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形勢》諸篇的黃老思想
匯編到《管子》書中的稷下道家作品,約有十余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內業〉、〈心術上〉、〈心術下〉及〈白心〉四篇——當代學者習稱為《管子》四篇。此外,〈宙合〉、〈樞言〉常被研究黃老的學者討論到,〈水地〉由于提出“水為萬物本原”之故,也常被提及。惟〈形勢〉很少被學者計議在內,它可能是《管》書所收集的稷下道家作品中成書最早的一篇,內容頗具黃老學的特色。因而,筆者在討論《管子》四篇之余,亦對〈形勢〉等篇加以探討。
筆者以為《管子》四篇(〈內業〉、〈心術上〉、〈心術下〉及〈白心〉)確可視為稷下道家代表作,無論各篇的獨特性或彼此間的聯系性,都可說是一組相當完善的組合,而且四篇的整體思想也最切合司馬談〈論六家要指〉所論述的黃老道家思想特色。而〈形勢〉、〈宙合〉、〈樞言〉及〈水地〉諸篇,則可與〈內業〉等四篇相互彰顯,同時也可從其中窺見老學發展到黃老學的思想線索,故而筆者擬專文介紹,以增進我們對稷下道家思想內涵的認識。下文對〈形勢〉、〈宙合〉、〈樞言〉、〈水地〉各篇中黃老思想的特點,分別加以闡釋。