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商業銀行的概念和性質
一、商業銀行的概念
商業銀行不僅僅是為商業流通服務的銀行,它作為舊式金融機構發展演變的產物,起初并沒有商業的冠名和性質定義,而是按照其業務分工范圍分別稱為儲蓄銀行、投資銀行、清算銀行、外貿銀行等。最早出現商業銀行稱呼的國家是英國。英國是現代銀行制度的發源地,為了與經營長期信貸業務的投資銀行區分和區別管理的需要,英國金融管理當局便將眾多專業經營吸收企業短期閑散流動資金,發放企業短期周轉性、自償性貸款為主的同類型銀行統稱為商業銀行。此后商業銀行一詞不斷被廣義化,而原來一些專業銀行又出現了向全能銀行發展的趨勢,于是商業銀行(狹義)概念經常被混淆,以至于后來許多國家都不得不專門立法進行規范。
我國《商業銀行法》第2條所指的商業銀行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公司法設立的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清算等業務的企業法人”。
從以上的法律定義看,目前我國所有銀行中除作為中央銀行的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等一批政策性銀行外,其他都屬于商業銀行范疇,其中有4家國有獨資銀行、一批股份制銀行。
二、商業銀行的性質
商業銀行是金融中介機構。在法律上它是公司制的企業法人性質的民事主體,也就是說,商業銀行依法以它的全部資產對外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1.商業銀行具有普通企業的一般特征
商業銀行是企業性質的法人,它應當有自己獨立于投資人的資產,自行承擔經營風險,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經營目標和發展動力。和普通企業一樣,商業銀行要依法納稅繳費,按照合同的約定支付存款的本金、利息和到期收貸。當商業銀行不能支付到期債務或資不抵債時,同樣適用破產還債。
2.商業銀行是公司制的企業法人
商業銀行不是一般的企業法人,它是依照我國公司法設立的公司企業。它的組織形式、權力機構的組成、企業的治理、利潤的提取和分配必須嚴格按照公司法規定的內容和程序運作。例如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商業銀行必須設股東會和監事會,對外須表明全稱,商業銀行的增資擴股、利潤分配、董事長的選任等事項必須經過股東大會表決通過方為有效。銀行股東以自己的出資股份對銀行承擔有限責任。
3.商業銀行是特殊的貨幣信用服務企業
首先,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信用及服務的金融企業,也是我國惟一能吸收公眾存款并能創造一般等價物——存款貨幣的公司企業。其次,商業銀行還能經營貸款、轉賬結算等眾多面向社會的金融服務。隨著世界各地及我國銀行法律對金融分業經營限制的逐步放松,現代商業銀行正逐步向全能銀行或金融百貨公司的方向發展。
三、商業銀行的功能
商業銀行在一國經濟活動中居于重要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地位,作用顯著。
1.為國民經濟發展籌集融通資金。我國建設資金除企業自行積累和財政少量撥款外,主要依靠銀行間接籌集和貸款。盡管這幾年企業通過發行股票自行籌集了部分項目投資款,但各商業銀行每年的存款總額仍大幅度增長,11萬億元的存款余額絕大多數都通過銀行投向了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簡單和擴大再生產。
2.引導資金流向。為促進國民經濟穩定快速發展和貫徹國家宏觀經濟產業政策及貨幣政策,商業銀行經常運用利率杠桿和金融工具來調整貸款結構并引導資金流向符合政策導向的行業。商業銀行已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執行的微觀基礎。
3.引進外資,加強國際經貿聯系。商業銀行是社會資本運動的中心,每天與國內外客戶有大量的業務往來。由于商業銀行信譽較高,外國投資者很多都是通過自己的開戶銀行來華直接或間接投資的,并通過商業銀行與國內的工商企業進行聯系與合作。
4.為客戶提供轉賬、轉賬結算、金融理財等服務。除投、融資外,商業銀行還向社會各行各業及個人提供多種金融服務,而且服務范圍不斷擴大、深度不斷增強,而且提供的服務愈加方便。從早期的提供往來賬戶結算和代收付公用事業費,發展到代發工資、電話銀行、網上銀行、POS機轉賬、異行通存通兌、外匯投資、代理保險、代銷代兌國債,甚至還代售水票、交通卡、儲值卡等業務。其中間業務的發展除法律限制外幾乎無所不包,今后客戶進入銀行大廳就像走進一家金融百貨商店,即使足不出戶,也能享受商業銀行提供的多種實時便利優質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