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情緒情感因素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在與周圍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時候,每時每刻都會從外界接受大量的信息,經過大腦的加工過程,對信息所代表的事物做出主觀評價并采取相應的態度,這就必然要產生相應的情緒體驗和反應。情緒反應活動可分為積極、愉快的情緒和消極、不愉快的情緒兩大類。現代生理學、心理學和心身醫學的研究都已證明,無論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情緒活動,對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十分顯著的影響。因為在情緒活動發生的時候將會伴隨一系列復雜的體內生理、生化的變化,特別是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的改變。
一、消極情緒的不良作用
憤怒、焦慮、抑郁、驚恐、悲傷、憂愁等都屬于不愉快的消極情緒體驗。這種情緒的產生,一方面會引起整體心理活動失去平衡,如在盛怒或恐怖等強烈的激情狀態下,會出現意識范圍狹窄,判斷力減弱,失去理智和自制力,從而引起正常行為的瓦解。另一方面又能造成身體各種器官組織及生理生化的變化,如出現發抖、戰栗、驚叫、哭喊或逃跑等異常動作反應,還會出現臉色蒼白、瞳孔縮小、心率加快、呼吸加快加深、血壓上升、血糖增高以及血中化學成分的改變等生理生化的異常變化。這些對人的身心健康都會帶來嚴重的影響。
在強烈的或持續的消極情緒狀態下,神經系統的功能會受到明顯的擾亂。嚴重者可引起精神錯亂、行為失常,甚至造成所謂的反應性精神病;較輕者也可以造成神經系統的持續失調而導致各種神經質。
心臟和血管是對情緒反應最敏感的器官,因為它們總是首先卷入情緒的興奮。所以,消極的情緒活動很容易給心血管系統造成不良的影響。這種情緒狀態如果持續下去,結合其他的不利生理條件,就可能造成心血管機能的紊亂,出現心律不齊、高血壓或冠心病等;嚴重時還會導致腦血栓或心肌梗塞。由于受到刺激,在盛怒之下引起心臟病猝發而造成突然死亡的事例,也是屢見不鮮的。
消化系統是對情緒反應敏感的另一器官。在不愉快的消極情緒狀態下,胃腸蠕動明顯減慢,胃液分泌明顯減少,胃腸機能受到嚴重的擾亂。因此,人們在心情愉快、高興之時,即使清茶淡飯,也會吃得香甜;而在悲哀愁苦之時,縱有佳肴珍饈,吃起來也味同嚼蠟。如果焦慮、緊張等情緒狀態長期持續下去,還會造成胃炎、胃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等一類胃腸疾病。
有人用白鼠進行實驗。選用的是同窩的兩組大白鼠,在每只白鼠尾巴上系上電極,施加電擊之前都發出信號,但一組白鼠能主動控制而可以不受電擊;另一組則不能主動控制而常常遭受電擊。不能主動控制的這一組白鼠,由于焦慮、恐懼和不安等緊張情緒的影響,幾乎都發生了胃潰瘍。
二、愉快情緒的積極作用
高興、喜悅、欣快等愉快的情緒狀態,對人體的生命活動都起到積極和良好的作用。因為它們能提高大腦及整個神經系統活動的張力,能充分發揮有機體的潛能,提高腦力和體力勞動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過程中充滿趣味和信心,從而行動起來就顯得輕松有力,充滿勃勃生機,精力充沛。這時,人體內的各個器官系統的活動能協調一致,腎上腺素分泌適量,整個內分泌系統和體內化學物質處于穩定的平衡狀態。這種情緒狀態對人體健康和長壽無疑地都會有良好的影響。
同時,保持樂觀和愉快的情緒狀態,還能使人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和更有效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即使患有某種疾病,也能較快地康復。那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能保持愉快、樂觀情緒的病人,一些久治不愈的常見疾病在他們身上多半都能得以根除。
情緒作為一種心理活動,為什么對人體有如此明顯而直接的影響呢?這是因為情緒活動與神經系統活動及體內生化物質活動關系極為密切之故。情緒活動除了大腦皮層調節之外,又與大腦邊緣系統、腦干網狀結構及植物神經系統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大腦邊緣系統又稱為“內臟腦”,是體內各器官系統及內分泌的最高調節中樞。而大腦邊緣系統同時又是情緒活動的調節中樞部位(參看圖2-1)。

圖2-1 情緒的神經控制(主要路徑模擬圖)
總之,由于情緒活動與直接控制人體各種生命活動和物質代謝活動的大腦邊緣系統、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都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情緒活動能夠對人體的各種器官系統,特別是內臟施加影響,因而,人的情緒就能直接影響到人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