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消費者權益保護(3)
- 公民維權法律好幫手(法律好幫手叢書 )
- 東方聞睿主編
- 4709字
- 2013-12-04 16:07:33
【問題】劉某于1999年年底開辦了一家酒樓,但是由于經營不善,便于2000年3月將酒樓轉讓給表弟艾某經營,可是并沒有在工商部門辦理任何轉讓經營手續(xù)。2000年5月1日,應某在該餐館舉辦結婚酒席,卻出現了食物中毒事件。艾某怕承擔責任,便當夜逃走。應某事后向劉某索賠,被劉某拒絕。請問:應某的做法有根據嗎?
【解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6條的規(guī)定:“在訴訟中,個體工商戶以營業(yè)執(zhí)照上登記的業(yè)主為當事人。有字號的,應在法律文書中注明登記的字號。營業(yè)執(zhí)照上登記的業(yè)主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業(yè)主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訴訟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7條也對這個問題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即“使用他人營業(yè)執(zhí)照的違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消費者可以向其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營業(yè)執(zhí)照的持有人要求賠償。”可見,由于劉某在轉讓餐館時,未向工商部門辦理手續(xù),因此,應某的做法是合法的。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6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7條。
22.因產品缺陷致人傷亡的,受害方可以要求哪些賠償費用?
【問題】陶某因使用“快樂”液化氣廠提供的液化氣鋼瓶爆炸,造成重度殘疾,喪失勞動能力。但是,“快樂”液化氣廠在支付了醫(yī)療費用后,拒絕再承擔任何責任。請問:陶某還能向“快樂”液化氣廠要求支付生活費用嗎?
【解答】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支付醫(y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yǎng)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yǎng)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
本案中的陶某完全有理由要求廠家支付其生活自助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及由其撫養(yǎng)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1、42條。
23.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鑒定的產品卻是不合格產品,可以向產品質量檢驗機構索賠嗎?
【問題】小馬看到某品牌洗衣機的大幅宣傳畫,上面注明了某產品質量檢驗機構的鑒定書,洗衣機性能優(yōu)良,節(jié)約電,對衣服無損害,于是便買了一臺,但是不到一個月,洗衣機就不能正常運轉了,小馬一氣之下將商店、生產廠家和產品質量檢驗機構一起告上法院。請問:小馬的做法合適嗎?
【解答】所謂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是指具備相應的檢測條件和能力,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產品質量監(jiān)督部門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考核合格后,承擔產品質量檢驗工作的機構。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對產品質量作出的鑒定必須依據有關規(guī)定,客觀、公正地出具檢驗結果或者認證證明。而且產品質量檢驗機構不得向社會推薦生產者的產品;不得以對產品進行監(jiān)制、監(jiān)銷等方式參與產品經營活動。另外,產品質量認證機構應當依照國家規(guī)定對準許使用認證標志的產品進行認證后的跟蹤檢查;對不符合認證標準而使用認證標志的,要求其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取消其使用認證標志的資格。
如果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或者證明不實,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造成重大損失的,撤銷其檢驗資格、認證資格。對不符合認證標準而使用認證標志的產品,未依法要求其改正或者取消其使用認證標志資格的,對因產品不符合認證標準給消費者造成的損失,與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情節(jié)嚴重的,撤銷其認證資格。所謂的連帶責任,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責任人分別就侵權行為承擔完全的責任。也就是說,如果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因上述行為造成消費者損失的,應當和生產者、銷售者承擔一樣,承當完全的責任。
因此,小馬的做法是合適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21、57條。
24.消費者協(xié)會受理哪些案件?
【問題】消費者協(xié)會作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團體,它可以依法幫助消費者維護在消費過程中的合法權益。請問:消費者協(xié)會受理的案件有哪些呢?
【解答】依據有關規(guī)定,消費者協(xié)會受理以下案件:
(1)當消費者的九大權利,即保障人身的財產安全權、知悉真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獲得賠償權、成立社會團體權、獲取知識權、人格尊嚴權、監(jiān)督批評受到侵害時,可以向消費者協(xié)會投訴。
(2)當經營者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章規(guī)定的十大義務,即履行法定和約定義務、聽取消費者批評義務、保證產品和服務安全義務、提供商品和真實信息的義務、標明真實名稱的義務、出具購貨憑證或服務單據義務、保證商品和服務應當具有或約定具有的質量和有效期的義務、“三包”義務、公平交易義務、尊重消費者的人身權的義務時,消費者可以投訴。
【法律依據】《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受理消費者投訴規(guī)定》。
25.消費者在投訴時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問題】成某買了一雙皮涼鞋,穿了不到一個禮拜,鞋底便斷裂,于是去找店主索賠,而皮鞋店卻拒不承認皮鞋為自己所售。不得已,成某向消費者協(xié)會投訴。消費者協(xié)會工作人員要求成某提供相關的證據材料。請問:消費者在投訴時需提供哪些證據材料?
