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管子四篇詮釋
  • 陳鼓應
  • 1337字
  • 2019-05-07 17:47:30

貳、稷下道家之精氣說

一、道具象化而為精氣說

稷下道家繼承了老子道論中的形而上之道,并將之轉化,以“心”、“氣”為主要論述之范疇,泛見于〈內業〉與〈心術下〉,從而成就了中國哲學史上極為著名的“精氣說”。稷下道家之于老子形上之道的繼承,可稱之為“創造性的繼承”,將原本抽象渺遠之道具象化而為精氣。所謂“精氣”,即是指極精靈細微之氣,如〈內業〉云:“精也者,氣之精也。氣,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精氣”與“道”是異文同義的,如〈內業〉云:“夫道者所以充形也,……其往不復,其來不舍……卒乎乃在于心。”這里所指的“充形”之道,實指精氣而言。

〈內業〉又云:“靈氣在心,一來一逝。其細無內,其大無外……心能執靜,道將自定。”“靈氣”即是“精氣”,全句意謂若是能夠執守靜定,善加護養,精氣自能留止于心,可見“道將自定”之“道”亦是“精氣”之同義詞。“一來一逝”乃描述精氣之運動〈內業〉屢言及“鬼神”,把鬼神解釋為精氣之流動,直接影響于〈系辭〉,〈系辭〉以精氣變化來解釋鬼神,明顯源于〈內業〉,如曰:“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其細無內,其大無外”則是謂精氣彌漫宇宙,無所不在。

二、精氣為生命之源

〈內業〉一開始便提到精氣是萬有本源的說法:

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流于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于胸中,謂之圣人……

精氣彌漫于天地之間,充形萬物,人若是吸納精氣愈多,生命力便愈強,智慧便愈高。精氣的留存雖然“忽忽乎如將不得,渺渺乎如窮無極”,可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日用其德”,將精氣所賦予的能量發揮在事業上,便能“德成而智出,萬物畢得”。

敬守精氣,使之不失,其所產生的巨大的作用,能夠成就德性,完養智慧,且使萬物得度“萬物得度”類似孟子所說之“萬物皆備于我”,孟子之說或出于此。。故而〈內業〉一再宣揚,人應該虛靜其心,保持摶氣如一,以涵養其生命,便能借由精氣之助,達到“德成而智出”的圣人氣象“德成智出”是稷下道家所提出的一個重要命題。稷下道家德、智并重的觀念,卻因老子反對智巧而被忽視。

三、摶氣說

《管子》四篇論氣,在思想上首次提倡精氣學說。此外,〈內業〉篇中還有頗多概念,諸如“善氣”、“惡氣”、“云氣”、“靈氣”、“寬氣”等,皆有特殊之意涵。比如說所謂:“善氣”,即是將氣之概念予以倫理化反觀莊子之氣論與此則大不相同,莊子認為“氣”是構成物體的基本原質,即使在“心齋”的意義下談及“養氣”之說,也完全散發著藝術之心境,并不賦予“氣”任何倫理意涵。。“云氣”即“運氣”,指調息體內之真氣,〈內業〉認為如此便能“意行似天”,使得人之精神意氣,往來自如,自由運行于天宇之間。實際上即是“摶氣”之情境表現。《老子》第十章有所謂“專氣致柔”,意思是集氣至最柔和的境界,“專氣”即后來稷下道家之“摶氣”,〈內業〉有所謂:

摶氣如神,萬物備存。

內藏以為泉原,浩然和平,以為氣淵。……乃能窮天地,被四海。

虛靜其心,使得精神專一,集氣于中,便能達于如神之化境,窮天地,通四海,使得萬物畢得于一己之內心。〈內業〉中關于諸如此類“摶氣”之后所能達成之境界的描述甚多,如“大心而敢,寬氣而廣”、“寬舒而仁,獨樂其身”等,均是就“摶氣”所達成之人格氣象所作的一種極度夸大的描繪。我們也可以在孟子有關“養氣”的理論中發現,“養氣”基本上是一種氣之內聚的修養工夫,而其展現“萬物皆備于我”的成效則是氣之外放所造成的作用。從由內聚與外放的思考模式來比對孟子與稷下道家,孟子的氣論思想極可能受到稷下道家的影響孟子談“氣”,是受了稷下學人告子的引發,告子或許是稷下道家的成員之一。孟子的心氣說不僅是受人引發而非出于主動、自動的,而且從《孟子》整本書來看,它的氣論是偶發性的,而《管子》四篇則是系統性的論述(參看白奚:〈管子心氣論對孟子思想的影響〉,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輯)。孟子氣論受稷下道家影響,除郭沫若作品外,請參看白非馬:〈管子·內業集注〉(載《管子學刊》1990年第1期),陳鼓應:〈道家在先秦哲學史上的主干地位〉(載《道家文化研究》第十輯)。

總之,稷下道家的心氣說有這樣的一些特點。首先,將形上之道具象化而為精氣,他們視精氣為一切生命之源,認為護養精氣不僅能使人健康、長壽,更可以積德成智,養育出一種昂然開闊、頂天立地的人格氣象。其“摶氣說”直接影響孟子;其“化不易氣”的命題,在哲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买车| 闽侯县| 斗六市| 斗六市| 从江县| 盱眙县| 双柏县| 芦溪县| 海淀区| 南乐县| 和平区| 永安市| 扶绥县| 渭源县| 饶河县| 阳江市| 华阴市| 乐都县| 苍山县| 勃利县| 南部县| 鄂州市| 泸州市| 禄丰县| 信阳市| 海林市| 循化| 双城市| 镇江市| 汕头市| 西和县| 邢台市| 清涧县| 高邮市| 渝中区| 定州市| 监利县| 准格尔旗| 达孜县| 铜梁县| 绍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