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7.一般職位分類的進化

1971年英國的文官公職,劃分為10個職類,即綜合、科學、專業(yè)技術(shù)、培訓、法律、秘書、社會保障、警察、資料處理、調(diào)查研究,每職類又包括若干職組,共26個職組、84個職系。1971年美國的文官公職,劃分為22個職組和437個職系。繁密的職類劃分,是社會生活與政府組織的復雜化所造成的。職位分類的工作,包括進行職位調(diào)查,區(qū)分職組和職系,對各職位的工作簡繁、責任大小和相應資格進行評價,制作職位說明書,并把職位納入相應的職等和職級等曹志主編:《資本主義國家公務員制度概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97—113頁;王雷保主編:《公務員職位分類教程》,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9年版,第4篇第12章“職位分類的基本原理”。

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官品只管分等,不管分類,但那不是全部事實。中國古代的職類管理雖然遠遠達不到現(xiàn)代那么復雜,然而也有職類劃分,有些時候還為管理職類而設置了專門位階。帝制中國職類管理的水平,在前現(xiàn)代社會依然處于前列。當然,它也經(jīng)歷了由粗而精的歷史演進。下面做一個簡單追述。

周朝政權(quán)的復雜程度,當然不能與秦漢以下相比,但就其所處歷史階段而言,仍可以說頗具規(guī)模。職系的分化是存在的。“卿事寮”與“太史寮”兩個系統(tǒng)的形成,就相當引人注目。“卿事寮”系統(tǒng)的官職,有司土、司馬、司工等,承擔行政事務;“太史寮”系統(tǒng)的官職,有祝、宗、卜、史等,承擔文化宗教事務。戰(zhàn)國以下,政務官、軍官、文化官、法官,已呈現(xiàn)為幾個比較清晰的職類了。《左傳》、《國語》,及《商君書》、《管子》、《荀子》等著作,特別是《周禮》六官,其中對諸官的職能與權(quán)限的闡述,不妨說就是“職位說明書”的萌芽;其“分官設職”的安排中,也已萌生了職類、職系的初步意識。

漢初丞相之下的諸卿,為廷尉、治粟內(nèi)史(后稱大司農(nóng))、典客(后稱大鴻臚)、中尉、大仆、少府令、衛(wèi)尉、中大夫令(后廢)、郎中令(后稱光祿勛)、奉常(后稱太常)等。每卿之下,又有若干分掌庶事的諸署令。秦漢的職類與職系的架構(gòu)已相當清晰了,現(xiàn)代學者得以分別從行政、軍政、財政、司法、監(jiān)察、文教、地方行政出發(fā),做分類敘述。又,漢朝的文官服黑,戴進賢冠;武官服赤,戴武冠;侍官戴鹖冠,法官戴法冠(獬豸冠),謁者帶高山冠。冠服被用作官員職類的重要標志。

當然若與后世的六部相比,秦漢的職類劃分還有早期色彩。錢穆先生評價說,奉常掌管皇家的廟祭,光祿勛相當于皇帝的門房,衛(wèi)尉是皇宮的衛(wèi)兵司令,太仆是給皇帝趕車的,大鴻臚是傳達的官兒,宗正管皇族和異姓親戚,這些卿“照名義,都管的皇家私事,不是政府的公務”,“我們可以看出漢代政治,還有很多是古代封建制度下遺留的陳跡,然而那時已是化家為國了,原來管皇帝家務的,現(xiàn)在也管到國家大事了”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8頁。。漢唐間尚書六部體制逐漸取代九卿體制,是職位分類的又一重大進步。

唐代中央政府機構(gòu),以三師、三公、六省、御史臺、九寺、五監(jiān)、六軍、十二衛(wèi)、詹事府、春坊、三寺、十率為基本架構(gòu)。杜佑概括說:

蓋尚書省以統(tǒng)會眾務,舉持繩目。門下省以侍從獻替,規(guī)駁非宜。中書省以獻納制冊,敷揚宣勞。秘書省以監(jiān)錄圖書。殿中省以供修膳服。內(nèi)侍省以承旨奉引。(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內(nèi)侍,凡六省。)御史臺以肅清僚庶。九寺(太常、光祿、衛(wèi)尉、宗正、太仆、大理、鴻臚、司農(nóng)、太府為九寺)、五監(jiān)(少府、將作、國子、軍器、都水為五監(jiān)),以分理群司。六軍(左右羽林、左右龍武、左右神武為六軍)、十六衛(wèi)(左右衛(wèi)、左右驍衛(wèi)、左右武、左右威、左右領(lǐng)軍、左右金吾、左右監(jiān)門、左右千牛為十六衛(wèi)),以嚴其禁御。一詹事府、二春坊(有左右春坊,又有內(nèi)坊,掌閣內(nèi)諸事)、三寺(家令寺、率更寺、太仆寺)、十率(左右衛(wèi)、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監(jiān)門、左右內(nèi)侍,凡十率府),俾乂儲宮。牧守督護,分臨畿服(京府置牧,余府州置都督、都護、太守)。設官以經(jīng)之,置使以緯之(按察、采訪等使以理州縣。節(jié)度、團練等使以督府軍事。租庸、轉(zhuǎn)運、鹽鐵、青苗、營田等使以毓財貨)《通典》卷十九《職官一》,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107頁。

尚書六部二十四司的架構(gòu),精致整齊,已略具近代政府組織的輪廓了:

吏部:吏部、司封、司勛、考功;

戶部:戶部、度支、金部、倉部;

禮部:禮部、祠部、主客、膳部;

兵部:兵部、職方、駕部、庫部;

刑部:刑部、都官、比部、司門;

