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區分兩組概念

1.生產與工程

生產:以一定生產關系聯系起來的人們利用生產工具改變勞動對象以適合自己需要的過程,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版,第1727頁。

工程:是人類的一項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為了改善自身生存條件、生活條件,并根據當時對自然規律的認識,而進行的一項物化勞動,它應早于科學,并成為科學誕生的一個源頭。殷瑞玉、王應洛、李伯聰:《工程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頁。

生產活動與工程活動不可截然分開,工程活動的實踐性特征決定任何工程的造物活動都像生產活動那樣必然有一個新的物的存在。但它們也有鮮明的區別:(1)工程活動具有強烈的技術復雜性,生產活動通常將不同的技術作環節切割,使技術單純,尤其是現代工業具有流水作業的特點;(2)工程活動具有實踐創造性,而生產活動則更主要地表現為活動的常規性;(3)工程活動具有造物過程的完整性,而生產活動則具有造物的重復連續性。

區分這組概念有助于我們把握工程倫理的研究對象,工程倫理寬泛的研究對象包括造物的生產者,但工程倫理研究的側重點卻在于技術性強的創造性活動主體的責任與道德規范。

2.科學、技術與工程

科學、技術和工程是三種不同的社會活動方式。

著名航空工程師和教育家西奧多·馮·卡門說:“科學家發現(discover)已經存在的世界;工程師創造(create)一個過去從來沒有存在過的世界。”有人又補充了一句話:“藝術家‘想象’(imagine)一個過去和將來都‘不存在’的世界。”李伯陪:“關于工程思維”,殷瑞玉等:《工程與哲學》,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頁。

科學活動以發現為核心,技術活動以發明為核心,工程活動以造物為核心。這三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在于:

(1)科學是反映自然、社會和思維等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知識體系。人們常常這樣描述科學:科學是對真理的追求。從科學對事實真相的揭示來說,可以說科學是“中性”的。人類認識不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它都存在著。

(2)技術是人類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積累起來并在生產勞動中體現出來的經驗和知識,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89年版,第533頁。這一界定表明,技術一定是對客觀物質施加了影響,一定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物質,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因此,技術的應用一定存在風險,而科學并不存在風險。如果硬要說科學有風險的話,科學的風險在于為技術提供了認識武器。

(3)工程活動的本質是一種生產活動,但它是以科學理論為依托,借助專業技術實現的生產活動。技術是經驗與知識的結合,表現為技巧,與工程關系十分緊密,對工程的管理與評價往往離不開對技術手段的選擇、管理與評價。由于技術存在風險,工程是技術集成化的體現,自然風險也會集約而來。任何工程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大工程的時代,也就不可避免地進入到高風險的社會。工程人員的風險意識和安全意識是工程意識的重要內容,這也要靠強化職業責任來防范風險。

(4)科學探索活動不同于技術和工程,它的求知目的大于實用目的。因此,對科學的管理和對技術、工程的管理也就有很大的不同,科學有更大的探索意義,社會的道德約束應該相對小些,給科學探索的自由空間更大些;而技術、工程有較大的社會意義,社會的道德約束也就應該相對較大。

(5)科學、技術與工程有難以分割的聯系,但又不完全等同。所以,在討論工程倫理時會涉及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運用的科技倫理。

(6)由于現代科學具有迅速轉變為技術運用于工程,從而影響社會的特點,所以科學的探索也越來越多地受到倫理的審視和制約。

學習指導與思考題

1.“工程”要領學習引導

從給出的“工程”概念中總結出工程的本質:服務于特定社會目標的造物活動;

概括出能夠反映工程特征的核心詞:運用技術、利用資源、社會性制造活動、服務社會特定目的;

理解工程的幾個基本意識:造物意識、人本意識、現場(實踐)意識、技術集成優化意識、環境意識。

2.“工程案例”學習引導

從中外兩個經典案例中找出工程的社會性因素;找出工程的技術性特征和技術思想。

3.思考題

“科學技術”、“科學家”、“工程師”,這三個詞讓你首先聯想到的詞是什么?請為每個詞選出你認為最能反映你的認知的三五個相關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水| 台东县| 安多县| 乡宁县| 永胜县| 尼玛县| 厦门市| 西藏| 南乐县| 石家庄市| 朔州市| 普定县| 中方县| 东丽区| 江安县| 塔河县| 托克托县| 丰都县| 天镇县| 河北区| 鸡泽县| 登封市| 中卫市| 包头市| 大安市| 文化| 斗六市| 正阳县| 社旗县| 环江| 曲周县| 永春县| 海口市| 安陆市| 禹州市| 休宁县| 张北县| 科尔| 临桂县| 连平县| 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