具體規(guī)定。——譯者注

[6] 本節(jié)原標題為:“由配偶一方請求,另一方接受而離婚”(du divorce demandé par un époux et accepté par l'autre),現改為“divorce accepté”,意為“經接受的離婚”,是對第229條第2項“接受中斷婚姻關系之原則”這一離婚原因的具體規(guī)定。“接受離婚”也譯為“同意離婚”。——譯者注

[7] 原第二節(jié)的標題為“因共同生活破裂而離婚”(du divorce pour rupture de la vie commune),現改為“du divorce pour altération définitive du lien conjugal”(夫妻關系已無可挽回地變壞),字面意思為“夫妻關系最終確定地變壞”,是對第229條第3項離婚原因的具體規(guī)定。——譯者注

[8] 本節(jié)為新增條文。——譯者注

[9] 兩愿離婚是夫妻雙方自愿離婚,適用的程序是協議離婚程序。——譯者注

[10] 因其他三項原因申請離婚適用的程序是裁判離婚程序,是第229條第2項、第3項、第4項(接受中斷婚姻關系之原則、夫妻關系變壞已無可挽回、因有過錯)所指的離婚適用的程序。參見第257-1條。——譯者注

[11] 按照本條第1款規(guī)定,判決離婚之前必須先進行調解。此處的“調解”原文為“conciliation”,也有“和解”之意,因此,在司法訴訟之前試行調解,可以是促成夫妻和好,實現夫妻雙方“和解”;在訴訟過程中,此種調解是訴訟內“調解”。按照第252條第2款的規(guī)定,也可以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離婚原則與后果進行調解。——譯者注

[12] “分開居住”(résidence séparés)尚不等于“別居”(séparation du corps)。——譯者注

[13] 例如私人日記、個人電腦資料、私人電話。——譯者注

[14] 此處為“force de la chose jugée”(直接翻譯為“既判事由的力量”),與法文“既判力”(autorité de la chose jugée)的概念表述不同。——譯者注

[15] 法國法規(guī)定的“定期金”,分“終身定期金”與“永久定期金”兩種。——譯者注

[16] 參見本書附目二(一):原第229條至第295條的條文。

[17] 第297條原條文:“受到離婚之訴的一方配偶,得提出請求別居之反訴;受到別居之訴的一方配偶,得提出請求離婚之反訴。法官如同時支持離婚之訴與別居之訴,以夫妻雙方均有過錯而針對雙方為離婚宣告。”

[18] 第300條原規(guī)定:“已經與丈夫別居的妻子得保留使用夫姓;但是,別居判決或者此后作出的判決得禁止其使用夫姓。夫在其姓氏中附有妻之姓氏的情形,妻亦可訴請禁止夫使用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安县| 台前县| 许昌县| 江源县| 东阳市| 莱芜市| 蓬溪县| 越西县| 淳化县| 海原县| 武邑县| 东港市| 灵石县| 江阴市| 库伦旗| 北辰区| 新宾| 建昌县| 和龙市| 云龙县| 华池县| 贵定县| 十堰市| 韶山市| 涡阳县| 苏尼特左旗| 嘉善县| 潞城市| 龙里县| 翼城县| 临夏县| 周宁县| 昌吉市| 雷波县| 彰化市| 繁峙县| 肇庆市| 辽源市| 奉节县| 密云县|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