【解答】消費者協(xié)會作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在調解消費者與經營者的糾紛、矛盾時,同樣要以法律為依據,以事實為基礎。因此,要求主張權利的消費者提供相應的證據是完全必要的。《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受理消費者投訴規(guī)定》在“受理投訴原則”中,明確規(guī)定“消費者投訴,有責任提供證據,證明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與所受損害存在因果關系。對造成損害的產品的質量缺陷和服務中存在的具體損害原因,不應當強求消費者舉證。”
另外,《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受理消費者投訴規(guī)定》在“受理投訴程序及辦法”中規(guī)定,在消費者投訴提供的文字材料或口述筆錄中,要有“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日期、品名、牌號、規(guī)格、數量、計量、價格,受損害及與經營者交涉的情況,并提供憑證(發(fā)票、保修證件等復印件)和有關證明材料。”如果缺少憑證和情況不明的投訴,應及時通知投訴人,待補齊所需證明材料后受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受理消費者投訴規(guī)定》。
26.廣告經營者發(fā)布商家的虛假廣告致使消費者受損,責任如何承擔?
【問題】某電視臺為擴大廣告經營利潤,不惜放松對廣告發(fā)布的審查制度,發(fā)布的潔面乳廣告導致消費者用后皮膚發(fā)生潰爛的后果,受到損失的消費者紛紛找電視臺索賠,可電視臺的負責人只同意承擔其中一半損失賠償費,要求剩下的損失找商家去要,而商家已經破產倒閉。消費者感到十分惱火。請問:在本案中責任應當如何承擔?
【解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9條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廣告的經營者不得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制作、發(fā)布虛假廣告。”如果違反上述規(guī)定,發(fā)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即產品的生產者或銷售者)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fā)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制作、發(fā)布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在本案中,電視臺并沒有對廣告作嚴格審查,因此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9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38條。
27.免費商品或服務造成損害誰負責?
【問題】肖某與朋友在酒店劃拳斗酒,輸拳后將瓶中酒一飲而盡,他頓時覺得喉嚨似有一硬物卡住。肖某到醫(yī)院診斷時發(fā)現其喉嚨被一細鐵絲卡住,肖某認為是酒中鐵絲的緣故,因此要求酒店賠償損失,酒店卻以酒水免費為由拒絕作出賠償。請問:到底免費酒水造成損害應由誰來負責呢?
【解答】肖某在酒店喝酒,事實上就與該酒店形成了一種服務合同關系。因此該酒店作為服務一方就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各種服務(不管是有償還是無償)都是有利于消費者,而不能危害消費者的人身或財產的安全,否則就得承擔賠償責任。另外酒水含有瑕疵(酒水中有鐵絲),從而造成本案肖某的損害,酒水的生產廠家有過錯,同樣也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作為消費者肖某來講,他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索賠對象,既然肖某選擇酒店賠償,酒店就得承擔賠償責任。當然,該酒店在對肖某作出賠償后,依照過錯責任原則可向酒水的生產廠家進行追償。
【法律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1、35條。
28.購物時支付的預付款是否應視為定金擔保?
【問題】肖某去一家車行購車時,當時就看上了一臺藍島轎車,可車行并無現貨。他便要求車行提貨,工作人員要求肖某預付定金500元,車行經理給了他一張收條。后來,肖某卻發(fā)現那間車行要價過高,并且沒有還價的余地,遂要回預付款,但遭拒絕。請問:肖某應當怎么辦?
【解答】可以要回這500元預付款。因為這不構成《擔保法》規(guī)定的定金擔保。但肖某也要承擔一定的締約過失責任:
《擔保法》第89條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90條規(guī)定:“定金應當以書面形式約定。當事人在定金合同中應當約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從實際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因此,所謂定金必須是明確約定的,以定金的字樣反映在合同上或者一些書面的憑條上才可以認為是定金。而在這里的收條上所反應的只是預付款,因此,當買賣合同不能成立時,收受預付款的一方就應當承擔返還的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89、90條。
29.消費者擁有哪些權利?
【問題】現代社會已經步入了買方市場的時代,作為消費者更應該懂得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我們必須明白消費者的權利。請問:消費者擁有哪些權利?
【解答】消費者擁有以下權利:
(1)安全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7條規(guī)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這一條明確規(guī)定了消費者的第一大權利就是“安全權”。
(2)知情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條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這一條,明確規(guī)定消費者具有的第二大權利就是“知情權”。
(3)選擇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9條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這一條,明確規(guī)定消費者的第三大權利就是“選擇權”。
(4)公平交易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0條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這一條,明確規(guī)定消費者的第四大權利是“公平交易權”。
(5)求償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1條規(guī)定:“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賠償的權利”。這一條,明確規(guī)定消費者的第五大權利是“求償權”。
(6)結社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2條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這一條,明確規(guī)定消費的第六大權利是“結社權”。
(7)獲知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3條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這一條,明確規(guī)定消費者的第七大權利是“獲知權”。
(8)受尊重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4條規(guī)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這一條,規(guī)定消費者的第八大權利是“受尊重權”。
(9)監(jiān)督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5條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jiān)督的權利。”這一條,規(guī)定消費者的第九大權利是“監(jiān)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