工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

官署的分類當然不等于職位的分類。同一種職務,可能存在于不同官署之中;一個官署,可能由不同職類的職位構(gòu)成。唐朝的“二十七最”,是以職務類別為單位的考課制度:

一曰獻替可否,拾遺補闕,為近侍之最;

二曰銓衡人物,擢盡才良,為選司之最;

三曰揚清激濁,褒貶必當,為考校之最;

四曰禮制儀式,動合經(jīng)典,為禮官之最;

五曰音律克諧,不失節(jié)奏,為樂官之最;

六曰決斷不滯,與奪合理,為判事之最;

七曰部統(tǒng)有方,警守無失,為宿衛(wèi)之最;

八曰兵士調(diào)習,戎裝充備,為督領(lǐng)之最;

九曰推鞫得情,處斷平允,為法官之最;

十曰讎校精審,明于刊定,為校正之最;

十一曰承旨敷奏,吐納明敏,為宣納之最;

十二曰訓導有方,生徒充業(yè),為學官之最;

十三曰賞罰嚴明,攻戰(zhàn)必勝,為將帥之最;

十四曰禮義興行,肅清所部,為政教之最;

十五曰詳錄典正,詞理兼舉,為文史之最;

十六曰訪察精審,彈舉必當,為糾正之最;

十七曰明于勘覆,稽失無隱,為句檢之最;

十八曰職事修理,供承強濟,為監(jiān)掌之最;

十九曰功課皆充,丁匠無怨,為役使之最;

二十曰耕耨以時,收獲剩課,為屯官之最;

二十一曰謹于蓋藏,明于出納,為倉庫之最;

二十二曰推步盈虛,究理精密,為歷官之最;

二十三曰占候醫(yī)卜,效驗居多,為方術(shù)之最;

二十四譏察有方,行旅無壅,為關(guān)津之最;

二十五曰市廛不擾,奸濫不行,為市肆之最;

二十六曰牧養(yǎng)肥碩,蕃息孳多,為牧官之最;

二十七曰邊境肅清,城隍修理,為鎮(zhèn)防之最《唐六典》卷二《吏部考功郎中》,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42頁以下。

分類考課的27個類別,兼顧官署架構(gòu),其中心則是職務的性質(zhì)。對這個制度,樓勁、劉光華先生給予了高度評價:“以二十七最為代表,把帝國全部在編官職仔細分類,再各各要求,非對現(xiàn)有行政職務的性質(zhì)、地位、特點和相互關(guān)系有深入認識不可。……足以作為人類制訂的第一套完整意義的職位分類體系而載入史冊。”樓勁、劉光華:《中國古代文官制度》,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320頁。

下面再看專用位階。魏晉以降,一百多號“將軍號”,向軍官的位階發(fā)展;大夫、常侍、侍郎等散官,則向文官的位階發(fā)展。唐朝為文官設文散階,其階名以某某大夫、某某郎為稱;武官設武散階,其階名以某某將軍、某某校尉為稱。一些被歸入“伎術(shù)官”的專業(yè)官職,也形成了職級。例如醫(yī)官,宋徽宗政和年間為醫(yī)官專設了14階,由和安大夫、成和大夫至平和郎、保安郎、翰林醫(yī)正等階名構(gòu)成,后來增到了22階。此外,宋朝還設有內(nèi)侍官12階。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還曾打算為天文官設階“今太史局官制太輕,自如醫(yī)官有大夫數(shù)階,太史獨無之,可創(chuàng)大夫階如醫(yī)官保安、和安之類,庶幾稍重其事。”《宋會要輯稿·職官》十八之九五,中華書局1957年版,第70冊第2802頁上欄。。到了金朝,不但太醫(yī)官、內(nèi)侍官,甚至司天翰林官、教坊官都有了“職稱”,各25階。(按:這里的“翰林”屬“伎術(shù)雜流”,與翰林學士不同。)下將金熙宗所定司天翰林官、太醫(yī)官位階,天德年間(1149—1152年)所定內(nèi)侍位階,及金章宗所定教坊位階,制成下表《金史》卷五五《百官志一》。

這些位階,其繁密程度已不亞于今天的職稱,其所涉職類則仍然寥寥可數(shù),不如今天“職稱”那么多樣。因為古代的專業(yè)分化程度,遠遠比不上現(xiàn)代社會。

還有一點不能忽略:從總體來說,中國古代官階對分等的重視,超過了對分類的重視。統(tǒng)治者更關(guān)心的,是讓尊卑高下各得其所,其次才是各個職類各得其所。官僚的主體是品官,是科舉士大夫,以及擁有高級爵號的官貴,他們的尊卑高下,占據(jù)了品秩安排者的最大注意力。專業(yè)人員往往被視為“伎術(shù)官”而遭歧視,其職級經(jīng)常被漠視了。金朝那么多的專業(yè)位階,雖被元朝繼承了,但在其他朝代并不多見,士大夫?qū)χ膊⒉豢粗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原县| 年辖:市辖区| 北宁市| 陈巴尔虎旗| 昭平县| 克拉玛依市| 东乌珠穆沁旗| 左权县| 永修县| 繁昌县| 翁源县| 黄山市| 高平市| 汶川县| 巨野县| 巴林右旗| 临夏市| 三原县| 蓬溪县| 桐柏县| 漳州市| 囊谦县| 大足县| 五常市| 贵阳市| 吉林省| 华宁县| 蒙城县| 固原市| 旌德县| 丹寨县| 古交市| 清丰县| 平罗县| 河西区| 绥中县| 漯河市| 高尔夫| 赤城县| 长治市| 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